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平頂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啟動10個市級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健全推進機制,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四)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積極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農產品加工項目10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們砥礪奮進、逆勢而上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搶抓機遇,頑強拼搏、創新克難,較好地完成了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任務,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了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態勢。
——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預計全年生產總值114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3億元,增長12.5%,取得了戰危機、保增長的重大勝利。
——投資消費增勢強勁。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47.5億元,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5億元,增長19.8%,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居民收入繼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0元,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4840元,增長9.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47億元,增長21.2%,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蓬勃發展。就業、就學、就醫和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實現“擴面提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
一年來,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我們堅定目標不動搖,扭住發展不懈怠,付出了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一)經濟運行調控積極有效。始終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態勢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分析判斷形勢,準確把握不同階段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先後六次召開經濟運行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強化工作指導。緊緊抓住關鍵環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分期分批集中開工重點項目,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大招商、產銷銜接、銀企洽談等活動,極大地提振了全市上下戰危機的信心。市政府與5家省級金融機構簽訂了1000億元的融資協定,籌措2.3億元中小企業擔保資本金和發展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和提供公共服務。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58億元,比年初增加115億元。市、縣兩級各抓100家重點企業,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59家停產半停產企業先後恢復生產。大力實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等擴大消費政策,家電銷售量占農戶比例由年初全省第15位躍升至第2位。深入開展土地挖潛,千方百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加強煤電油運調度,保障了生產生活需要。一系列應對危機的舉措,有效遏制了經濟下滑勢頭,生產總值增速從一季度的8%回升到全年的12.1%。
(二)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抓手,積極爭取項目,強力實施“8185”投資促進工程,建立健全聯審聯批、市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等機制,開展觀摩點評活動,逐月通報進展情況,掀起了項目建設新熱潮。爭取中央投資項目386個、資金10.7億元,開工率達到100%。八大領域15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4.5億元,為年度目標的111.2%;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3億元,增長28.9%。中平能化集團30萬噸離子膜燒鹼及30萬噸PVC樹脂、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等31個項目建成投產(投用),完成投資34.5億元;海星化工30萬噸煤焦油、葉舞高速等33個續建項目進度加快,完成投資65.4億元;500千伏平南輸變電、沙河大渡槽等48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規模184.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44.6億元;鄭渝(鄭州—重慶)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平頂山段、孟平鐵路複線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始終把調結構、促轉型作為戰略舉措,著力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產業集聚區建設紮實推進。1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完成,相繼成立了投融資公司,健全了管理機構,完成投資69億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新開工項目55個,入駐企業500餘家,載體功能初步顯現。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特寬厚鋼、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和現代服務業調整振興規劃正加緊編制,實施重大工業結構調整項目37個,優勢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國家電網公司與平高集團簽訂了重組協定,三年內投入擴建資金50億元。中平能化集團深度融合後,重組效應凸顯,營業收入突破800億元,跨入中國企業百強行列。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表演獎大賽、首屆中國曲劇藝術節、第八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大賽等一系列重大活動,促進了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在全國率先推出“五一”假期景區免門票舉措,激活了旅遊市場,形成遊客“井噴”現象。積極與中信集團、港中旅集團等央企洽談合作,引進旅遊項目19個,總投資128.1億元。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增長46%,旅遊總收入增長49%;文化旅遊產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3個百分點。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又有新突破。編制完成自主創新體系發展規劃,實施了一批科技攻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12項;申報省級重大科技專項2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申請專利566項,實現了國際專利申請零的突破;平高集團被認定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28億元,增長20.8%,我市被科技部命名為科技進步先進市。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啟動“綠色照明”工程,完成9個節能重點工程和5個工業污水治理項目。加快林業生態建設,完成造林38.6萬畝,葉縣和衛東區創建為省級林業生態縣。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2.4%和8.3%,出境水質達標率99.3%,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有新的提高。
