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北京自動化研究所研製成功的,1989年安裝於興隆基地並投入使用。它被譽為中國天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曾經是國內最大、也是遠東最大的光學望遠鏡。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介紹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北京天文台興隆觀測站的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1972年開始研製,1989年正式投入使用,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台望遠鏡是由北京天文台、南京天文儀器廠、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歷時15年聯合攻關協作研製成功的,堪稱我國自力更生研製大型精密設備的標誌。

它包括光學、機械、驅動、自控、星光探測裝置、觀測室等部分。它口徑2.16米,身高6米,自重90餘噸,望遠鏡的主鏡為一個直徑2.2米、厚30厘米、重3噸的光學玻璃研磨而成,巨大的鏡面口徑,聚光力極強,因而可以觀測到極暗的星體,最暗可達25等星,相當於可以看到兩萬公里外一根火柴燃燒的亮光。

望遠鏡的轉動軸包括極軸和赤緯軸,鏡筒可指向天空任一方向。驅動部分採用自動化裝置,使望遠鏡精確地跟蹤星體的東升西落,並採用先進的探測設備接受和分析星光。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早在1958年,我國把研製2.16米望遠鏡列入了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但由於接踵而至的困難年代及“文革”浩劫,這一項目被迫中斷,直到1977年才重新啟動。1989年6月,望遠鏡被製造出來,從南京出廠運到了北京天文台興隆觀測站。由於北京天文台要參與法國天文學家發起的國際聯合觀測項目,只有使用2.16米望遠鏡才能完成任務。在國內裝調這么大的望遠鏡還是第一次。2.16米望遠鏡於1989年12月投入試觀測,當月就參加了由14個國家共同進行的變星國際聯測,取得了高質量的觀測數據,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聯合觀測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天文刊物上。1993年底,初步完成瞭望遠鏡配套附屬儀器的研製,望遠鏡達到了較好的運轉狀態。從而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天文成果。該設備已於1996年12月通過了國家鑑定。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又對主、副鏡重新進行了鍍膜,對光學系統進行了調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是位於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直徑10米,由36面1.8米的六角型鏡面拼合而成,耗資一億三千萬美圓,主要是由美國的一個企業家凱克捐助修建的,第一面凱克望遠鏡建造成功後,凱克基金會又投資修建了凱克二號望遠鏡,兩座挨在一起,威力無比;另外的大型望遠鏡有美國國立天文台位於南北兩半球的兩個八米望遠鏡,一座位於夏威夷,一座位於智利,合稱雙子座望遠鏡;日本人在夏威夷建造了一座八米的稱為昴星團望遠鏡;歐洲南方天文台將建成四座八米望遠鏡,組合口徑相當於15米。

參數

工程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工程期限:1972年——1989年主鏡口徑: 216cm

焦 比: f/3

卡焦焦比: f/9

焦面比例尺: 10.61"/mm

折軸焦比: f/45

焦面比例尺: 2.12"/mm

目前它具有卡塞格林和折軸兩個可用焦點。利用計算機對蒙氣差、機械彎沉、極軸指向等誤差作模型改正後指向精度(r.m.s)約為10"。觀測者要求準備好觀測對象的坐標(曆元的變換可在控制計算機完成)和證認圖。

卡塞格林(R--C)系統

卡塞格林(R?DC)系統的焦距為1944cm(焦比:f/9),視場尺度為10.61"。具有改正鏡,經改正後優良星像的視場可以達到 50' 50'。卡焦目前是216cm望遠鏡的主要工作焦點,目前 有OMR卡焦光譜儀和BFOSC兩套設備可以使用,可以進行CCD直接成像觀測和有縫光譜觀測。

折軸焦點

216cm望遠鏡有折軸焦點,它的焦距是9720cm(焦比:f/45),尺度是1mm=2.12"。折軸焦點位於圓頂室的第3層。由於是固定位置的焦點,所以可以在這一焦點上放置要求保持溫度和不隨望遠鏡運動避免彎沉影響的高色散光譜儀及自適應光學系統。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研製的折軸階梯光柵攝譜儀已安裝完成,並投入使用。它有紅、藍兩臂,具有短、中、長焦三個相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