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

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

1911年3月25日,美國紐約市華盛頓廣場三角內衣工廠高樓發生火災,導致141人死亡。這場發生在人們的眼前,被眾多紐約人目擊的大火喚醒了紐約的良心,也震動了全美國,並且引發了後來一連串社會改革。

事件概述

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

1911年3月26日《紐約時報》頭版頭條的標題特別的長,有24個單詞:“141名男女工人死於內衣廠大火;被困華盛頓廣場大樓高層;街上屍橫遍地;樓內堆屍如山”。標題的下面是這樣一段導語:“位於格林尼街與華盛頓廣場拐角處的十層大樓中有三層昨天焚毀。大火中141名年輕的男女工人——其中至少125個姑娘——被燒死或者在跳到樓下的人行道上時摔死”。
這場發生在人們的眼前,被眾多紐約人目擊的大火喚醒了紐約的良心,也震動了全美國,並且引發了後來一連串社會改革。儘管羅斯福在20年後才上台,可是羅斯福政府的勞工部長後來說,1911年3月25日,“新政從這一天就已經開始了”。
三角內衣廠的這場大火被稱為“改變了美國的大火災”。

事發地點

紐約曼哈頓南部百老匯大街和第六大道之間,有一片長方形的綠地,名叫華盛頓廣場。廣場邊上有一棟十層高的大樓,現在屬於紐約大學。一百年前,每天也會有很多年輕的女孩走過窄窄的街道,進入這座大樓,不過她們不是去上課,而是去一家叫做三角內衣廠的工廠里做工。這家內衣廠位於這幢大樓最上面的三層——第八層、第九層和第十層。

事件回放

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

星期六下午4點45分,275名女孩開始收拾東西準備下班。然而,二十分鐘後,其中一些女孩變成了焦炭,屍體沿格林街東側排成了行。女孩們從九樓跳下來,摔在水泥地上,她們的屍體上只蓋著防水油布。貝爾維尤停屍房裝不下這么多屍體,就在毗連的東河碼頭設立了臨時停屍房。數百位父母和家人前來辨認喪生的親人。1911年3月25日晚,三角內衣廠死了146名雇員。他們的死亡帶來的恐懼促使職業安全標準發生了諸多變化,保障了今天工人的安全。
火災發生的時候,工人們僅有的安全措施是27桶水和一個太平梯。當人們試圖利用梯子逃生時,它卻崩塌了。工廠的門大都上了鎖,沒上鎖的門卻只能向內開。逃命的工人蜂湧而至,嚴嚴實實地堵上了門。由於布料加劇了火勢,工人們嘗試著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逃命。25名乘客跳下電梯井,試圖逃離火災。他們的鮮血和身上的硬幣雨點般撒向成功乘上電梯的雇員。72和33消防隊最先到達現場。當時形勢已經非常嚴峻,而消防水管噴出的水卻只能達到七樓,消防梯也只能到達六樓和七樓之間。人們在上了鎖的門前找到了19具燒焦的屍體,在衛生間找到25具擠作一團的屍體。這些死亡數字雖然可怕,但並不是改變政府監管主張的原因。三角內衣廠的女工年齡大都在13至23歲之間。當她們發現從門逃不出去,而大火又在焚燒她們的衣服和頭髮時,就從九樓跳下來,結果慘死。女孩們一個接一個地跳向下面三十多米處的水泥地,摔死了。有時,女孩們一次跳下三、四個。旁觀者驚恐地看著一具具落向地面的屍體。“砰——死了;砰——死了;砰——死了。一共六十二個‘砰-死者’。我這樣稱她們,是因為每次聽到這種聲音,都讓我同時想到死亡。”合眾社記者威廉·謝潑德說。十幾歲女孩的屍體排列在下面的街道上。體重和身體降落的速度撕碎了本該起到救援作用的毛毯。有些女孩試圖跳到同一張毛毯上,卻撕碎了消防隊的毛毯。有些女孩企圖跳到達不到九樓的梯子上,只有九個人跳到了梯子上。大樓後面的太平梯崩塌,困住了更多的雇員。

