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平頂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因此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們提出意見。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顧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2005年的工作成效集中表現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效益明顯提高、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省定目標全部完成、經濟目標超額完成。全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55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高出全省1.2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1億元,增長48.8%,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0.4億元,增長67.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55.2億元,增長6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億元,增長14.4%;外貿出口2.1億美元,增長69%,增速居全省第1位;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93.4億元,貸款餘額251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2.2%和25.2%,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超過預期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8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11.9%和11.1%。我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05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重點項目建設。我們緊緊抓住新一輪經濟成長機遇,在煤炭電力、農林水利、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開工和建成了一批重點項目,保持了投資對經濟成長的強勁拉動。針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在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基礎上,實行了市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和對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的督察制度,幫助協調資金和環境問題,有力促進了重點項目建設。年初安排的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90.9億元,占全年預期投資的162.3%。建成了天瑞集團日產5000噸水泥及鐵路高速重載機車鑄鋼件、中加公司50萬噸煉鐵、中鹽皓龍60萬噸精製鹽、平臨高速臨汝至市區段等20個項目;續建和新開工了37個項目,其中神馬尼龍66鹽10-20萬噸改擴建、2萬噸連續聚合尼龍66切片、5萬噸離子膜燒鹼,220千伏寶豐至汝州王寨輸電項目,省城市天然氣管網平頂山子項目,市污水處理二期等項目提前建成。同時,認真謀劃長遠發展,完成了我市“十一五”發展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篩選了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為今後五年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引導產業結構最佳化。一是強化工業主導。在穩定發展煤炭產業的同時,引導新上了一批火力發電、化工化纖、鋼鐵水泥、機電製造、井鹽加工、鹽化工、紡織等非煤產業項目,工業對經濟成長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00.1億元,增長23.6%;利潤37.1億元,增長96%;綜合效益指數158.7%,提高30.3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4.8%,拉動經濟成長9.9個百分點。二是加強農業基礎。全市財政支農支出3.2億元,增長25.5%。支持了汝州巨龍澱粉、夢想食品擴建和魯山張良腰帶出口,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41家。推廣了葉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驗,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增54家,達到130家。推進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省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新增22家,達到58家;無公害畜產品產地新增23家,達到49家。扶持了寶豐、郟縣、湛河區奶牛和乳業加工基地,舞鋼肉雞、葉縣肉牛、寶豐生豬基地,全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比重49.5%,提高0.9個百分點。全年造林11.3萬畝,其中經濟林1.8萬畝。三是提升服務業層次。在努力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特別是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寶豐縣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經驗,被中宣部、文化部譽為“寶豐文化現象”,並在全國推廣。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總產出48.6億元,增長17.1%。繼續加強景區配套設施建設,新開工和續建旅遊項目19個,完成投資3.3億元。旅遊業總收入10.6億元,接待遊客246.4萬人次,分別增長22.4%和23.2%。房地產、金融、保險、信息等服務業也都呈現加快發展勢頭。
(三)放手發展縣域經濟。通過縣(市、區)經濟發展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組織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到省內先進市縣考察學習,各縣(市、區)的發展思路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成效更加顯著。6縣(市)實現生產總值358.6億元,增長17.5%,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64.2%;10個縣(市、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部超億元,其中6縣(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增長63.3%,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39.8%。縣域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汝州天瑞集團、魯山匯源公司、舞鋼中加公司、寶豐潔石建材集團等一批民營骨幹企業進一步壯大,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活力。全年培訓農民工12萬人,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0萬人,汝州、舞鋼、魯山被確定為省級勞務輸出基地。全年實現勞務收入57億元。根據第五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結果,汝州市和舞鋼市位次分別比上屆提升35位和282位;在中部百強縣(市)中,分別排第30位和第50位。
(四)積極推進改革開放。針對我市國有企業改制中存在的問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平頂山市改制企業職工安置補償辦法》,規範了改制行為,加大了改制力度,新完成國有企業改制45家。平煤集團33所中國小全部移交政府管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由112家改制重組為34家,分流安置富餘職工5533人,多元化糧食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全市10家農村信用聯社全部取得了專項央行票據。深化了鄉鎮機構改革,全市撤併鄉鎮11個,分流、清退7291人。交通、水利、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新的進展。搭建了政銀企合作平台,實施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和融資信用擔保等扶持措施,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31.7億元,增長15.8%,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1.5%,提高2個百分點。組團參加和舉辦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368萬美元,增長26.9%,利用市外資金46億元,增長25%。
