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基礎複習

這是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一批具有十年以上輔導經驗、同時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學、輔導一線碩士研究生導師編寫的2010年考研政治輔導書。

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基礎複習 

 

作 者: 呂途沈伯平汪雲生 主編

..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3-1
版 次: 1
頁 數: 329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40265538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政治 軍事 >> 政治 >> 政治理論

內容簡介

為規範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工作,確保學位授予的質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對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增設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自1999年9月1日起,參加相應學科的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並達到合格分數線者,方可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
進行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旨在加強國家對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的巨觀質量控制、規範管理,是國家組織的對申請碩士學位的同等學力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結構與水平認定的重要環節。1998年,作者組織專家編寫並出版了《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心理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2003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作者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修訂。五年來,根據廣大考生和有關專家的建議,在總結統一考試經驗的基礎上,作者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對本書進行了第二次修訂。經過修訂的新大綱(第三版)將是今後幾年同等學力員申請碩士學位心理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統一命題的依據,是各院校進行有關教學和輔導的參考,也可作為應試者複習和備考的參考資料

目錄

普通心理學
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三部分 參考書目
心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三部分 參考書目
心理統計學
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三部分 參考書目
心理測量學
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三部分 參考書目
發展心理學
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三部分 參考書目
教育心理學
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三部分 參考書目
社會心理學
第一部分 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三部分 參考書目
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心理學試卷(樣卷)及參考答案

書摘

普通心理學
第二部分 複習指南
第一章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心理的基本結構
人的心理現象異常複雜,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構成一個系統,下面再分成不同的子系統。心理現象可分為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和個性心理(personality)。

(一)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
認知(cognition)指人們獲得知識或套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和語言等認知形式。人腦通過這些認知形式接受外界輸人的信息,經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人們獲得知識或套用知識的過程開始於感覺與知覺。感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後,人腦對事物個別屬性和特性的認識,而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後,人腦對事物的整體及其關係的認識。在知覺中,人的知識經驗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通過感知覺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後,並沒有馬上消失,它還保留在人們的頭腦中,並在需要時能再現出來。這種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叫記憶。
人不僅能直接感知個別、具體的事物,認識事物的表面聯繫和關係,還能運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間接、概括地認識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的聯繫和規律,形成對事物的概念,進行推理和推斷,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思維。人們還能利用語言把自己思維活動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成果與別人進行交流,接受別人的經驗,這就是語言活動。人們還進行想像的活動,這是憑藉在頭腦中保存的具體形象來進行的,與思維活動緊密相關。
在人的心理活動中,還有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即注意。這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當前所選擇的認識對象和所需要的行為上。注意和人的意識有密切的關係,它出現在人的各種認知和行為中。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選擇信息,沒有注意的作用,人就無法清晰地認識事物,也無法準確而迅速地完成某種活動。

2.情緒情感過程

人在加工外界輸入的信息時,不僅能認識事物的屬性、特性及其關係,還會產生對事物的態度,引起滿意、不滿意、喜愛、厭惡、憎恨等主觀體驗,這就是情緒或情感。情緒是比較短暫的激動狀態,而情感則是比較持久的心理狀態。情感在認知的基礎上產生,又對認知產生巨大的影響,成為調節和控制認知活動的一種內在因素。

3.意志過程

人類不僅要認識世界,還要改造世界。人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為了實現既定目的就要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這種為了實現目的而克服困難的活動則構成心理過程中的意志過程。

