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河南省郵電印刷廠。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郵票圖案

2003-13 崆峒山(T)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2003-13 崆峒山(T)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3-13
版別膠印版
名稱崆峒山(T)
全套枚數4
發行日期2003-7-26
全套面值4.40元
全套售價4.40元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設計者閻炳武
責任編輯李昕
整張規格240mm×150mm
整版枚數16(4×4),四方聯連印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崆峒山·皇城 0.80 50×30 P12 850
4-2 崆峒山·彈箏峽 0.80 50×30 P12 850
4-3 崆峒山·塔院 0.80 50×30 P12 850
4-4 崆峒山·雷聲峰 2.00 50×30 P12 850

郵票介紹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城關西12公里處。由大小數十座山峰組成,主峰馬鬃山海拔2025米。主峰之後的翠屏山,是崆峒最高峰,海拔2123.5米。崆峒山峰巒疊嶂,崖壁峭立,平台幽寂,怪石嶙峋,洞穴深邃,林木蔥鬱,湖光野嵐,相映成趣,在涇河和胭脂河的回護下,既有北方山勢之雄,又具南方山色之秀,不愧為“神州西來第一山”。
相傳廣成子修煉行道於此山。據《莊子·在宥》和《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曾兩次登臨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崆峒山後來逐漸發展為道、儒、佛三教合一、共尊共榮的宗教搖籃,還成為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一崆峒派的發祥地。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均以駕臨崆峒山為盛事;司馬遷、皇甫謐、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也慕名登山,歷代文人名士在此留下許多傳聞軼事,有關崆峒山的佳篇妙筆更是不勝枚舉。崆峒山經過歷代陸續興建,亭台樓閣,寶剎梵宮,廟宇殿堂,古塔鳴鐘,遍布諸峰。明、清時期,人們把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台寶塔。近年來,新修了法輪寺、臥關平涼、觀音堂、通天橋、飛升堂、王母宮、問道宮等景點35處,基本上恢復了歷來所稱的“九宮八台十二院”中42處建築群。崆峒山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成為絲綢之路旅遊熱線上的一個亮點。
崆峒山1994年1月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首批通過為國家4A級旅遊區。
第1圖【皇城】位於崆峒山主峰馬鬃山之巔,又稱大頂、絕頂、小馬鬃,亦作金城、皇城、太和宮。突兀高聳,摩天插雲,形勢險峻。東有“上天梯”石階通道,計378級;西倚笄頭香山,映襯如畫屏;北為捨身崖,南連雷聲峰,峰台交錯,諸台環繞,如蓮葉托花,更顯俊秀。北宋乾德年間修建真武殿,元代改為崇佛閣,明乾劈山築牆,修建宮觀道院,成一宏偉建築群落。至今修復保留的有太和宮、真武殿、玉皇殿、藥王殿、老君殿、太白塔、靈宮洞等。皇城建築為崆峒山寺觀之首,其富麗堂皇猶如封建王朝的皇宮。
第2圖【彈箏峽】位於馬鬃山與望駕山、西山之間,為一綿延數十里的大峽谷。四周危峰聳峙,岩壁如削;中間谷底潺潺流水,為涇河主流。這裡地勢險峻,坡度立陡,水流湍急,與岸邊的石塊相擊,發出各色聲響。靜夜居山中細聽濤聲,如彈古箏,由此得名。有詩讚曰:“晚霞留客住,夜半聞彈箏。巍巍高山意,洋洋流水情。”
第3圖【塔院】位於崆峒山的中台,是以凌空塔為主的一組建築。中台由上台和下台兩部分組成,其中下台面積較大,平坦開闊,有三皇樓等建築;上台即是塔院,院內有舒花寺、大雄金殿等。凌空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十三年(1858年),是一座空心樓閣式磚塔,塔身7層,平面呈八角形,通高31.2米;無基座,底邊周長32米;每層開一個小門,呈八角形,各角有精美的磚雕佛像。塔頂有數株百齡松樹,姿影婆娑,四季常青,為寶塔平添一景。
第4圖【雷聲峰】位於馬鬃山南面,岩壁聳立,“峰若魚脊、鰲背、蜂腰、鶴膝,勢峭削而奇險。”三面下臨深淵,山上蒼松挺拔,谷底風聲激盪,峰頂雲霧倏忽。宋代始於峰巔鑿石建殿。明朝時在各險要處,依山就勢,建造台亭、樓閣、畫廊。危崖處設鐵柱長索,供遊人攀援。盛夏時節,山腰煙雲繚繞,峰頂隱現金台玉閣,猶如仙境。陣雨起時,雷鳴風狂,震撼空谷,此響彼應,山崩地裂,奪人心魄,雷聲峰故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