(五)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完成了市政大廈、高陽路二期、體育路、勞動路、大烏路等重點市政工程。強化城市三區的建設和管理責任,改造了24條背街小巷,新建了一些街頭遊園,城區增加綠地14萬平方米,植樹119.3萬株,城市日常管理和環境面貌有了新變化。新城區開工建設項目42個,總投資36億元,年度完成投資15億元,起步區1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到位,行政中心和湖濱路中段景觀帶已具雛形,“三年出形象”的目標基本實現。縣城建設和管理有了新起色。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為重點,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中心的500個行政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間,由上年的12.4個工作日進一步壓縮到5.2個工作日。查處“四亂”等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101起。在全省率先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全市共設定鄉級代理中心137個,村級代辦點2573個,初步形成了四級便民服務網路。
(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一是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投入4043萬元,安排科技項目341個,又有14家企業、17種產品分別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支持了農科所農業生物技術等重點實驗室建設;全年技術專利申請234項,增長56%。籌措資金5294萬元,消除D級危房15.4萬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了省定任務;發放資金4933萬元,全面落實了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籌措資金5131萬元,建成了7個疾病控制中心、8個傳染病醫院(病區)和市緊急救援中心,改造了15個鄉鎮衛生院;在郟縣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參合農民達到32.5萬人;衛東區榮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稱號。繼續推進計畫生育綜合改革,認真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穩定了低生育水平,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5.1‰,低於省定目標。文化精品工程取得新的成果。我市豫劇團演出的《珠簾秀》、曲劇團演出的《明月芳魂》分別獲得我省首屆文華獎、文華新劇目獎,《明月芳魂》還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市文化藝術學校、寶豐縣分別被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和全國文化市場管理先進單位。投資345.6萬元,完成了5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舉辦了第九屆全民健身節,完成了第二次國民體質測試,競技體育水平也有新的提高。二是更加重視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認真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法規,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依法加強監督檢查,保持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全市關閉小煤礦243座,井筒442個;關閉非煤礦山80座,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30家。全年各類傷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5%和13.6%,其中煤礦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92.8%和95.5%,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26,創歷史最好水平;億元產值死亡率、萬人死亡率均低於省定控制指標。充分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對重點排污企業、焦化行業以及小煉焦、揚塵污染、秸稈焚燒等進行了綜合執法,依法關閉淘汰了115家高污染企業,城市大氣質量達標224天,全面完成了省定環保目標。三是更加重視民生。全年新增就業崗位7.5萬個,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萬人,其中“4050”人員8934人。籌措和發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3907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670萬元。徵集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女工生育保險金8.8億元,支付各項社會保險金7.3億元。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410萬元,8.1萬城市居民得到低保救助。全市取消了農業稅,農民減負8038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補貼4886萬元。投資3.2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農村“村村通”新解決389個行政村。投資1.6億元,完成了縣城電網年度改造任務。投資309萬元解決了重污染地區1.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134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任務,又有4.3萬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脫貧。發放農村特困戶救助資金1000多萬元,“五保”供養資金2000多萬元,9.6萬農村人口得到救助。投資1191萬元,完成倒房重建1800多間,受災民眾全部搬進新居。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市夕陽紅老年公寓。愛心救助超市救助困難民眾1.7萬人次。市委、市政府承諾的12件實事全部落實。四是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了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區和“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等活動,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舞鋼市創建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市燃氣總公司和市地稅局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單位。繼續開展聯村幫扶工作。順利完成了第五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401件,辦復率100%。認真開展全民普法教育,積極推進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法律進社區”等活動,“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市工作順利通過驗收。堅持依法行政,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全年共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789件,政紀處分378人。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第三次榮獲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開展了“命案偵破攻堅戰”及打擊和預防“兩搶一盜”等專項鬥爭,刑事發案量下降13.6%。