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評價報告》是在國家發改委振興司的指導下,由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等多家單位精幹科研力量通力合作完成的。報告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7號檔案)為指導,以“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結構調整、鼓勵創新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個著力”為著眼點,通過設計一系列指標並運用統計數據,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別從政府治理、企態最佳化、區域開放、產業發展、創新創業與社會民生領域,構建了能夠全面評價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進程指數,據此判斷東北全面振興進程,明晰振興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實現以評促建,評建結合,力求成為東北振興的“晴雨表”和“路線圖”。
主要內容
《評價報告》分為總報告、政府治理評價報告、企態最佳化評價報告、區域開放評價報告、產業發展評價報告、創新創業評價報告與社會民生評價報告。在緊密圍繞“四個著力”構建全面振興進程評價指標基礎上,不僅對東北地區全面振興進程進行評價,還對全國及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力求“跳出東北、看東北”,站在全局視角分析東北全面振興進程的總體態勢,亮點和短板。
從內容看,報告對2012-2016年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簡政放權、國企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區域開放、創新創業、社會民生等全局性、關鍵性和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並對東北三省、四個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的振興指數進行了排名比較。
第一,“穩中有進”是東北全面振興進程總體態勢。
東北地區的“振興指數”從2012年的44.92分增長到2016年的49.79,增長了10.8%,接近11%,呈現“穩中有進”態勢。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東北全面振興還處於“相對落後狀態”。東北地區的振興指數尚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國務院確定的對口合作省份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全國平均的“振興指數”從2012年43.82分增加到2016年的53.59分,增長率為12.1%;東南三省的“振興指數”從2012年的69.97增長到2016年的74.17,遠高於東北地區。
第二,“相對落後態勢”正在減緩。
2015年東北地區振興指數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為4.04分,2016年這一差距進一步縮小為3.80分。遼寧省振興指數穩步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和東北平均水平,2016年達到56.3分,較2012年增長了4.51分。吉林省振興指數上升較快,2012年振興指數為40.68分,位列東北三省末位,2014年超過黑龍江,2016年達到49.26分,較2012年增長了8.58分,接近東北振興指數的平均水平。相比遼寧和吉林,黑龍江省振興指數增長緩慢。2012-2016年振興指數從40.68分上升到43.83分,5年間僅僅上升了3.15分。振興指數增長幅度位列東北末位,與東北地區平均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第三、振興“拐點”初步顯現。
《評價報告》對2012-2016年全國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振興指數進行了動態排名,2015年東北地區振興指數排名最低,僅高於西部地區,但在2016年有所改善,東北地區振興指數在全國的排名都較2015年有所回升。從振興指數看,通過與全國四大經濟板塊對比看,東北振興進程的“拐點”初步顯現,振興指數逐步提升。
第四,東北全面振興進程的“亮點突出”。
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現代農業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得分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和東南三省水平,工業結構中,重化工調整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但低於東南三省水平。企態最佳化方面,東北三省在國企效率、民企規模、民企融資上得分都有所增長,其中民企融資和民企規模已經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創新創業方面,科技轉化、技術產出和創業成效表現均好於上年同期水平。社會民生方面,居民消費和居民收入基本保持穩定,生態保護得分不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也遠高於東南三省水平。
第五,儘管“亮點頻出”,但還存在一些“短板”。
在區域深度開放方面,與全國平均和東南三省相比,東北地區開放力度還需加強;在產業結構方面,服務業發展滯後和金融深化不足;國企保值增值壓力大;社保壓力依然突出等等問題。
應該看到,東北地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正向縱深推進已經開始調整,經濟運行基本面持續改善。正在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增效、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新一輪東北振興的基礎與上一輪東北振興已今非昔比。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下,東北一定能夠銳意進取、奮力拚搏,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煥發改革勇氣和精神,奮力開創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新局面。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常修澤教授,東北大學副校長徐峰,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教授,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黑龍江省社科院副院長王愛麗,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天維,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院長、遼寧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偉光,新華社遼寧分社對外新聞部主任徐揚,瀋陽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姜偉等出席會議並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