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寧夏海原地震滑坡

極震區的海原、固原和西吉縣滑坡,由於數量大而無法統計。 在會寧、靜寧、隆德、靖遠4縣就發生滑坡503處之多。 在固原縣的石碑塬一帶,發生1個長達5500米的滑坡體。

1920年12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發生8.5級地震造成大面積滑坡。極震區的海原、固原西吉縣滑坡,由於數量大而無法統計。僅在西吉縣的夏家大路至興平間65公里範圍內,滑坡面積就達31平方公里。在會寧靜寧隆德靖遠4縣就發生滑坡503處之多。在固原縣的石碑塬一帶,發生1個長達5500米的滑坡體。在會寧縣清江驛響河上游,滑坡體將2500米長的一段響河堵塞,並在其上游形成地震堰塞湖
這次地震造成大量滑坡的主要因素是:一、地震震級大,這次地震是我國記載的最大地震之一;二、地處黃土地區,黃土質地疏鬆,裂隙發育,易於滲水,黃土層底面隨古地形波浪起伏,再加之現代的溝谷縱橫,地震時極易出現滑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