認真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加強市長熱線網路建設,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制定完善了各類應急預案,處理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市史志辦被評為全國地方史志工作先進單位。民族宗教、統計、審計、外事、僑務、檔案、對台、人防、氣象、物價、鹽業、新聞出版、國家安全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2005年各項目標的全面完成,使“十五”計畫的大部分指標超額完成。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生產總值五年新增286.8億元,年均增長11.7%,高出計畫3.7個百分點,高出全省0.3個百分點,實現了“十五”期間趕上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奮鬥目標。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元。綜合效益顯著提高。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是“九五”末的2.7倍;規模以上工業綜合效益指數比“九五”末提高80.6個百分點。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五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6.2億元,是“九五”時期的1.9倍。高速公路實現“零”的突破,通車裡程達158公里。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7%和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九五”末增加61.5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26.8億元,比“九五”末增加184.9億元;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3.4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平方米;新解決農村飲水困難36.8萬人。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5%;平頂山學院、平頂山工學院實現專升本,普通高校在校生達3.4萬人,是“九五”末的4.8倍;五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5.3‰,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戰略起點,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
回顧去年及“十五”的工作,我們主要有以下深刻體會: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二次創業,打造經濟強市”,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二是必須堅持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持之以恆地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三是必須堅持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四是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活力;五是必須堅持最佳化發展環境,不斷增強城市競爭力;六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駐平部隊指戰員、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與先進市差距仍然較大,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快速增長主要依賴生產要素的高投入和資源的高消耗,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加劇,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任務仍然很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部分領域改革滯後;經濟外向度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小;銀行存貸差仍然較大;一些民眾的生產生活還比較困難,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就業、就醫、子女上學等問題仍較突出;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城市建設與管理滯後;經濟發展環境還不寬鬆;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還比較薄弱;一些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協調不力,管理方式落後,辦事效率不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侈浪費的行為時有表現;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仍有發生。對以上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奮鬥目標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也是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使我市在“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重大任務。根據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提出的“十一五”發展指導思想,《平頂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提出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奮鬥目標。
基本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二次創業,打造經濟強市”,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以技術創新為重點,轉變增長方式,科學有序地開發利用資源,著力促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以農民增收為重點,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增強城鎮輻射能力為重點,加快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城鎮化水平;以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為重點,深化改革開放,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和經濟市場化水平;以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新局面。
奮鬥目標是:在更加重視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實現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雙翻番”。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產業層次明顯提高,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社會事業明顯進步。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2010年達到1100億元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2010年達到60億元;城鎮化率年均提高2.6個百分點,2010年達到48%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經過五年和更長一段時期的努力,把平頂山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加工基地,中國中部化工城;以化學工業、裝備製造工業為戰略走向的新型工業城市;國家優秀山水文化旅遊城市。
為實現上述目標,《綱要(草案)》還提出了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基本思路、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是在正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認真研究國家巨觀經濟政策,全面分析我市各種有利條件,深入查找存在問題與差距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些目標對於加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不僅是必需的,而且通過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