(四)農業現代化建設紮實推進。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基礎工程,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達到12.9億元,比上年增加4.1億元。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2.6平方公里,新增旱澇保收田9.2萬畝、農機總動力11.8萬千瓦,戰勝了特大旱情等自然災害,糧食生產連續六年獲得豐收,總產達到39.1億斤。19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基本完工,北汝河治理汝州示範段開工建設。農業產業化進程步伐加快。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畜產品精深加工,雙匯集團25萬頭商品豬生產基地、伊利集團萬頭奶源基地開工建設,新建標準化養殖園區293個、規模養殖場233個,新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確定市級龍頭企業27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3家。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36箇中心鄉(鎮)、539箇中心村“兩個規劃”的編制評審基本完成,92個重點示範村建設全面展開,1億元新農村建設財政補貼資金落實到位,累計投入中心村建設資金5億元。新解決19萬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3.6萬座、農村公路1071公里、農家店331個。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完成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6.3萬人。解決和鞏固溫飽貧困人口6.1萬人,完成98個村的整村推進任務。丹江口庫區第一批移民接收安置任務圓滿完成,我市的做法成為全省典範。縣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6縣(市)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別提高0.3個和0.1個百分點。
(五)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始終把城市創建作為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載體,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已經驗收,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紮實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1.8%,提高1.6個百分點。城鄉規劃加快編制。平頂山科學發展示範區(中心城區至寶豐、葉縣、魯山三個縣城之間的區域)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基本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已經完成,中心城區5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市域村鎮體系規劃正抓緊編制。城鎮建設強力推進。多方籌措資金,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市區光明路北延、迎賓路改造等12個項目竣工投用,凌雲路湛河橋等7個項目正抓緊施工,中信生態文化體育公園前期工作基本完成。51個城中村和舊城開發改造項目,完成拆遷164.1萬平方米、開工482.7萬平方米、主體完工195萬平方米,均比上年增加3倍以上,力度前所未有。房地產開發投資39億元,增長96%,增速居全省前列。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大香山路、長安大道等工程正加緊施工,3萬噸污水處理廠主體完工。加強濕地保護,建成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處。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強,各縣(市)建成了一批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汝州市創建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寶豐縣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驗。城市管理日趨規範。城管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兩級政府、四級管理、以區為主的城市管理體制落實到位,城鄉面貌有新的改觀。
(六)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始終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抓住關鍵,勇於突破,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市建安總公司等5家企業實現了整體轉讓,11家企業進入改制破產程式。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4.2萬畝,完成林地確權280.7萬畝。金融體系進一步完善,成立了首家村鎮銀行和10家投融資公司。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取得新進展,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開始實施。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工作紮實開展。大招商活動成果豐碩。成功舉辦了’2009華僑華人中原經濟合作論壇、鷹城文化寶島行、浙商鷹城行、第三屆世界葉氏聯誼會等重大活動,組團參加了國家、省舉辦的一系列大型經貿活動。全年簽約項目176個,投資總額905億元,其中契約資金681億元;直接利用外資1.4億美元,增長12.3%。鷹城文化寶島行後,又有10多批、700多人次的台商來我市洽談考察,台商投資園區掛牌成立。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墨西哥聖路易斯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平頂山已成為境內外客商競相湧入、紛至沓來的熱土,我市大招商的做法受到省政府表揚。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壯大。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604億元,增長13.5%,占生產總值比重53%,提高1.5個百分點。
(七)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向人民民眾承諾的“十大實事”全部落實。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實施就業攻堅行動計畫,城鎮新增就業12.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3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9.1萬人享受城市低保,17.3萬人享受農村低保,人均月補差高於省定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標準提高到100元,參合率達到94.3%。在全省率先實施敬老院建設“十個一”工程,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42%。魯山縣被確定為國家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強化住房保障,開工建設廉租房14.4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56.9萬平方米,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1730萬元、住房公積金貸款3.3億元,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完成投資1.9億元。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落實“兩免一補”資金3.2億元,惠及學生47萬人。大力度整合職業教育資源,籌資3.3億元,以平頂山學院、河南城建學院老校區為依託,新組建可容納萬人以上的職業技術學校2所,市屬職業學校由16所整合為9所,被評為全省職業教育攻堅工作先進市。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3個縣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改造916個村級站點,新增1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230個農家書屋。加強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市中醫院綜合門診樓竣工投用,新建改造了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5個鄉(鎮)衛生院和50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繼續實施“曙光行動”,率先通過“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省級驗收。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156個行政村體育健身工程建成使用。在第十一屆全運會和第五屆省殘運會上,我市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趨勢得到遏制,我市被確定為國家人口和計生綜合改革示範市。加大公用事業投入,投資2700萬元,更新公車輛86台;投資3.4億元,開工建設西氣東輸地方支線,實施人工煤氣置換工程。