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0年7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標準普爾公司聯合主辦的“全球金融的未來:發展中的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活動論壇在北京召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已轉到亞洲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及其所發揮的日益重要的領導作用。憑藉中國政府對經濟與銀行業的有效管理,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間的表現尤為出色,中國金融市場也得到穩步發展,並日益提高自身水平以及逐步融入世界其他市場。但這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憂,特別是在政府借款政策、中資銀行在財政刺激計畫中擔當主要籌資工具以及在資本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此次論壇匯集全球領袖、學術界人士以及決策者共同討論與磋商事關全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問題。議題
中國的金融體系自然能夠從通常被稱為“國家資本主義”的模式中受益;但這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憂,特別是在政府借款政策、中資銀行在財政刺激計畫中擔當主要籌資工具以及在資本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我們將吸取哪些教訓?中國在未來幾年將面臨眾多挑戰,特別是中國政府如果希望在擴大內需的同時繼續保持經濟與就業市場在人口壓力日漸上升情況下的同步擴張。因此,金融市場在解決上述挑戰方面能夠發揮哪些作用?調整現有政策與其他政策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哪些方面?在對不同時間面臨類似挑戰與狀況的其他金融體系進行分析後,我們能夠從中得出哪些深度見解?在保持穩定與政府主導經濟模式的同時,中國領導層需要具備怎樣的創新性與靈活性方能實現經濟成長的必要目標?中國是否應成為地區和全球經濟領導者?它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全球決策者已經出台政策應對經濟成長放緩以及流動性不足,如向銀行進行主權借款,但他們也面臨滋生未來風險與問題的危險。中國是否應採取相同舉措?中國經濟與金融市場內促進增長與保持活力的恰當平衡點在哪裡?
嘉賓
蒂文•沙瑪
標準普爾總裁蒂文•沙瑪現任標準普爾總裁。標準普爾是麥格勞-希爾集團的子公司,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獨立信用評級、指數服務、風險衡量、投資研究和金融數據供應商。蒂文•沙瑪於2007年加入標準普爾,擔任執行副總裁,負責投資服務和全球銷售業務。在此之前的5年中,他在麥格勞-希爾公司擔任全球戰略執行副總裁一職
沙瑪先生於2002年1月加入麥格勞-希爾。之前他在Booz Allen & Hamilton公司擔任合伙人,這是一家全球性的管理諮詢公司。在該公司的14年間,他為客戶公司提供業務發展戰略、全球化、品牌和銷售管理等方面的指導,有著豐富的對美國、拉丁美洲、歐洲和部分亞洲國際化大企業提供服務的經驗。更早之前,蒂文•沙瑪在製造業企業Dresser Industries and AndersonStrathclyde工作。沙瑪先生從印度Birla技術學院獲得學士學位,並分別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和商業管理博士學位。
沙瑪先生在競爭戰略、客戶解決方案、銷售及行銷等方面有多本著作。他還是麥格勞-希爾和CRISIL的董事以及美中貿易委員會和亞洲商業委員會成員。
戴衛斯博士
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戴衛斯現任標準普爾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主要負責標準普爾的經濟預期工作和領導出版部門,並且參與《Equity Insight》月刊和《Financial Notes》周刊的編撰。他在1979年加入Data Resources, Inc。(DRI),擔任倫敦European Economic Service的經濟學家。隨著DRI被麥格勞-希爾收購,他在1983年返回美國,出任DRI/麥格勞-希爾的首席財務經濟學家,1992年出任Standard & Poor’s DRI 的首席經濟學家,1999年開始擔任標準普爾的首席經濟學家。
在加入DRI之前,戴衛斯博士曾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高級經濟學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理事會的高級經濟學家以及英國央行的經濟顧問。
戴衛斯擁有麻州理工學院的理科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有幸經常在國會的聽證會作證、發言經常見諸報端,並出席多項重要電視節目。他最近被《Treasury & Risk》雜誌選為2009年美國財經界10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湯姆•希樂
執行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總裁
湯姆•希樂先生現任標準普爾執行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總裁,主要負責藉助標準普爾在亞太區的重要地位,將公司打造為向亞太地區信用風險管理、財富管理以及數據和信息市場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領先供應商,從而對標準普爾的全球發展做出貢獻。
自1991年派駐標準普爾日本東京以來,希樂先生曾經擔任過標準普爾在該地區管理及市場發展方面的多個重要職位,幫助標準普爾建立起廣泛的區域性業務合作關係。他於1987年加入標準普爾美國總部,1991至1999年底擔任標準普爾日本地區業務主管工作。2000年,希樂先生返回標準普爾紐約總部,出任全球市場開發部門主管,負責新產品開發以及標準普爾向全球市場的擴張工作。希樂先生資歷豐富,對標準普爾旗下產品及服務了如指掌,同時在亞太地區的長期工作令其對本地區有深入了解,而且對全球金融市場也頗為精通。希樂先生於2004年8月出任目前職務。
希樂先生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並分別持有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歷史和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他是CRISIL, Ltd. 和台灣中華信用評等的董事會成員,兩家公司分別是標準普爾在印度和台灣的合資公司。