三、2006年的主要任務
今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外貿出口增長1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新增就業6萬人。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力度。今年,全市共安排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73個,總投資938億元,當年預期完成投資186億元。其中竣工項目121個,年度投資50億元;續建項目45個,年度投資104億元;新開工項目75個,年度投資32億元;前期項目32個,總投資441.5億元。今年確定的第一批重點項目87個,總投資627億元,年度投資109億元。其中,燕山水庫、農村安全飲水等農業項目7個,年度投資3億元;舞鋼公司100萬噸中厚板、平煤集團瑞平公司日產2×5000噸乾法水泥生產線等工業項目33個,年度投資45.3億元;鄭石高速、太澳高速平頂山段,姚電公司2×60萬千瓦擴建,程平路改造等交通、能源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36個,年度投資59.4億元。要認真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度、市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和工程督察制度,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進度。
(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三農”問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農村經濟發展不快,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面貌落後。因此,今年“三農”工作的重點是,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籌措資金3586萬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並繼續實行良種補貼和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穩定糧食生產;扶持發展蔬菜、菸葉、食用菌、花卉、瓜果等高效經濟作物生產和以速生豐產林為主的經濟林生產。籌措資金4695萬元,對退耕還林農戶進行補助。籌措資金2000萬元,用於農村扶貧開發,解決4.3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和溫飽問題。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工作力度,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的建設任務,並改建縣鄉道路57公里。建立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籌措資金2400萬元扶持沼氣建設,新建沼氣池3萬座。籌措資金1440萬元,解決高氟、高鹽及污染地區4萬農民安全飲水問題。籌措資金342萬元,解決部分深山散居農民的遷居問題。抓好昭平台灌區節水和龍興寺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做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發揮國家農業資金投入的導向作用,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培育力度。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鏈條,認真落實財政補貼、貸款擔保等優惠政策,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結構最佳化,增加農民收入。重點培育巨龍澱粉、夢想食品、華懋雙匯、正大飼料、萬東牧業等一批規模較大、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力爭今年再有3家進入省級重點扶持企業。加快發展畜牧業,新建規模養殖場205個,養殖小區28個,新增奶牛1萬頭,完成肉產品產地認證15個,畜牧業產值比重達到50%以上。提高農業組織化水平,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0家以上。建立健全農產品檢驗檢測、市場準入、質量追溯、認證、標識和公示制度。高度重視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縣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任務。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的引導力度。繼續實施“農村百萬勞動力轉移工程”,籌措資金7784萬元,完成40萬農民的科技培訓及14萬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0萬人以上。繼續深化農村改革。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確保鄉鎮機關事業人員只減不增。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提高為“三農”服務的水平。深化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改革。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重點加強縣城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縣域經濟的集中度和關聯度;搞好各縣(市)的工業園區建設,提升縣域工業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縣(市)工業化發展步伐。切實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力爭縣域經濟在全省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位次前移。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舉措,同時又是一個全面的目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畫有重點地積極推進。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力度,開展市縣鄉機關和重點企業“聯村幫建”活動。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強對各方面涉農資金的協調整合,注重使用的綜合效益。市里重點選擇10個行政村,每個縣(市、區)也要選擇3~5個行政村進行重點“幫建”。通過典型帶動,建設一批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三)加快培育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著力發展新興產業。今年我市培育新興產業的標誌性項目是啟動中國中部化工城(園區)建設。園區選址論證和各項前期準備工作要儘快完成,平煤、神馬已落實的項目要抓緊開工,確保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開工建設平高集團特高壓組合電器產業化項目、匯源公司20萬噸燒鹼和20萬噸PVC樹脂項目;加快汝州鴻瑞煤化、石龍區鴻躍公司二甲醚和汝州梨園1億標塊煤矸石空心磚、寶豐三樁公司粉煤灰利用等項目建設;建成匯源公司“雙十氯鹼”、魯山強生生物製藥、郟縣榮生堂生物製藥、聖光公司新廠區、中鹽皓龍天源60萬噸精製鹽等項目。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年內建成平煤集團瑞平公司張村礦。姚電公司2×60萬千瓦機組完成投資11億元,平頂山電廠2×20萬千瓦熱電聯產技改項目上半年建成投產,藍光電廠一期工程二號機組完成主機安裝,鄭營變電站、蒲樓變電站力爭2月底投入運行,雙山180兆伏安輸變電項目完成土建工程,開工建設魯山變電站、王寨變電站擴建等電網項目。抓緊做好平頂山電廠二廠一期、姚電公司五期擴建2×100萬千瓦機組、500千伏安超高壓平西變電站等項目前期工作。舞鋼公司100萬噸中厚板生產線年內試運行;平煤集團瑞平公司日產2×5000噸、天廣集團日產5000噸、天瑞集團日產4000噸、寶豐大地公司日產5000噸乾法水泥生產線年內完成土建工程,力爭建成投產。神馬集團6000噸高模低縮滌綸工業絲和2萬噸特品工業絲項目分別在6月份和10月份之前建成投產。不斷推進技術創新。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鼓勵企業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科技成果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爭取全年有30個項目通過省級以上科技成果鑑定。依託平煤、神馬等企業,加大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合攻關力度,圍繞煤鹽化工、新材料等領域,開發研製出核心技術、獨特工藝和關鍵設備;依託平高集團、舞鋼公司,提升超高壓電器、特寬厚鋼板研發中心的技術創新能力;依託姚電公司、中材環保公司、天瑞集團,推動火力發電、環保設備、鑄鋼配件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通過科技創新,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企業集團。市里安排一定的配套資金,積極爭取省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資金,以及國債資金和銀行貸款,綜合運用各項改革發展措施,推動市30戶重點企業和10戶企業集團進一步做大做強。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搞好電力、煤炭、運力的供求銜接。加強銀企溝通,引導和協調銀行資金向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企業流動。對虧損企業分類指導,促其兼併重組、強化管理、創新技術,提高經濟效益。
