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能源( Energy) —經濟( Economy) —環境( Environment )系統的研究主要是指為實現社會發展系統中能源、經濟、環境三個子系統之間綜合平衡與協調發展,對各子系統之間互動作用程度測算方法和模型的研究。
發展過程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人類目前利用的能源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對如何有效地生產和使用能源,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改善,是目前世界各國決策者和研究者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最初,各國研究人員利用經濟學理論方法分別研究能源、環境問題,逐漸形成了以能源—經濟、經濟—環境二元系統為對象的研究體系,並形成了兩門交叉學科———能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能源經濟學認為能源和經濟是不可分的,能源和經濟二元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環境經濟學同樣認為環境和經濟是不可分的,環境和經濟二元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
隨著能源—經濟和經濟—環境二元系統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進一步深入的探討相關問題時,如果不把環境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引入能源和經濟二元體系研究,或者不把能源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引入經濟和環境二元體系研究,都很難開展更加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當大氣污染逐漸成為首要的環境問題時,這種要求就更加迫切。於是,20 世紀80 年代後,國際上許多能源機構和環保機構開始展開合作構建能源—經濟—環境(3E) 三元系統的研究架構,並開始對其綜合平衡和協調發展的問題進行研究。
我國最初是從前蘇聯引入能源經濟學的理論,對能源經濟問題和綜合能源平衡問題利用的成本效益進行分析研究,並借鑑前蘇聯經驗對能源企業的經濟管理問題開展研究。隨著西方能源經濟學的引入,又在研究內容中加入了能源和經濟關係問題的研究。改革開放後,經濟高速發展,能源大量消耗,能源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環境問題開始被重視。在環境問題已經受到全球各國的廣泛關注的大背景下, 20世紀80 年代以後,我國開始在環境經濟問題的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我國首次大規模組織科技人員研究“能源—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問題,提出3E協調發展的思路,是在“廣義能源效率戰略”的項目中。1984 年到1989 年,原國家計委和原國務院能源辦牽頭組織了全國近70 名專家和學者,歷時五年完成了中國“廣義能源效率戰略工程”的研究。項目研究認為,中國既不可能走過去發展的老路,也不可能走已開發國家所要求的新路。如果走老路,能源供應不足會嚴重製約經濟成長,而且環境污染會愈加嚴重;如果走已開發國家所要求的新路,對環境投入資金太大,國家財政短時期內無法承受,經濟同樣無法搞上去,因此,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戰略———既不制約經濟發展,又有利於環境保護,能源供應還能夠保證,這幾點是中國的國情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