(二)個性心理

1.個性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personality trend)是指決定一個人態度、行為和積極性的選擇性的動力系統。它是人的個性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
人類的認知和行為不僅受情緒和情感的影響,而且是在動機的支配下進行的。所謂動機就是指推動人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動機的基礎是人類的各種需要,即個體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種不平衡狀態。人有生理的需要,如飢擇食、渴擇飲等,也有社會的需要,如勞動的需要、人際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動機具有性質和強度的區別。動機不同,人們對現實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方式也不一樣。興趣是人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事物並與肯定情緒相聯繫的個性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髮展起來的。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奮鬥目標的嚮往和追求。它是對未來的一種構想,往往和目前的行動不直接聯繫。信念是指一個人堅信某種觀點並以之支配自己行動的個性傾向。一個人只有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使個性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它處於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導向的作用。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
2.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心理特徵(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是一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點。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能力是人們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可能性的個性心理特點,是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必要條件。氣質是指在人的活動中,心理活動發生時力量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穩定的動力特徵。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後天條件的影響形成的。性格是指一個人對客觀現實的穩固態度以及在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在個性中具有核心意義。
總之,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是緊密相連的。一方面,個性通過心理過程形成和發展起來,並在心理過程中得以表現。另一方面,個性一旦形成,又對心理過程起著調節和支配的作用。這二者是一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統一整體,它們構成同一心理現象的兩個不同方面,是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二、如何正確理解人的心理

(一)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功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機能依賴於人腦,心理現象是腦的功能。例如,臨床研究發現,語言表達功能的障礙是和大腦額葉特定區域的損傷有關的;而老年性痴呆症是大腦雙側顳葉及海馬受損傷的結果。腦是心理的器官或思維的器官,無頭腦的思維是不存在的。
從另一方面說,心理的產生也依賴於神經系統與腦的出現。人的心理是神經系統和腦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低等動物只有簡單的神經系統和不發達的大腦,因而只有簡單的心理現象,如感覺和簡單形態的知覺。隨著神經系統和腦的發展,才產生了有意識的人的心理,出現了抽象思維和複雜的情緒和情感。
個體心理的發展也和腦的發育相聯繫。嬰兒出生之後,神經系統和腦獲得迅速的發展,正是在這段時間內,兒童的語言能力和其他認知能力也得到快速的發展。
(一)客觀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
1.人的心理對客觀現實具有依存性
心理現象是客觀現實作用於腦和神經系統產生的。人們的顏色視覺依賴於可見光譜中光波的長度,長波使人看到紅色,短波使人看到藍色;人們的聲調聽覺依賴於物體振動的頻率,高頻使人覺得聲音尖銳,低頻使人覺得聲音低沉;嬰兒情緒的發展依賴於親子之間的關係,失去父母擁抱的嬰兒,會產生退縮的情緒反應;兒童語言的發展依賴於社會交往,在隔絕人際交往的條件下,不可能發展正常的人類語言。總之,人的大腦好比是個“加工廠”,客觀現實好比是原材料,沒有原材料,頭腦這個加工廠就不能生產出任何產品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對人的心理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包括興趣和愛好、理想和志向,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
2.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動性和能動性
人的心理的主動性表現在人對現實的認知總是通過個體的主觀世界的折射而實現的。人對當前事物的反映必然要受到個人的知識經驗、個性以及個人當時的心理狀態和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帶有個人的主體特點。
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是積極能動的,是在各種實踐活動中發生的。這種認知不僅受到客觀事物的影響,而且還積極地作用於客觀現實,把外界事物轉化為主觀的東西,又通過實踐活動表現出來。

(三)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

行為(behavior)指有機體的反應系統。有的行為很簡單,只包含個別或少數幾種反應成分;有的行為很複雜,包含了大量的反應成分。引起行為的內、外因素叫刺激。光線是使眼瞼關閉的刺激,飢餓是使胃腸蠕動加快的刺激。在人類行為中,語言刺激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語言發布命令,可支配別人的行為,也可進行自我調節,使行為服從預定的目的。
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繫。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為的複雜性是由心理生活的複雜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應,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應,其原因就在於人有豐富的主觀世界。
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現象是一種主觀精神現象,它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重量、大小和體積,而行為卻具有顯露在外的特點,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測量。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行為來客觀地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即通過對行為的客觀記錄、分析和測量來揭示人的心理現象的規律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