David Beers
董事總經理 全球主權與國際公共融資評級主管DavidBeers現任標準普爾評級服務下屬主權與國際公共融資評級部門董事總經理,現駐倫敦辦事處。他負責領導超過70位分析師組成的全球團隊,評估主權政府、主權支持發債人、多邊貸款機構以及地區和地方政府和其它公共實體的信用狀況。
Beers先生同時擔任標準普爾分析政策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是具有決策權的機構,廣泛負責標準普爾全球評級體系、準則和分析方法的開發、套用和市場定位。
Beers先生於1990年加入標準普爾。在此之前,他最初先後就職於Bankers Trust Company和Marine Midland Bank,主要負責評估亞太地區國家借貸風險,隨後他加入Salomon Brothers,擔任經濟學家,主要負責分析主權信用。在加入標準普爾之前,他是一名獨立經濟諮詢師。
彭明
企業及政府評級董事總經理 亞太區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彭明現任標準普爾企業評級、金融服務評級、公共部門評級,以及主權評級的亞太區主管,現駐香港辦事處。
彭明於1987年加入標準普爾,1991年開始負責非美國實體的分析工作,最初集中於亞太地區,之後以中美洲和拉丁美洲為主。另外他曾以標準普爾聯屬服務董事的身分,短期性地留駐印度、印尼、菲律賓和台灣,參與當地的信用評級項目以及推動評級準則的基準化 。在加入香港辦事處之前,他常駐東京,初期擔任標準普爾亞太區首席信貸官。
加入標準普爾之前,彭明在美國一家商業銀行任職信用分析師和企業貸款執行官四年。他持有巴黎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周彬
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總裁 標準普爾周彬先生現任標準普爾大中華區(包括香港、中國內地和台灣)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周彬先生負責這一快速發展地區的業務擴張、加強與決策者的溝通及提高對本地投資者和其它市場參與者的服務水平。
周彬先生於1998年加入標準普爾,在主權及主權支持實體評級部門擔任信用分析師。此後,他曾經主持對公共融資、企業、基建及金融機構行業眾多實體的信用度分析工作,並領導亞洲地區分析師團隊。他在2003-2008年間擔任中國地區的主要分析師。
在加入標準普爾之前,周彬先生曾就職於新加坡國防部,主要負責研究、分析和戰略規劃。周彬先生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David M.Blitzer博士
董事總經理兼指數委員會主席 標準普爾David M. Blitzer現任標準普爾董事總經理兼指數委員會主席,負責指數證券的選擇以及指數分析和管理的整體工作。
Blitzer博士在出任指數委員會主席之前擔任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在加入標準普爾之前,他擔任標準普爾母公司麥格勞-希爾公司的企業經濟學家。在加入麥格勞-希爾之前,他在National EconomicResearch Associates, Inc。擔任資深經濟分析師,向眾多政府和私人部門機構(包括新澤西州環境保護部、全美資源政策委員會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提供諮詢服務。
Blitzer博士先後出版兩本名為《What’s the Economy Tryingto Tell You? Everyone’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Profiting from theEconomy》和《Outpacing the Pros:Using Indices to Beat Wall Street’s Savviest Money Managers》的圖書。他於2000年被《SmartMoney》雜誌選為投資界最具影響力30人之一,在該榜單上高居第七位。Blitzer博士於1998年被選為全美頂級經濟學家,因為連續四年最為準確地預計全美領先經濟指標而獲得Blue Chip EconomicForecasting Award。他經常在投資與指數專業會議上發表演講,發言經常見諸全國性商業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和《金融時報》)以及其他金融和行業出版物。他經常出席地方性和全國性的電視和廣播節目。
Blitzer博士從康奈爾大學獲得工程學理學學士學位,並分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梁鳳儀女士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女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並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主修新聞。美國留學返港後於亞洲華爾街日報服務十年。
梁女士於1994 年加入金融管理局。於1996 年,梁女士獲擢升為處長,並於2000 年獲委任為助理總裁(外事),負責有關多邊組織及中央銀行合作的國際事務、內地研究以及海外辦事處事務。任內,梁女士主力推動內地金融合作事宜,包括引入人民幣及內地合資格機構投資者來港投資。2008 年5月,梁女士被委任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專責內地金融合作及本地證券及資本市場發展事務。
日程
2010年7月29日
09:00-09:20開幕致詞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哈羅德·麥格勞三世,麥格勞-希爾集團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
09:20-10:00主旨演講
吳曉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兆星,中國銀行(3.58,-0.03,-0.83%)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10:00-11:30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可持續性
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全球經濟與秩序將更為多元,也更有層次。由於成功應對此次金融危機,中國正在逐步融入全球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國的經驗對其他國家有借鑑意義嗎?中國如何調整經濟結構?這種調整能否保證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
近期本地和全球的風險是什麼?我們是否從此次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並且採取措施防範危機未來捲土重來?
