4350工程

4350工程

湖南省目前正在著手實施“4350工程”,即通過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至2015年,使洞庭湖恢復到1949年前43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面。

概況

到那時,洞庭湖將呈現一個高洪季節浩浩湯湯,枯水季節鬱鬱蔥蔥,環湖旅遊城鎮星羅棋布的壯觀景象。 現在洞庭湖的挖泥船年挖泥沙量為4,000萬立方米,若再增加挖泥船並增加挖泥數量,隨著平垸行洪、退田還湖規模的逐步擴大,加上洞庭湖區新構造運動帶來的沉降大於淤積的影響,不久的將來洞庭湖一定會再次成為全國的第一大淡水湖。曾經是“湖光秋月兩相宜,遙看洞庭山水翠”的洞庭湖區,留給子孫後代的必定會是一幅藍天碧水綠地組成的美好圖景,也一定能夠建設成為世界著名的風景生態群落和優美生態風景旅遊區。

迫在眉睫

洞庭湖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但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中沒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致使長江中上游、四水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湖區泥沙大量淤積,湖面面積急劇減少(從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萎縮到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截至1995年洞庭湖的水面面積已下降至2625公里)。

洞庭湖面積變遷 洞庭湖面積變遷

湖床和水位不斷抬升,導致蓄洪和瀉洪能力減弱,“人水”矛盾突出,洪澇災害頻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財富的不斷密集,水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1996年和1998年直接經濟損失分別達150億和89億,嚴重影響了湖南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根治水患,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實現洞庭湖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問題已迫在眉睫。總理指示“4350工程”規劃辦公室成立。今年6月,朱鎔基總理在視察湖南時明確指出:“洞庭湖的發展要有一個長遠規劃,首先就是洞庭湖的水面要恢復到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其次要在沿湖以外的地方規劃幾個城市,把基礎設施逐步建設好,然後一年一年把人往裡搬。圍著湖的幾個大城市,將來就是旅遊城市。

按照朱總理的指示,湖南省成立了“4350工程”規劃辦公室,由省計畫委員會牽頭,省建設廳、省水利廳、省交通廳、省環保局等部門協助規劃。

省計委除負責全面的規劃工作外,還負責移民建鎮的產業規劃;省建設廳負責移民新建城鎮的規劃;省環保局負責洞庭湖區四周岳陽、益陽和常德三大城市以及新建城鎮的生態規劃;省交通廳負責“4350工程”的交通規劃;省水利廳負責洞庭湖區城市防洪的長遠規劃。省政府其他職能部門也將參與。

總體規劃

“4350工程”總體規劃範圍為湖南省境內與洞庭湖直接相連的行政區,共23個市區,包括岳陽市岳陽樓區等8個區市縣、常德市武陵區等8個區市縣、益陽市資陽區等5個區市縣以及長沙市的望城縣和寧鄉縣。

總體規劃對洞庭湖治理的規劃編制提出了要求:以提高洞庭湖調蓄洪能力、恢復改善湖區生態環境、促進湖區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出發點,緊緊圍繞擴大洞庭湖面面積,加快實施退田還湖、移民搬遷、城鎮擴容、產業發展等戰略措施。通過移民搬遷、平垸行洪和安全設施建設,提高洞庭湖的蓄洪能力,減少洪澇災害經濟損失;通過大中城市、核心縣城和中心城鎮的擴容提質,提高城鎮承載能力,吸納移民進城;通過發展避洪農業,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為移民搬遷提供產業支撐,提高湖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還洞庭湖以浩浩蕩蕩的壯觀景象。

1825年的洞庭湖 1825年的洞庭湖

“4350工程”總體規劃要求,規劃編制應注重湖區治理與生態恢復相結合,建立完善的洞庭湖區水系保護體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有效保護濕地,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注重移民搬遷和城鎮發展相結合,既要保證移得進、住得下,又要考慮穩得住、富得起;注重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相結合,依託已推堤垸土地水面等資源優勢,大面積種草、種樹和水產養殖,促進湖區經濟結構最佳化,提高經濟效益和產品科技含量,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生產格局。總體規劃提出,在2003年—2010年,通過對規劃區內12個堤垸進行單退或雙退,實現退田還湖,使洞庭湖在高洪水位時,恢復到4350平方公里;對平退12個堤垸的102萬移民通過多種安置方式確保移民順利進行。

其中首批平退的範圍為錢糧湖南垸、大通湖東垸、共雙茶垸、民主垸、城西垸、義合垸、蘇廖垸、南漢垸、安昌垸、九垸、六角山垸等12處堤垸。在這12個堤垸實施到一定程度後,再對北湖垸、屈原垸、中洲磊石垸、和康垸、文化垸、爛泥湖東湖垸、萬金障垸等堤垸逐步平退。

