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工程

老河口市2311工程
基本內容
為了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市委、市政府根據全市經濟、人口、資源等狀況和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新階段建設老河口的重大戰略構想-"2311"工程,"2"即兩個區:城南新區、經濟開發區;"3"即三個園:農產品加工園、科技產業園、循環經濟園;"1"即一個試點: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仙人渡鎮;"1"即一個目標:力爭用1-2年的時間縣域經濟排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2311"工程是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所作的全局性、長遠性和綱領性的謀劃,是一個管宏觀、管全面、管長遠的科學整體規劃,是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實施"2311"工程是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必然選擇
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襄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工業立市、三產活市、統籌發展、富民強市"戰略不動搖,以大招商催生大投資,以大項目支撐大跨越,大力實施"雙百億"工程,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全市經濟實現了彎道超越,發展速度加快,運行質量提高,經濟結構最佳化,人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發展是喜人的,但是,與其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發展還不夠,蘊含的巨大潛能還未充分發揮。面對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更新思想、創新制度,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是老河口市當前發展面臨的頭等大事和必然選擇。
(一)實施"2311"工程是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必然選擇。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是我市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必然趨勢。但是由於城市中心區域擴張受到自然地理條件限制。西邊是漢水,東邊是漢丹鐵路線和飛機場,城市發展空間不大,只能向南北延伸、拓展,沒有迴旋的餘地。目前我市總人口52萬人,城市人口24萬人,建成區面積2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44%,城市容積率偏高。隨著城市化發展步伐加大,農村人口將逐漸向城市轉移,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20年後,全市人口將達到60萬,城市化率達到60%以上,城市人口突破36萬,城市平均容積率將超過國家規定的2.5,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脆弱。把老河口建設成為現代化中等城市,必須拉大城市框架,建設城市新區,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迫在眉睫。
(二)實施"2311"工程是推進生產要素高度聚集的必然選擇。我市經濟開發區核心區規劃設計水平有比較先進的設計理念,開發建設水平在全省縣級開發區中也位居前茅。但是從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來看,開發區規模還顯的很小,招商引資後入駐企業基本飽和,遠遠不能滿足引資企業入駐發展,由於規模偏小,導致園區內容納的企業有食品加工、汽車、電子、紡織等多個行業,不同產業雜居,各類生產要素不能有效整合。隨著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開發區核心已經容納不了日益進駐的引資項目,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核心區域外的項目受空間限制,不能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外來引資項目見縫插針,東一個,西一個,與居民區相互穿插,功能區域混雜。面對這種情況,必須建立三個功能齊備、配套完善的經濟園區,與經濟開發區核心實現區域功能互補、聯動發展,形成"一區三園",使各類生產要素有效整合,產生集聚效應。
(三)實施"2311"工程是充分發揮版圖資源優勢的必然選擇。老河口市版圖面積1032平方公里,屬於全省最小縣市之一,面積小、資源少,發展工農業優勢不大,但是有利於推動城鄉互動發展。以市區為中心,到周邊鄉鎮距離較近,可形成半小時經濟圈,城市對鄉鎮的輻射半徑小,影響大、拉動力強,可以有效地突破條塊分割和地域分割,實施更大範圍資源配置和資源重組。我們就是要把版圖小的弱勢轉化為盛勢,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以城市為中心,以城市的需求為導向,加快城鄉產業聯動,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形成以市區為龍頭、城鄉一體、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四)實施"2311"工程是重振老河口輝煌的必然選擇。老河口市曾有過輝煌歷史,工業經濟起步早,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10強,是全國衛生城市。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期間,由於各種特殊原因,老河口工業經濟發展一度出現滑坡,經濟社會發展停滯、徘徊不前。經過近年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紮實苦幹,工業經濟逐步復甦,實現由滑坡轉向爬坡,目前經濟綜合實力雖然處於全省中游位置,但發展後勁強勁,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在發展面前,全市上下思發展、謀發展勁頭足,實現老河口跨越式發展,重振輝煌願望強,強烈要求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