許多人對這場悲劇感到憤慨。三角內衣廠的火災幫助鞏固了人們對國際婦女服裝工人工會之類工人工會的支持。工廠老闆艾薩克·哈里斯(IsaacHarris)和馬克斯·布蘭克(MaxBlanck)因殺人罪接受了審判,但在1914年被無罪釋放。雖然大多數人都唾棄發生的事情,但實際上當時沒有可以挽救生命的法規。
1911年的三角內衣廠火災依然是改變了美國工會和勞動法的最生動也最恐怖的悲劇。僅僅在火災發生前五年,厄普頓·辛克萊(UptonSinclair)發行了《危險地帶》一書。書中曾經詳細描述了肉類加工廠工人的困境。但是,當時大多數人並未期望工作條件的改善,而是希望改革食品衛生和安全法規。平均年齡僅19歲的這146位女孩的慘死,才使政治家和廣大人民看到了監管工作場所安全的需要。
波林·佩佩(PaulineCuoioPepe),十九歲,是三角內衣廠的縫紉機工。她告訴曼哈頓的歷史學家,“那都是些在談戀愛,準備結婚的年輕漂亮的猶太女孩。你應該看到的是鑽戒和一切美好的景象。就是她們從窗戶中跳了出來。”佩佩問道,“他們到底為什麼要關上門?他們以為我們會帶什麼出去?我們能幹什麼,偷件內衣嗎?誰想要內衣啊?”1911年,紐約立法機構創辦了工廠委員會(TheFactoryCommission)。參議員羅伯特·F·華格納、阿爾佛雷德·E·史密斯和塞繆爾·岡珀斯、美國勞工聯合會主席領導了這個委員會。委員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消防部門的防火部,制定了限制條件,防止火災的發生和走火通道的阻塞。

波林·佩佩描述說,工人們離開工廠甚至不能走正門。“……我們從未從前門出去過。我們總是一個一個地從後門出去。有個男人在那裡搜查,這些人擔心我們帶走什麼東西,因此,總是鎖著門。”即使那些沒有上鎖的門對工人們來說也形同虛設。三角內衣廠的門只向內開。當女孩們試圖從這些門逃生時,前面的女孩根本無法打開門,因為所有的女孩都從後面往前推。如果門朝外開,涌過來的女孩完全可以打開門。因此應該要求工廠讓所有的門都朝外開。在三角內衣廠,有些門被鎖上了。為防有人從沒有人監視的門偷出布料,以往這些門總是鎖著。當女孩們試圖從鎖著的門逃走時,大火吞噬了她們。

實景慘狀

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

1911年3月25日,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發薪的日子,姑娘們已經換下工裝,穿上了自己的漂亮衣服,排隊領工資,接下來是勞累一周盼來的一個難得的周末,慘劇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4:40,大火爆發了,有些人跑下樓梯,幸免於難,但一兩分鐘之後,這條通道就被火封死了。姑娘們衝到視窗,然後開始往下跳。人群中人們叫喊著不要跳,她們跳了,穿透破碎的玻璃墜落,在人行道上相互擠壓致死。至於沒有跳的,就更不必說了——有的屍體只是一堆灰燼”。《紐約時報》這樣描述當時慘狀。
“沒人知道火是怎樣燒起來的。8樓車間裡有很多張木製的大裁剪桌,桌上堆著布匹,地上到處是碎布頭。借著滿地的易燃物,火勢迅速蔓延,火舌從一張桌子跳到另一張桌子,很快吞沒了8樓,又竄到9樓。濃煙瀰漫,幾百名女工在嗆人的濃煙和烈火中驚惶地亂跑,哭喊聲,慘叫聲,玻璃碎裂聲,響成一片。”
“一群女工設法逃到防火梯上,試圖通過防火梯逃生。但是,年久失修的逃生梯已經嚴重銹損,在姑娘們的重量下,防火梯轟然斷裂,女工們慘叫著,從高樓上跌落。”
“大樓下面的人們絕望地看著著火的樓層,無法救助。頃刻,濃煙滾滾的視窗上,出現幾個姑娘的臉。她們爬上窗台,站在高高的窗台上,她們的背後是地獄般的烈火,火舌向她們逼近,舔向她們的頭髮和衣裙。濃煙中,人們看不清她們的臉,也看不見她們臉上絕望的表情。然而,熊熊烈火把她們的身影烙進了美國歷史之中。”

“在無數雙焦急、痛苦、絕望的眼睛注視下,姑娘們如同一隻只火鳥,裙裾上帶著火焰,從24米的高樓上縱身躍下,落到堅硬的人行道上,她們的四肢舒展開來,像一隻只從高空掉下來的布娃娃,鮮血從她們破碎的身體裡噴涌而出。接著,又一個女工從樓上跳下,鮮血四濺。又一個,又一個……”
“樓下,人們張開被單、毯子、被子,試圖接住跳下來的女工們。但是,被子毛毯承受不住衝擊力,高樓上跳下的身體穿過被單毛毯,沉重地摔在人行道上。地上四散著年輕姑娘們的屍體,鮮血染紅了街道。水龍帶里的水噴射到火場,又從空中落到地上,匯入地上的鮮血,淌入下水道。……”

