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英]“April 29”Cemetery of Martyrs基本介紹
4.29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故城縣建國鎮霍莊村1942年4月29日, 日本侵略者及其偽軍對我運河以西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武城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與八路軍正規部隊一道奮起反擊,勝利突圍。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一曲抗日愛國英勇殺敵的悲壯篇章。每到這一天,山東省武城縣和河北省故城縣(當時大部隸屬武城)的各界人士,都要到霍莊烈士陵園進行掃墓,紀念“四、二九”這個難忘的日子.
歷史背景
1942年4月29日,侵華日軍駐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臨德州,指揮3萬多日偽軍對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四·二九”鐵壁合圍大慘案。這次合圍,敵人搞了兩個圈,一是合圍邢濟路南的臨西、邱縣、威縣一帶,重點合圍四分區和新四旅。
另一個合圍圈在武城以北棗強一帶,主要合圍冀南軍區、黨委、行署、七旅及六分區黨政機關、部隊。處在包圍圈內的冀南區機關、部隊以及學校等,逐步向十二里莊、王窪、郭莊靠攏集中。敵人的包圍圈也隨之縮小,火力越來越猛,逐步對我形成層層包圍。形勢越來越嚴峻,部隊首長立即決定率軍區機關部隊掩護區黨委、行署領導和被圍困的同志一起,採取寬大正面多層次的大突圍。
戰鬥持續到下午兩點,天氣突變,狂風驟起,塵沙飛揚,天昏地暗,日軍的飛機失去了作用,炮火也沒有先前那么猛烈,給突圍帶來了有利條件。騎兵團在團長曾玉良、政委況玉強率領下像離弦的箭一樣,向敵人猛烈衝擊。騎兵團突到武城大辛莊時,敵人在右側用猛烈的火力封鎖了前進的道路。他們下了戰馬,徒步接近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上去,砍倒敵人的機槍射手,衝過大辛莊,終於將阻我之敵打跑,沖開了一條一二千米寬的缺口,大隊人馬緊跟著衝過去,突破了敵人第一層包圍圈。隨後又遇敵人第二層包圍圈。敵人的一個騎兵部隊迎面攔截,騎兵團同志機智靈活,將馬隱蔽在溝里,調集了十二挺機關槍,將沖在前面的敵人打得人仰馬翻,後邊的敵人驚慌失措,調轉馬頭四散退去,部隊又乘機衝出了敵人的第二層包圍圈。但一部分非戰鬥部隊及地方機關人員,因缺乏戰鬥經驗,多次突圍未成被敵人衝散。
下午五點,天氣好轉,敵人匯集到霍莊,喪心病狂地對沒有突出重圍的冀南軍區文工團的文藝工作者、冀南行署財政幹校的學生及後勤人員400餘人進行了大屠殺,殺害我幹部、戰士、民眾510人,造成“四.二九”霍莊慘案。
冀南人民捨生忘死掩護營救我軍幹部戰士的動人事跡,更是令人感動。有的婦女把懷中的嬰兒交給戰士扮成夫妻;有的大爺、大娘把戰士當成兒女;有的把我們的同志藏在柴禾堆里、地窖里。當時的霍莊只有60多戶人家,卻掩護了我們50多名幹部戰士,在敵人的合圍圈裡,我們有數百名同志在民眾的掩護下,得以安全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