二、實施"2311"工程的基本內涵
"2311"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繼承老河口市多年來發展思路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老河口市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適應新的發展要求,逐步探索形成的,內涵十分深刻,並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深化。
(一)兩區基本內涵
兩區,即城南新區、經濟開發區。
1、城南新區基本內涵
⑴發展思路。以城南化工企業調遷為契機,樹立超前意識,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建設思路,找準城市發展新的戰略定位,突出地域特色,突出地方文化,對城南進行大規模改造建設,擴展城市發展空間,緩解老城區承載壓力,全面提升城市整體品牌形象。
⑵建設內容。城南新區規劃面積4.02平方公里(北起大橋路,南至環三路,西臨漢江,東至漢口路),規劃建設沿江大道大橋路至環一路段、化工路、化工東路等道路,將一批行政機關從老城區遷至城南新區,規劃建設一批新型社區小區,配套規劃建設學校、超市、金融機構等,著力打造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現代城市新區。
⑶發展目標。通過3-5年的努力,打造"兩個中心",即行政中心、商貿中心;建設"五個新區",即建設4-5個新型社區小區;實施"六個配套",即配套建設學校、醫院、超市、銀行、郵政、市場,把城南新區建設成為以行政辦公和居住為主的現代化新城區,帶動提高城市整體發展水平,把老河口建設成為充滿活力、充滿朝氣、充滿生機、具有靈魂、富有靈性、適宜人居、適宜企居、適宜旅居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2、經濟開發區基本內涵
⑴發展思路。按照"半年打基礎、一年上台階、三年大發展"的思路,堅持產業高質量、經濟高效益、管理高水平,布局合理化、設施現代化、環境園林化的原則,邊建設、邊招商、邊發展、邊完善,進一步擴大經濟開發區核心區規模。
⑵建設內容。開發區核心區規劃建設總面積15平方公里,以道路建設為重點,儘快啟動環四路、環五路、光化大道、城東大道延伸至環五路四條道路建設,形成"四縱六橫"的路格線局。同時,實施供電、通訊、給水、排水、天然氣、寬頻網、有線電視暢通和平整土地"七通一平"工程,加強物流、商貿、服務、學校、醫院、市場、綠化等配套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目前,已經完成一期建設,投資2億元,完成了5條總長8.5公里的主幹道和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三縱三橫"路網,形成了4.23平方公里的起步區。
⑶發展目標。到十二五末期,形成農副產品深加工、汽車機械、紡織服裝、高新技術產業四大產業集群,成為老河口經濟發展的特區、對外開放的視窗、產業升級的基地、城市建設的亮點,步入全國縣市級一流新型生態開發區行列。
(二)三園基本內涵
三園,即科技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
1、科技產業園基本內涵
⑴發展思路。圍繞"科技、環保、規模、生態"的要求,重點發展生物工程、太陽能光伏、新材料等以電子信息類項目為主的高新技術製造業和部分環保型的化工項目,配套發展相關的研發、設計、軟體等新興服務業,形成規模效應和配套產業群。
⑵建設內容。規劃面積7.27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錦繡路、橫一路、橫二路,形成三縱六橫路格線局,配套建設工業污處理廠,形成物流倉儲片區、村莊安置片區、綜合配套片區和兩片化工生態產業園。目前,主幹道錦繡路已完成近1900米的建設任務,解決了土地二輪延包遺留問題,力爭今年完成道路建設,三年內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⑶發展目標。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進區項目總投資10億元,年產值達100億元,形成以精細化工產業為主導,其他產業為輔,集居住、物流、研發、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型產業園,使其成為科技產業轉移的集散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未來的城市新區。
2、循環經濟產業園基本內涵
⑴發展思路。以楚凱冶金為龍頭,發展再生鉛、再生塑膠、報廢家電及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產業,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
⑵建設內容。規劃面積約3平方公里,在仙人渡工業園的基礎上,拓展發展空間,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園區綜合承載能力。
⑶發展目標。通過3-5年的努力,年產值達到25-30億元,形成再生鉛、再生塑膠、報廢家電、汽車回收拆解等重點產業群,建立以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為服務對象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成為全國循環經濟利用的示範園區。目前,正在編制完善規劃,爭取今年年底啟動,明年完工。
3、農產品加工園基本內涵
⑴發展思路。實行"一個機構三塊牌子",整合台灣農民創業園、森林食品科技產業園、農副產品加工園等資源,重點發展糧食加工、油料加工、水果加工、蔬菜加工、畜禽肉類皮革加工、水產品加工、林產品加工(造紙業)、紡織服裝製造等八大產業。
⑵規劃內容。規劃面積5.8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三縱五橫"路格線局,打造"一心、兩軸、四片、多組團"的布局結構,一心:結合生產和生活配套,在生產與居住的結合部位形成綜合服務中心;兩軸:依託規劃區中部南北向的城東大道和東西向的環三路兩條城市幹道形成"十"字形的貫通園區的交通景觀軸;四片:以城東大道和環三路為分割,形成四個工業片區。
⑶發展目標。力爭用2-3年時間,引進規模以上企業50家以上,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建設成為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集生活居住、物流、研發等職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循環型工業園區。目前,已經開始地面附作物賠償、打樁等工作,力爭明年6月完成3條道路建設,完成一期建設任務。
(三)城鄉一體化基本內涵