(四)進一步提升城鎮化水平。今年中心城市、衛星城和小城鎮建設的重點是,強化規劃和規劃執法、加大投資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暢通城市交通、改善環境質量、完成“創優”任務。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建設。新城區建設按照“五年成規模”的目標要求,繼續加大建設力度,今年各類新建、續建項目總投資40億元,年度投資1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5億元。重點抓好各進駐單位辦公樓、會展中心、住宅小區建設,湖濱路東西延伸、緯一路向西拓寬,以及管網、醫院、學校等配套工程。籌措資金6億元,用於老城區改造。年內完成程平路、建設路、礦工路、高陽路、東風路、園林路改造,新華路南北延、開源路南延、光明路北延、凌雲路及河東路湛河橋、開發一路湛河橋、開發二路湛河橋連線等工程建設。同時,區屬27條背街小巷全部完成改造。按照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要求,新建10座垃圾中轉站、30座星級公廁、10座普通公廁,改造54座水沖式公廁。建成和平路商業步行街。聯盟路連片開發主體完工。積極推進大營、鐵爐、西高皇等“城中村”改造,火車站廣場改造,東立交橋綠化,繼續進行湛河治理、湛河三期綠化和湛河亮化,進一步搞好建設路兩側綠化,公園、遊園、廣場綠化等生態、公益工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由上年的24.9%提高到27%以上,綠化覆蓋率由29.1%提高到32%以上。努力改善城鎮面貌。縣城要強化規劃管理,著重抓好城區道路及水、電、通信、綠化、排污、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天然氣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縣城電網改造。以建制鎮建設為重點,指導鄉鎮政府搞好城鎮規劃,盤活土地資產,加快建設進度。到年底,鄉鎮政府所在地的面貌要發生明顯變化。支持舞鋼市搞好城鄉一體化試點。切實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兩級政府,四級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各級城管責任制。全力整治市容環境衛生,著力解決占道經營、亂貼亂畫、交通擁堵,特別是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髒亂差等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搞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加快發展服務業。重點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加大文化和旅遊資源的整合力度,充分挖掘併合理利用人文資源和溫泉資源。進一步加強旅遊精品線路和石人山、石漫灘、昭平湖等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搞好宣傳推介,開拓旅遊市場,全面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全年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5%以上。總結推廣寶豐發展文化產業的經驗,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全年文化及相關產業總產出增長17%以上。搞好物流業資源調查和發展規劃,促進物流產業上水平。加快商貿中心、步行街、特色街以及新城區綜合市場、農貿市場建設。積極發展農村商業網點和連鎖經營,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籌措資金6000萬元,更新公交大巴車150台、計程車300輛,提升交通服務業水平和城市形象。進一步促進房地產、金融、保險、信息等其他服務業的發展。
(五)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平煤集團抓住被列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的配套政策,大力發展接續產品,拉長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支持神馬集團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年內進入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支持全市各類企業認真落實國家出台的有關政策,搞好本企業循環生產,特別是搞好煤矸石、粉煤灰、電石渣、生產生活垃圾的綜合開發利用,推進中水回用、機焦廢氣回收和瓦斯利用。支持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源和生物質材料的資源化利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6%以上。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加大對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業的管控力度。開發利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等節約技術,力爭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耗水由上年的540噸減少到510噸,耗電由3770度減少到3660度。全面清理整治磚瓦窯廠,扶持發展新型牆體材料,關閉實心黏土磚瓦窯118座。進一步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繼續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大對城市規劃區內污染企業的改造、搬遷和關閉力度,對治理力度大、投入資金多的實行獎勵,不能按時達標的進行處罰。新上項目必須科學布局,嚴格通過環保評審,嚴格執行“三同時”(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年度投資2.5億元,對採礦沉陷區進行綜合治理。關閉12條生產工藝落後、環境污染較大的水泥生產線,對22家耐火材料廠、12家碳素廠進行整頓,鞏固焦化行業治理成果,市區及周邊的所有電廠煙氣脫硫除塵必須達標。繼續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城市大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56天。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平西湖水質保持三類標準。各縣(市)的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必須按計畫如期完成。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全面完成今年的林業重點工程,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六)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各項改革。今年國有企業改制要基本完成,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大部分完成,建設系統三項改革全面完成。供銷體制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鞏固完善。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用於市屬國有企業改制中職工的有關補助。進一步完善部門預算管理體系,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加大政府採購力度。制定出台《金融生態環境監督考評辦法》,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創造金融生態區。支持城市信用社加大改革力度,組建商業銀行。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認真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最佳化發展環境。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創業輔導等社會化服務體系。繼續擴大對外開放。落實出口退稅政策,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競爭力,全年外貿出口實現2.4億美元。籌劃舉辦兩次省外招商會,組織參加國家和省舉辦的重點招商引資活動。積極推行網上招商、中介機構招商、委託招商等市場化招商形式。強化企業招商的主體地位。加強簽約項目跟蹤落實,提高招商實效。全年直接利用外資5460萬美元以上。繼續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嚴肅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營造安商、親商、護商的良好氛圍,增強環境的吸引力。
