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月20日

1966年1月20日

1966年1月20日是陽曆年的第20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345天(閏年是346天)。

大事記

(圖)人民日報人民日報

1966年1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蔡祖泉的體會《工人階級完全能做科學文化的主人》。

1966年1月20日,首都5萬軍民,舉行盛大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春節聯歡晚會。22日,《人民日報》登載郁文詞、王雙印曲的《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

1966年1月20日,嘉陵江大橋誕生。1966年1月20日,嘉陵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結束了嘉陵江重慶段無城市橋樑的歷史”。而更為重要的是,它拉開了重慶橋樑建設的序幕。記者採訪中,不少老同志都提到:“它為長江大橋等重慶特大橋的建設,積累了經驗,培育了人才。”大橋橋長600.259米,正橋5孔,長384米;引橋7孔,長216.25米;橋面寬21.5米,其中車行道14米,兩側人行道各3.75米;橋型結構主體為鉚合鋼桁架雙懸臂,引橋為鋼筋混凝土T型梁。大橋總投資1800萬元。

1966年1月20日歐洲理事會部長委員會於斯特拉斯堡擬定。1971年12月21日生效。截至1997年1月1日,締約國為34個。議定書共5條。它修訂了《歐洲人權公約》的第22和第40條,以儘可能地確保定期調整歐洲人權委員會及歐洲人權法院的成員組成。

1966年1月20日,歐洲理事會部長委員會於斯特拉斯堡擬定。1971年12月21日生效。截至1997年1月1日,締約國為34個。議定書共5條。它修訂了《歐洲人權公約》的第22和第40條,以儘可能地確保定期調整歐洲人權委員會及歐洲人權法院的成員組成。議書定規定,為儘可能保證歐洲人權委員會的半數成員每3年更新一次,部長委員會可在著手任何以後的選舉之前決定被選出的一個或更多成員的任期不定為6年,但不多於9年,不少於3年(第1條);為儘可能保證歐洲人權法院三分之一成員每3年更換一次,諮詢委員會可在著手任何以後的選舉之前決定被選出的一個或更多成員的任期不定為9年,但不多於12年,不少於6年(第3條)。

196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使用內蒙古第二機械製造廠生產的紅旗2號發射架發射飛彈,在包頭上空擊落美制蔣機U-2高空偵察機。

1966年1月20日,原澳大利亞總理羅伯特·孟席斯退休。孟席斯曾於1939年出任總理,1941年被迫辭職。1944年他組織自由黨,1949年重新執政。執政期間他鼓勵外國投資,支持英國干涉蘇伊士危機,建立澳新美聯盟,把美國當成澳大利亞的保護傘。1951年孟席斯企圖解散澳大利亞共產黨,但沒有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