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出台了加強地方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十項措施和推進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創新監管措施,強化監管責任,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優秀城市。加強價格監管,物價工作綜合評比全省第一。深入開展“命案偵破攻堅戰”和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治安形勢明顯好轉,榮獲第六屆全國見義勇為城市獎。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認真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解決了一批信訪積案和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被評為全省信訪工作顯著進步市。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始終把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保障,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弘揚焦裕祿精神等活動,全市上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紮實推進“兩轉兩提”,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的作風,全面推行聯合審批、聯合年檢等“立體作業”機制,市級480個行政審批項目辦理時效全部進入全省先進行列。舉辦政府系統秘書提高班、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幹部培訓班、政務導遊培訓班,提高了公務員素質。在全省經濟發展環境調查中,我市民眾滿意度居第2位。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治理商業賄賂,反腐倡廉建設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行農村“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更加深入,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鄉文明程度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國防教育、雙擁共建、人民防空工作深入開展,軍政軍民關係更加鞏固,榮獲省級雙擁模範城“四連冠”。民族宗教工作紮實推進,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統計工作得到加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外事、僑務、對台、史志、氣象、菸草、鹽業、新聞出版、國家安全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
這些成績的取得極其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凝聚著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充分展示了鷹城兒女不畏艱難、一往無前,能夠辦大事、辦成事的決心、勇氣和智慧。實踐證明,無論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勇於面對、敢於擔當,萬眾一心、和衷共濟,就一定能夠排除萬難,奪取勝利!
成績來自奮鬥,功勞屬於人民。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平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和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與人民的期望還有差距,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工業效益和外貿出口處於較低水平。二是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民收入偏低。三是結構調整任務還很艱巨,能源原材料工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產業仍較薄弱。四是一些地方和部門服務意識、發展意識不強,超前謀劃運作不夠,項目儲備不足,前期工作和基礎工作不紮實。五是一些地方和企業落實“兩個主體責任”不嚴格,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0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的關鍵之年。經濟社會發展既蘊含諸多有利條件和重要機遇,也面臨較多困難和嚴峻挑戰,但總體上看,經濟發展環境將好於去年。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上,重點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我市加快結構最佳化和轉型升級步伐,實現科學發展。目前我市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和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階段,總量擴張和產業升級的內在動力強勁。同時,我市產業相對完備,資源、區位等優勢比較突出,隨著華僑華人中原經濟合作論壇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的舉辦,我市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大大提高,有利於我們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借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只要我們繼續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就一定能夠奪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繼續推進“生態建市、產業立市、文化強市、和諧興市”戰略,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大提速工程,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著力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改善民生,著力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精心謀劃“十二五”發展,持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持續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態勢。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4%,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5%和2.6%;第三產業比重和城鎮化率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紮實做好“十大民生工程”。籌措資金30億元,重點解決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農民增收等方面的問題,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的要求,切實做好八項工作:
(一)落實完善擴大需求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繼續抓住需求不足這一主要矛盾,完善調控措施,擴大需求規模,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
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在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節能減排、社會事業等8大領域,安排實施170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1500億元,年度投資150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0億元以上。建成魯陽電廠一期2×100萬千瓦機組、500千伏平南輸變電、葉舞高速等59個項目,完成投資80億元;續建新平高特高壓超高壓開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平頂山段、北汝河綜合治理等32個項目,完成投資20億元;開工建設舞鋼公司熱鐵直送技術改造、中平能化集團夏店礦、汝登高速平頂山段等55個項目,完成投資50億元;積極做好平頂山至許昌城際軌道交通、堯山機場、堯西(堯山—西峽)高速等24個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開工鄭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平頂山段。繼續堅持市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等協調推進機制,最佳化建設環境,及時解決問題,確保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加強對財政投入項目的跟進審計、全程監督,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從源頭杜絕腐敗現象。