⑴發展思路。堅持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原則,以仙人渡鎮為城鄉一體化試點,以仙人渡鎮王樓村、南崗村、李樓鎮陳埠村、孟樓鎮蒿堰河村4個村為遷村騰地試點,以點帶面,以點帶線,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均衡城鄉公共服務,不斷縮小城鄉差別,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⑵建設內容。在仙人渡鎮建成1個人口2萬人左右集產業、公共服務、居住、生態、觀光旅遊為一體的規模小城鎮(集鎮新社區),完成4個農村居民集聚的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管理有序、鄉風文明的中心村(農村新社區)試點,建成30箇中心村。在仙人渡鎮王樓村開展遷村騰地試點,規劃面積295畝,遷500戶,其中一期65.4畝,遷72戶,可騰置土地57畝。
⑶發展目標。實現七個"一體化",即城鄉規劃一體化、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城鄉市場體系一體化、城鄉基層黨建一體化。力爭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仙人渡鎮初步建立城鄉統籌規劃布局、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基礎設施有效銜接、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市場網路對接貫通的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再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城鄉差別明顯縮小,城區框架進一步擴大,城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居民生活更加富裕,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文明和諧,在全市建立較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經濟社會發展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
(四)進入全省縣域經濟排名第一方陣基本內涵
⑴發展思路。按照三年翻番的目標,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導,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以實施"2311"工程為著力點,全力以赴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統籌推進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積極培植經濟成長新優勢,努力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⑵建設內容。全面實施二區三園一試點建設工程,以招商引資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快速推進城南新區建設,快速推進經濟開發區核心區、科技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建設,快速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建設。
⑶發展目標。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十一五"平均水平、高於襄樊市平均水平;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到"十二五"未稅收收入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例上升到70%以上;項目投資力度明顯加大,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投資510億元;城市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到"十二五"未市區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55%;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十二五"未,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10%,森林覆蓋率達26.5%以上,工業和城市污水處理率90%以上;居民幸福指數明顯上升,"十二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4%以上,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進入全省縣級科技強市、教育強市、文明城市行列,力爭今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前25名,明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前20名,把老河口建設成為全省縣域經濟強市。
三、實施"2311"工程的重要戰略支撐
"2311"工程是指導我市今後五年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檔案,是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實施"2311"工程,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支撐:
(一)矢志不渝堅持規劃先行,實施規劃支撐。規劃是新區建設的龍頭。針對以往城市規劃無序亂建多、低水平建設多、功能區分滯後等問題,堅持規劃先行原則,科學實施規劃支撐。一是超前思維,體現前瞻性。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規劃,聘請一般不做縣級規劃、國內一流水準的上海同濟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城南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堅持科學、理性、時尚的原則,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設計理念,把城南新區建設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通盤考慮,著力解決無序建設問題,努力建設一個功能區劃合理、產業體系完善、生態環境優美、承載能力充分的城市新區。二是科學布局,統籌發展。把城南區建設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之中進行通盤考慮,並與土地規劃和生態景觀規劃結合起來,著力建設以行政辦公和居住為主的現代化新城區,既保證新區的功能區分科學,又給城市建設留足空間。三是配套設施設計上,體現最新設計理念。引入國內外最新設計理念,充分考慮未來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按照建設現代化、園林化、生態化新區的要求,著力解決低水平建設問題,新區道路全部按照高等級公路標準建設刷黑,供電、通訊、給水、排水、天然氣、寬頻網、有線電視和平整土地 "七通一平"工程全部按高標準實施,著力打造一流精品工程,努力把城南新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新區,知識密集、信息發達的新區,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區。