“現在躺在陳屍房等人去憑一顆牙齒或者一隻燒焦的鞋子辨認的受害者中,大多數是16到23歲的姑娘。她們是三角內衣公司雇來縫製女用襯衫的。這些姑娘中大多數不會說英語。幾乎所有人都是她們辛苦勞作的的家庭中主要的經濟來源。”《紐約時報》的報導這樣描述死者的共同特徵——對,她們是從落後地區來到發達地區打工的“外來妹”。和上世紀80年代起從內地到廣東等沿海地區打工的“外來妹”不同的是,她們來自外國。她們從波蘭、義大利、愛爾蘭、俄國等地漂洋過海來到紐約,尋找自己的美國夢。她們大多還沒有拿到美國“戶口”,年紀最小的只有14歲。

事件影響

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

1911年3月25日,她們的鮮血流在街頭,她們扭曲的身體躺在曼哈頓下東區的街道上。與此同時,她們製作的時髦漂亮的女式襯衣,掛在只隔一個街區的第五大道的時裝店裡,向世人展示著美麗。而美麗背後的悲慘現實,卻需要她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來展示。
就在一年前,在紐約的幾百家血汗工廠工作的工人們曾經舉行過聲勢浩大的罷工,要求提高工資,減少工時,改善工作條件。三角工廠的女工們也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她們特別要求改善工廠的防火設施,但罷工以失敗告終。由於生活所迫,姑娘們不得不回到她們已經意識到隨時會發生火災的工廠。
就在幾個月前,紐約市消防局長克羅克在紐約州議會作證說,消防隊救生梯只能達到7層樓的高度,而在紐約市,成千上萬的人在7層以上的樓層上工作,一旦發生大火,這些人將無處逃生。事後,他痛苦地控訴道,企業主協會召集會議阻礙了要求他們加強防火措施動議的通過。
4月5日,一個陰沉的下午,12萬工人組成了一條長長的,沉默的河流,河流載著錐心之痛,從曼哈頓的心臟淌過。那是一場沉默的遊行,除了哭泣,沒有口號。

在此之前,紐約人並不關心這些近在咫尺的血汗工廠里工人們的境遇。但這次災難喚醒了紐約人的良知。“我低下自己的頭,對自己說,我是有責任的。是的,這個城市的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是有責任的。”一位學者在他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人們的負罪感最終落實為一步步的具體措施。
紐約建立了有25個成員的“改進工作場所安全委員會”。委員會頭一年就在紐約視察了1836個工作場所,聽取了222個人的相關證言。這個委員會的第一個4年任期,是大家公認的“工廠立法修法的黃金時期”。《勞動法》就是在這一時期通過的。
三角公司火災慘案成為立法的依據。《勞動法》規定,工作場所每3個月就必須進行一次防火訓練。1912年,立法規定,在7層以上超過200名工作人員的樓層,必須安裝自動防火噴淋系統。而在任何一個超過兩層、雇員超過25名的工作場所,都必須安裝自動報警系統。
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到1914年,紐約州共通過了34項改善工人工作條件和勞動安全的法律。這些法律的通過,被看做是“進步時代”最重要的成果。
斗轉星移,20世紀80年代,製造業開始向中國轉移。1993年11月19日,深圳葵涌鎮的致麗玩具廠發生了一起類似的火災,87名女工因為工廠緊鎖大門、窗戶封閉而無法逃脫,葬身火海。多年之後,香港一些公益組織通過多年艱苦的努力終於從貼牌的義大利公司那裡要到了幾十萬美元的賠償金,到現在卻因為當地不配合,找不到所有遇難者的名單和家屬的聯繫方式。而這場僅僅過去十幾年的慘劇已經在公眾的視野中消失多年。
在目睹火災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弗朗西絲·帕金斯的年輕女孩。1961年3月25日,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大火災50年紀念日。一群老婦來到當年她們從烈火中逃生的大樓前,悼念死於那場大火的姐妹們。當年的那個小女孩,已經成為美國勞工部長——美國政府內閣中第一個女性。在紀念儀式上,弗朗西絲·帕金斯回憶了那場大火如何喚醒了美國的良心,也埋下了她心中為改變勞工命運和捍衛女性權利而奮鬥的種子。
2001年2月15日,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大火的最後一位倖存者,羅絲·弗雷曼女士去世,享年107歲。美國各大媒體報導了她去世的訊息。
2001年3月14日,紐約市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項反血汗工廠提案。根據這項提案,政府不得用納稅人的錢來購買血汗工廠的產品,諸如警察和消防隊員的制服等等。朱利安尼市長否決了這項提案,但市議會又以44:4的壓倒性多數廢除了市長的否決。
三角工廠的事件後來被寫進美國高中歷史教材中,成為美國現代主流價值觀的一部分:生命的價值重於財富。