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更加注重擴大消費與改善民生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部分優撫對象待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實義務教育學校、醫療衛生等公益性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專業市場、特色商業街和多功能商貿服務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專業配送等新型商貿流通業態,大力推動健身、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落實家電、汽車下鄉等優惠政策,積極發展消費信貸,促進消費增長。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切實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把握好調控的節奏和重點,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深化企業服務活動。建立健全政策導向、市場開拓、融資服務、困難企業幫扶等長效機制,推動企業服務工作常態化。支持、引導外地企業來平登記註冊,設立分支機構,把新登記註冊企業數量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市、縣兩級繼續各抓100家重點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服務中心,把服務企業與行風政風評議結合起來,切實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努力在全社會營造“親商、重商、富商”的濃厚氛圍。強化財稅金融支持。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投資,引導帶動社會投資;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民生、自主創新、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控制一般性支出,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嚴厲打擊逃避納稅行為。用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高市縣政府融資能力,擴大直接融資規模,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和要素供需協調。密切關注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和市場變化,及時研究實施針對性措施。加強煤電油運供需調度,確保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建立健全應急事件處置預案和協調服務機制,提升應急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要素供給不力而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加強市場監管,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編制實施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等六大戰略產業發展規劃,加快轉型升級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
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按照創建品牌集聚區的要求,出台《產業集聚區管理辦法》,制訂異地投資稅收分成辦法,建立項目進度定期通報制度,進一步規範產業集聚區發展。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區的吸納承載能力。以主導產業為依託,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全年10家省級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100億元,新開工標準化廠房40萬平方米,新入駐千萬元以上企業50家,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以上。啟動10個市級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健全推進機制,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推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骨幹企業為依託,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強化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提高裝備水平和生產能力,再造競爭新優勢。支持中平能化集團挺進世界500強。建成20萬噸尼龍66鹽成套設備、潔石建材年產2800萬平方米高檔陶瓷磚等23個項目;續建1萬噸錦綸66中低旦工業絲等11個項目;開工建設60萬噸尼龍6一期、平煤機高端液壓支架等11個項目;加快葉縣10萬千瓦風能發電等項目前期工作。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為重點,加快產業鏈前端產品研發和後端產品推廣套用,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新增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選擇重點行業和龍頭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試點。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健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全部拆除已關停的小磚瓦窯、小石灰窯、小煉鐵等落後生產設施,全部關閉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小煤礦,改造關閉不符合準入標準的新型牆材生產線。按照全市焦化行業整合意見,建成7條搗固焦生產線,淘汰落後產能。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文化旅遊產業為龍頭,以100個投資千萬元以上、1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服務業發展項目為抓手,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工程”,提高第三產業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編制實施堯山旅遊休閒度假區、汝州文化旅遊特色園區發展規劃,深化與中信集團、港中旅集團等中央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加快以旅遊交通、遊客服務、旅遊安全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把堯山旅遊休閒度假區打造成國際精品旅遊景區,把我市打造成國內重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實施大香山風景名勝區發展規劃,擴建三蘇園,建設中原鹽湖度假村等文化旅遊項目。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申辦全國休閒旅遊節、攝影大賽和詩歌大賽等活動,唱響“山水鷹城、近悅遠來”主題口號,進一步提升旅遊整體形象和市場占有率。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編制完成三大綜合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建成平東煤炭物流中心等項目,健全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流通網路。推動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積極發展村鎮銀行,鼓勵支持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及證券、保險公司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加快金融保險業發展。吸引有實力的房地產商參與我市城中村開發改造,大力推進物業管理進社區,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積極推動社區服務、商務中介、信息諮詢等新興服務業發展。
(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務求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