中國如何實現健康、可持續的高速增長?
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銀行、投資、出口、資源驅動、低融資成本
政府政策和市場力量的平衡
中國在地區性和全球市場的作用和責任
主持人:戴維•皮林,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演講嘉賓: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戴衛斯,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
王黔,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部主管
葛藝豪,龍洲經訊董事總經理
11:30-12:30午宴
13:00-13:30主旨演講:美中關係
美中雙邊關係是廣泛而面且富有彈性的,雙方交流頻繁。美中通過多種渠道(包括近期在北京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尋求推進與實現共同利益並建立意義深遠的合作機制。
演講嘉賓:洪博培,美國駐中國大使
主持嘉賓: 哈羅德•麥格勞三世,麥格勞-希爾集團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
13:30-15:00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
中國的資本總量(外匯儲備與國內儲蓄)規模龐大且仍在快速增長,應能幫助其採取多種措施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那么銀行業與資本市場的恰當結合點在哪裡?它們發揮何種作用?創新在未來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國內機構和外資的去監管化與自由化的恰當水平在哪裡?
中國銀行業與資本市場展望:中國金融中介體系是否仍由銀行主導?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存在哪些挑戰?
中國政府如何協調金融監管與金融市場創新的關係?
上海形成國際金融中心還需要作哪些工作?
中國的金融市場如何更好地融入國際金融體系?
主持人:余永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演講嘉賓:
梁鳳儀,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
張育軍,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
黃碧娟,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中國區主席兼執行長
彭明,標準普爾企業與政府評級董事總經理
胡祖六,高盛集團顧問董事
王君,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11.94,-0.19,-1.57%)金融發展局首席金融專家
15:00-15:15茶歇
15:15-16:30機構與投資者
中國投資者(銀行、保險、信託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以及外國和個人投資者)在中國金融市場中的活躍度日益提高。如果能夠得到合理髮展並且進一步融入金融體系中,他們能夠在中國實現經濟和金融市場目標中的發揮重要作用。根據全球金融危機所吸取的教訓,中國市場發展應採取何種步伐?
從世界金融市場和產品發展的歷程中,中國應獲得何種借鑑?
中國應如何解決投資者保護與道德風險的矛盾?如何適當發展風險定價?
監管在投資領域或產品供應方面發揮何種作用?
中國建立健康投資環境面臨何種挑戰?
中國如何進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政策/法律的可預期性和足夠的風險管理工具?
主持人:湯姆•希樂,標準普爾執行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總裁
演講嘉賓
祁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主任
曾璟璇,渣打銀行大中華區主席
DavidBlitzer,標準普爾董事總經理兼指數委員會主席
劉煜輝,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
肖風,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16:30-17:15歐盟的未來
最近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歐盟的前景究竟如何?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特別是希臘,發生的深層原因?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發展對亞洲和中國有何影響?
中國應如何應對?
主持人:王波明,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總幹事
演講嘉賓
周弘,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DavidBeers,標準普爾全球主權評級部主管
17:15-17:30閉幕致詞
蒂文•沙瑪,標準普爾總裁
背景
標準普爾早在17年前就開始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並始終恪守幫助中國經濟成長的承諾。標準普爾通過跨境信用評級幫助中國企業、銀行業和保險業公司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債務。標準普爾參與中國國內評級市場的一種方式是與中國領先的本地信用評級機構上海新世紀(24.65,-0.48,-1.91%)簽訂技術服務協定進而共享專業知識與經驗。
標準普爾指數服務自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最近與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具有歷史意義的協定,授權後者在中國開發基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從而令中國投資者能夠直接跟蹤美國股市的表現。
作為估值與風險戰略旗下部門之一,標準普爾風險管理諮詢服務提供研究、數據與分析性解決方案,幫助中國金融機構提高自身信用管理水平。通過與中國領先的國有銀行和地區性城市商業銀行緊密合作,標準普爾風險管理諮詢服務提供的信用風險工具包括內部評級系統、模板和模型。
標準普爾的數據、信息和風險管理工具在支持中國國內金融市場增長與發展的同時幫助中國投資者藉助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參與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