通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湖區大中城市的輻射能力,提高城市品位,使岳陽、常德、益陽發展成為以洞庭湖特有資源景觀為依託的旅遊中心城市。通過各級城鎮的擴容提質,增強吸納功能,吸引移民進城,使規劃區城鎮化率由目前的31.5%提高到45%。通過湖區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湖區發展成為全國最大,世界有影響的林質基地,湖區三次產業結構由目前的23∶39.7∶37.3調整到16∶43∶41。

通過建設轉移路、橋等安全設施,特別是通過建設好岳陽-常德高速公路,形成有利於移民生產生活和湖區經濟發展的快速、便捷的交通網路;通過水土防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基本遏制湖區生態破壞趨勢,減輕環境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

安置方式

根據“4350工程”總體規劃,將採取就地安置和外遷安置的方法安置移民。

就地安置主要利用退垸後的土地作為生產基地,部分移民仍然安置在當地,開發利用退垸後的國土資源,實行集中居住,構建生活社區,配套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移民主要從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1949年的洞庭湖 1949年的洞庭湖

就近安置點根據現有居民的分布狀況,結合交通、水文地質、防洪安全、生產管理和生態保護等要求進行布局:一是在退垸內選擇現有城鎮進行移民建鎮,就地安置,規劃在錢糧湖的層山鎮、良心堡鎮等9個鎮進行圍區安置;二是在退垸的臨近地,南縣的茅草街、黃茅洲鎮等8鄉鎮進行就地安置;三是在赤山和河壩新建兩個移民新鎮。外遷的移民將分別在岳陽、常德和益陽境內的12個市區縣進行安置。其中,岳陽市重點吸納錢糧湖南垸等地2萬左右的移民;常德市將在江北城區和德山區分別建設一定規模的移民小區,重點吸納安昌垸、九垸和六角山垸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就業技能的移民,數量約1萬;岳陽將在資陽區新建2~3個移民小區,吸納部分民主垸移民進城;汨羅市主要吸納安置部分城西垸和義合垸移民;沿江市負責吸納部分民主垸和共雙茶垸移民;華容縣、湘陰縣、安鄉縣、漢壽縣、南縣和望城縣將分別吸納南漢垸、南鼎垸、六角山垸、蘇廖垸和大通湖等地的數萬名移民。

按照“4350工程”的總體規劃,移民安置原則上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確定移民搬遷安置措施,走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結合、政府安置和個人投親靠友相結合的路子;按有利於生產、方便生活、確保全全的原則確定移民安置點,由近及遠;按以農為主、以土為本的原則,圍區、築台和崗地安置移民。

移民安置採取4種方式:分散安置,即政府組織和個人投親靠友相結合,安置11.25萬人;崗地安置,即對於靠山堤垸,適當平整山崗,安置3.22萬人;圍區築台安置,即對於人口集中、財產密度較大的集鎮圍造安全區,或在適當地點填築安全台,安置移民;擴建城安置,即擴展沿湖周邊城市,或在適當地點新建城鎮安置移民。

安置移民

2006年的洞庭湖 2006年的洞庭湖

津市市和澧縣縣城相距僅12公里,通過在兩城結合部建設移民新區和工業園,統一配套城市基礎設施,逐步融為一體,合併設定澧州市,人口由現在的26萬人發展到2015年的45萬人,建成區面積50平方公里,主要吸納安置九垸移民。為滿足共雙茶退垸還湖後移民安置的需要,規劃在赤山島上新建赤山鎮,並將現有的新灣鎮併入赤山鎮,計畫吸納移民2萬人。由於赤山島有140平方公里,四面環水,水陸交通便利,又不受洪水侵擾,建成後的赤山鎮將成為得天獨厚的旅遊休閒城市。新建的河壩鎮,主要安置大通湖東垸的移民,此地原為大通湖農場所在地,現是大通湖區的中心。該鎮建成區面積為2萬平方公里,擬吸納移民6.61萬。投資135億建設洞庭湖周邊城。重大建設項目包括城市供水項目14個,計畫總投資28.85億元;城市道路項目14個,包括3箇中心城市道路改擴建、10個縣(市區)及19個重點道路建設,計畫總投資38.88億元,可新增城市道路長度370公里,其中嶽陽、常德、益陽等三大中心城市建成快速環路系統;城市燃氣項目8個,包括岳陽市川氣配套工程,益陽、常德兩市管道輸氣工程,以及汨羅、華容等5縣的城市燃氣工程,計畫投資13億元;城市污水處理項目13個,總投資5.47億元;城市垃圾處理14個項目,計畫投資5億元;城市綠化及環境整治項目8個,總投資16.26億元,其中擬新建綠地540萬平方米,投資5.4億元。另外,教育、衛生設施建設總投資約10億元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