(二)全力以赴推進招商引資,實施產業支撐。招商引資是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市招商引資平台建設相對滯後,土地瓶頸制約依然存在。一是現有園區項目入駐已經飽和。近年來,我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大批企業在老河口投資興業,幾個園區項目入駐已經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全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企業87家,新入駐項目58個,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有盛普電子、香園食品、珠峰淨化設備公司等44個,投資過億元項目有奧星糧油、華松辣椒鹼、新昇電業等16個,協定總投資86億元,已到位資金22億元,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利稅25億元。至此,經濟開發區核心區和其他幾個園區土地儲備所剩無幾,如再有項目入駐,將無地可供。二是一批簽約項目亟需新的產業園區承載。目前,全市簽約項目54個,協定資金33億元。其中:過5000萬元的項目有德勝車橋、恆固鋼構、利恆鋼構、鼎立鍛造等11個,過億的項目有芙蓉紡織,脂肪酸、廢棄油脂加工等7個,急等入駐。科技產業園項目建設尚未完成,化工區近30家企業調遷發展願望十分強烈,個別企業已經外遷發展,產業園區建設任務十分緊迫。三是一批意向性項目正在洽談之中。目前,全市在談項目93個,投資總額43億元。其中:過5000萬元的項目有16個,過億的項目有12個。投資3.2億元的生物質能熱電聯產、投資3億元的鑄鋼項目、投資2.4億元的韓國生物農藥項目、投資1億歐元的香精生產項目正在洽談,簽約後即可入駐,產業園區建設迫在眉睫。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將為招商引資工作提供強大動力,有力地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從而為"2311"工程的實施提供堅強的產業支撐。
(三)心無旁騖推進項目建設,實施投資支撐。實施"2311"工程,最核心的問題是投資。我們以項目建設年為契機,採取"五個一點"的辦法,即項目資金爭取一點,銀行貸款一點,經營開發籌集一點,市場運作籌措一點,財政撥款投資一點,積極推進項目建設。一是爭取中央、省、市政策資金。大力實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中央、省、市政策資金支持。楚凱公司獲得國家發改、環保、財政部門扶持資金4000萬元,在10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再利用項目的基礎上,投資1億元新增一條生產線,最終達到20萬噸產能,投資8000萬元新上塑膠回收再利用生產線,投資6000萬元新上機械加工生產項目,配套項目產值突破25億元,實現稅收1.5億元。農產品加工園爭取到省委、省政府為期3年的1.5億元財政專項調度資金,省農業廳3年3億元的項目貼息貸款,襄樊市每年100萬元扶持資金。二是積極爭取銀行貸款。加大同商業銀行的合作力度,定期召開銀企合作洽談會,搭建企業融資平台。在省開行貸款6000萬元建設經濟開發區核心區的基礎上,又爭取省開行1億元貸款用於農產品加工園建設。三是實行經營開發籌集資金。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大力開展以地換路、以地換基礎設施等,在經營開發中自求平衡。市金劍公司收儲土地2100畝,近期400 畝掛牌拍賣後,可籌集建設資金1.2億元,其他1700畝陸續掛牌後,可籌集建設資金7億元。化工區調遷後,城南新區有近4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開發建設,剔除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用地,3200畝土地可用於商業開發,可籌措城市建設資金4億多元。四是通過市場運作籌集資金。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市場化運作,採取BOT、BT模式等,不斷拓寬投資主體,開展抗戰文化廣場、科技產業園污水處理廠、武商集團投資10億元收購政府大院土地建設大型超市等項目建設。五是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市財政每年撥款500萬元作為財政獎勵資金,用於農產品加工園建設。
(四)因勢而為尊重農民意願,實施建設主體支撐。農民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建設主體,只有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順利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目前,實施城鄉一體化建設,條件基本成熟。一是農民已經具備城鎮化轉移的經濟條件。通過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就地轉移等措施,2009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5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達到2160元,占純收入的比重達到36%。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靠農業增收的比例會逐漸縮小,工資性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高。目前,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73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廣大農民已經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向城鎮轉移。