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拍攝時附加的攝影物鏡將被攝影像進行橫向壓縮,壓縮比為2:1,放映時用變形放映物鏡將被壓縮的影像復原,這樣就能在35毫米膠片上拍攝比普通影片畫幅寬1倍的景物。一般變形寬銀幕電影的銀幕寬高比為2.35:1,還音均為光學聲帶。其中非立體聲系統為普通單條光學聲帶;立體聲系統則普遍採用道爾比雙條光學聲帶。
產生
1927年,法國物理學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製出一種變形鏡頭,這種鏡頭可使影像產生橫向變形,使影像畫面展寬。這就是CinemaScope寬銀幕技術,這種能產生特殊效果的鏡頭,為寬銀幕電影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
1952年,美國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首先意識到了這種鏡頭的重要性,於是購買了該項專利,並將這一技術套用於電影拍攝中。在拍攝中,套用特殊的變形鏡頭將2.35:1的全景式畫面壓縮到1.33:1的35mm膠片上。拍攝好的影片放映時,同樣加上一個變形鏡頭,對畫面進行相反的變形,使畫面還原,這就是寬銀幕電影製作與放映的基本方法。
1953年,福克斯採用這一技術拍攝了第一部寬銀幕電影The Robe,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讓影院都開始在放映機上安裝了新的寬銀幕變形鏡頭。一年之內,所有主要的製片廠都採用了CinemaScope技術及其4聲道立體聲。
到1957年,美國85%的影院都安裝了CinemaScope技術的設備。這一時期還有其它的寬銀幕格式,其中很多都採用了70mm膠片來提高圖像質量,儘管目前超過900張銀幕都裝備了70MM影片的放映設備,但這一格式卻很少用。一些獨樹一幟的人之所以還採用這種格式主要是為了聲音。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是主要製片廠所發行的最後一部70mm影片,不過拍攝仍然是35mm膠片,只是發行上使用70mm。寬銀幕電影使人的視野擴大,因此特別適宜表現場面恢弘的電影畫面。如今,世界各國都已普遍採用寬銀幕電影。
技術分類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系統
拍攝時附加的攝影物鏡將被攝影像進行橫向壓縮﹐壓縮比為2﹕1﹐放映時用變形放映物鏡將被壓縮的影像復原﹐這樣就能在35毫米膠片上拍攝比普通影片畫幅寬 1倍的景物。一般變形寬銀幕電影的銀幕寬高比為2.35﹕1﹐還音均為光學聲帶。其中非立體聲系統為普通單條光學聲帶﹔立體聲系統則普遍採用道爾比雙條光學聲帶。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這是一種非變形寬銀幕系統﹐使用標準35毫米攝影機和常規光學系統進行拍攝﹐只在攝影機片窗前安裝一個一定畫幅比例的窗框﹐以減小畫面高度﹐而不改變寬度。這是改變畫面寬高比的最簡單最經濟的做法。放映時在放映機上加一個與攝影畫面寬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用短焦距放映物鏡放映﹐以擴大銀幕上的畫面﹐從而獲得寬銀幕效果。遮幅寬銀幕系統畫幅寬高比通常為1.66﹕1或1.85﹕1。它的缺點是膠片有效利用率低﹐並由於採用短焦距放映物鏡﹐增加了放映時的放大倍率﹐使銀幕畫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製作方便﹐經濟實用﹐故許多國家都廣泛採用﹐近年尚有逐漸增加並取代變形寬銀幕的趨勢。
背景
1953年問世的CinemaScopo系統,銀幕寬高比為2.55﹕1,還音用 4條磁性聲帶構成立體聲,因此這種系統膠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膠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寬度內容納4條聲帶。這樣﹐就必須改變錄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設備,並需對每部拷貝塗布磁性聲帶,給實際套用帶來困難,因此從60年代起,這種系統已逐漸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