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施質量興市戰略,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籌建國家級高壓電氣設備質檢中心,覆蓋中南地區乃至國際市場高壓電氣產品的研發檢測。加強企業研發中心建設,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進一步提高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爭創國家和省名牌產品3個、省優質產品5個以上,完成產品采標確認3個、計量合格確認10家,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依託科研機構、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培養、引進技術創新骨幹人才,建設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完善節能減排考核體系,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強化重點領域節能。在工業領域實施“節能行動計畫”,通過強化管理、加大投入、挖潛改造,努力實現全年節能65萬噸標準煤目標。建立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制度,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發展。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嚴禁違法用地,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加快建設節水工程,推進礦井水、地熱等資源化利用。嚴格落實建築節能標準,大力推廣新型牆材。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機關。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在企業、園區、城鎮三個層面發展循環經濟,爭取列入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市、2家產業集聚區列入省級試點。實施一批廢棄物利用、再生資源回收項目,力爭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紮實推進“生態鷹城”建設,新增造林19.8萬畝,完成3個省級林業生態縣、20個林業生態鄉、300個林業生態村的綠化創建任務。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鞏固燃煤鍋爐整治成果,推廣使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不斷提高市區空氣品質。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高度重視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的環保,確保水質達標,讓人民民眾喝上安全水。完善線上監控設施,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達到80%以上。
努力實現安全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啟動“安全鷹城”創建。加大安全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全民安全素質。切實把煤礦安全生產放在突出位置,從源頭治理、強化責任、加強管理、綜合防控等方面入手,多策並舉,推動地方煤礦兼併重組,加快整合步伐,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安全保障水平。深入開展非煤礦山、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和商場、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四)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新農村建設提速工程”。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實施“糧食生產五年增長計畫”,深入開展“百千萬”高產創建示範活動和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活動,糧食種植面積保持在610萬畝以上,總產增長5%左右。落實種糧直補和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突出抓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新建各類標準化養殖園區150個。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積極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農產品加工項目10個。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新增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0家。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落實農機補貼政策,提高機械化耕作水平。抓好中低產田改造和農田水利建設,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提高抗災減災能力。切實做好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工作,建成市級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增加並整合支農資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80公里,新增大型沼氣工程15個、沼氣用戶2萬戶,新解決農村飲水安全18萬人,新建農家店300家以上。加大對貧困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的扶持力度,解決和鞏固溫飽貧困人口6萬人,完成80個村的整村推進任務。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新增轉移就業6.5萬人。積極推進中心村建設。全面落實“兩個規劃”,籌措資金1億元,繼續扶持中心村和農民住房建設,使92個示範村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建立科學推進機制,重視發揮示範戶的帶動作用,落實中心村建房貸款貼息等政策,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
(五)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實施“城鎮化發展提速工程”,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產業化帶動城鎮化,通過產業集聚區發展,提升城鎮化水平。發揮產業集聚區帶動作用。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吸引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縣城和重點鎮集聚,形成集聚促進就業、就業創造消費、消費拉動經濟成長的良性發展,逐步把縣城發展成為2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研究政策,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加快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高標準編制規劃,上半年完成編制和報批。示範區內,按城市社區規劃建設。建成長安大道,推進平葉、平魯快速通道建設,規劃建設平郟快速通道,加快沙河兩岸景觀設計,形成以市區為中心、直達縣城的20分鐘交通圈。支持舞鋼市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籌措資金40億元,實施20項市政基礎工程,規劃建設大南環、大北環路,完善路網結構,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中村和舊城開發改造步伐,完成185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積極推進平安大道北部3.5平方公里區域舊城改造。在人員密集、出行不便的地方,規劃建設過街天橋。鞏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成果,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潔城鄉,保護健康,力爭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投資20億元用於新城區建設,著力完善醫院、商業網點等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承載能力,加快聚集人氣。積極發展公共運輸,改善人民民眾出行條件。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鞏固城管體制改革成果,實現城管重心下移。修訂完善作業標準,建立考核評價體系,推進數字城管建設。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增強城市意識,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實施綠、亮、淨、美、暢工程,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標準化。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各縣(市)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民營經濟和勞務經濟,最佳化產業結構,壯大經濟規模,努力在全省縣域綜合實力排名中位次前移。
(六)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堅持改革創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深入推進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力爭完成釀酒總廠、五金礦產公司等已進入程式的企業改制任務,強力推進商貿、物資等流通企業改革。完善縣域土地流轉有形市場,新增流轉面積10萬畝以上。加快林地確權步伐,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工程,爭取天瑞水泥、中加公司、易成新材料公司實現上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