二是農民具有向城鎮轉移的強烈願望。隨著經濟條件的逐步改善,農民要求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向城鎮轉移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仙人渡鎮王樓村實行遷村騰地,建設中心村以來,已經有近100戶農民踴躍報名。許多沒有納入城鄉一體化試點的村也紛紛要求進行試點工作,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願望十分迫切。三是中心城鎮已經具備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仙人渡、李樓、洪山嘴等中心城鎮工業園區已經建成,具備一定的工業基礎,集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備,承載能力較強,已經具備了吸納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基本條件。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將出台相關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農民合理、有序向中心集鎮轉移,廣大農民必將成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主力軍。
(五)建立健全科學推進制度,實施機制支撐。推進"2311"工程,加大工作推進機制建設是關鍵,全面提高行政執行力是核心。一是建立協調對話機制,確保"2311"工程快速推進。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平台,建立協調對話機制,定期通報工程進度,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工程順利實施。二是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實施"2311"工程路線圖計畫。制定"2311"工程建設路線圖,進一步明確建設的時間、流程、工期、責任等,做到定人、定事、定時、定標,精細管理,統籌實施。三是建立獎勵問責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大效能監察力度,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確保"2311"工程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四是建立領導包保機制,加大"2311"工程領導力度。實行"四大家"領導包保責任制,做到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人馬,一包到底。定期召集有關責任單位和人員,聽取匯報、解決問題,經常深入工程建設一線,認真了解進展情況,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2311"工程早日竣工。五是建立督促檢查機制,確保完成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大對"2311"工程督促檢查的力度和密度,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時序要求,做到每周一研究、每月一通報、每季一分析、半年一拉練、年終總排隊,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四、實施"2311"工程的重要戰略意義
(一)實施"2311"工程有利於實現三年翻番目標,推進老河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實現三年翻番目標,園區建設是重要平台,招商引資是強大動力,固定資產投資是重要載體,城市經營開發是重要抓手。實施"2311"工程,可以集全市之力,大力實施經濟開發區建設,大張旗鼓開展招商引資,大刀闊斧實施項目建設,大步流星實施城市經營開發,必將有利於實現三年翻番目標,推進老河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二)實施"2311"工程有利於全面激活經濟資源,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的目標。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仍然在蔓延加深,全市經濟面臨著嚴重困難和嚴峻挑戰;但我國和湖北省經濟運行和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根本改變,老河口發展的有利條件沒有改變,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的機遇。實施"2311"工程,加大改革發展力度,可以充分激活全市經濟資源,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充分彰顯老河口的比較優勢,搶抓中部崛起、產業轉移、國家巨觀政策等重大機遇,謀劃大項目,吸引大投資,撬動大市場,形成大產業,推動大發展。
(三)實施"2311"工程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轉變發展方式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當前,老河口市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推進時期。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轉變發展方式已迫在眉睫。實施"2311"工程,加大經濟開發區建設力度,必將促進節能減排,加快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全面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四)實施"2311"工程有利於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中央和省、襄樊市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實施城南新區建設,必將推進全市城市化進程,全面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城市對農村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實施仙人渡城鄉一體化試點,必將促進全市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