1911年3月25日,美國紐約市華盛頓廣場三角內衣工廠高樓發生火災,導致141人死亡。這場發生在人們的眼前,被眾多紐約人目擊的大火喚醒了紐約的良心,也震動了全美國,並且引發了後來一連串社會改革。

在火災發生的第二天,《紐約時報》頭版頭條用了24個單詞的標題:141名男女工人死於內衣廠大火;被困華盛頓廣場大樓高層;街上屍橫遍地;樓內堆屍如山。標題的下面是這樣一段導語:“位於格林尼街與華盛頓廣場拐角處的十層大樓中有三層昨天焚毀。大火中141名年輕的男女工人--其中至少125個姑娘--被燒死或者在跳到樓下的人行道上時摔死。”她們製作的時髦漂亮的女式襯衣,掛在只隔一個街區的第五大道的時裝店裡,向世人展示著美麗。而美麗背後的悲慘現實,卻需要她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來展示。

在此之前,紐約人並不關心這些近在咫尺的血汗工廠里工人們的境遇。但這次災難喚醒了紐約人的良知,人們的負罪感最終落實為一步步的具體措施。隨後紐約建立了有25個成員的改進工作場所安全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第一個4年任期,是大家公認的“工廠立法修法的黃金時期”, 《勞動法》就是在這一時期通過的。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到1914年,紐約州共通過了34項改善工人工作條件和勞動安全的法律。這些法律的通過,被看做是“進步時代”最重要的成果。

政府反應

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廠大火

為此,新法規規定:所有的門在上班時間都不能上鎖;如果公司在離地的高度擁有25人以上,就要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三角內衣廠的女孩只有27桶救命水,而今管理工作場所環境的法律有很多。其中補充了幫助人們在火災中逃生的規定。法律規定,必需有多種安全出口、暢通無阻的防火安全門以及沒有障礙的通道。建築物中必須保留消防設備。更高樓層必需配備消防噴頭和攜帶型滅火器。必須教育員工,讓所有的員工都接受正確使用滅火器以及走火通道和消防演習的培訓。還必需書寫並張貼疏散計畫,必須提供書面防火計畫。所有具有火災隱患或含有可能引發火災化學品的設備都必須經常維護和控制。美國勞工部把這套標準歸類為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標準。
1911年的三角內衣廠火災改變了企業的政府監管。在這場火災之前,政府自認為沒有立法權而遠離企業監管。火災發生之後,政府無法迴避地制定了保護工人的法律。紐約立法機構制訂了安全法,美國其它各州也就照著做了。工人們也開始期望工會代表他們表達對安全和待遇的關注。美國勞工聯合會的塞繆爾·岡珀斯(SamuelGompers)通過列席1911年的工廠委員會而贏得了很大的信任和敬佩。國際婦女服裝工人工會也贏得了支持,並領導十萬人遊行,要求紐約立法機構採取行動。不幸的是,並非所有的人都了解這段的歷史。1990年3月25日,三角內衣廠火災發生79周年之際,紐約布朗士快樂地社交俱樂部(HappyLandSocialClub)發生火災燒死了87人。燒死的人大都不是工作人員而是顧客。那裡沒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沒有火災警報器,也沒有安全出口。窗戶上裝著鐵欄桿,只留下一道門讓人逃離這座地獄。1991年9月3日,北卡羅萊納州的哈姆雷特,25名工人死在家禽廠。出口標誌不明顯,出口阻塞或關閉。房門上鎖是為了防盜。三角內衣廠火災依然是美國歷史的轉折點。因為這個事故,政府制訂了無數的州或聯邦法律。工會吸收了大量新工人,他們希望有人為自己的安全而鬥爭。如今,美國的僱主必需遵守一系列明確的指導方針,保障員工的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