(七)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大力發展科技事業。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努力開發新能源、新材料和環保新技術,多方籌措資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專利套用,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依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繼續實施“科技富民工程”,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善人才流動政策,使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施展才幹。全面發展教育事業。籌措資金4750萬元,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繼續實行“兩免一補”。確保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的落實。建立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加快實施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工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社會急需的各類技能型人才。搞好規劃,創造條件,努力擴大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規模。搞好新城區教育布局,加快區內中國小建設。完成企業分離學校任務。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辦出我市高等教育特色。加快發展文化衛生體育事業。開工建設市博物館、市文化藝術中心。努力實現縣縣都有功能齊全、管理規範的圖書館、文化館。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健全農村文化服務網路,繁榮城鄉文化事業。切實搞好文物和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併合理開發利用。擴大農村廣播電視和信息網路覆蓋面,實施居民20戶以上的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市第一人民醫院病房樓、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病房樓、婦幼保健院產科大樓年內投用,平煤總醫院綜合門診樓部分投用。籌措資金1359萬元,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任務。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努力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精心組織好省十運會參賽工作。同時,深化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充實完善考核辦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最佳化出生人口結構,確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務。辦好愛心救助超市,做好經常化、社會化捐贈救助工作。加強基層統計建設,搞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
(八)認真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籌措資金6000萬元,支持下崗職工再就業2.4萬人,其中“4050”人員8800人。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確保新增就業6萬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強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做好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為城鎮職工購(建)房提供貸款支持。全面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籌措資金1600萬元,全面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抓好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五保戶”集中供養率。繼續落實好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規範津貼、補貼。提高城鎮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認真清理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堅決防止出現新的拖欠。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商業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切實加強安全生產。認真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高度警惕,對安全生產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和鬆懈。進一步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加大投入,強化監管,做好地方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民爆物品、消防、建築、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生產,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嚴密防範境外敵對勢力、邪教組織和各種暴力恐怖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建設平安鷹城。繼續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認真排查調處不穩定因素,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九)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繼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不斷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榮發展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紮實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景區、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村組、文明家庭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科技、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建立市政府與市人大、市政協的聯繫溝通制度,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強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繼續做好技術監督、鹽業、史志、對台、僑務、檔案、氣象、地震、老齡等工作。
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健全國防動員體系。關心和支持駐平部隊建設,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認真落實軍人優待撫恤和退伍安置政策,繼續深入開展“雙擁”活動,再創全國“雙擁模範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