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年

1356年

1356年,丙申,至正十六年。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慶(今江蘇南京),改名為應天。從此,在長江的中下游,自西向東,形成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三股武裝勢力並立的局勢。朱元璋被夾在中間,“論兵強莫如友諒,論財富莫如士誠”,實力最為弱小。但陳友諒與張士誠卻因“逸豫”而亡,朱元璋因“憂勞”而興,結局大不相同。

大事件

南平歷史

(圖)李善長李善長

漢建安初(196-205)境內始置漢興(浦城)、南平、建安(建甌)、建平(建陽)4縣,屬會稽郡。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甌)。晉元康元年(291)屬江州。南朝陳永定初(約557)屬閩州,後屬豐州。隋開皇九年(589)廢郡為縣,屬泉州(州治今福州),大業三年(607)屬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寶元年(742)復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為建州,屬江南東道。五代閩龍啟二年(934)屬閩;天德三年(945)改建州為永安軍,鏇改忠義軍;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劍州,州治劍(浦今南平)。宋開寶八年(975)改忠義軍為建州,太平興國四年(979)改劍州為南劍州,五年(980)置邵武軍,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為建寧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改建寧軍為建寧府,屬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軍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寧府為建寧路,改南劍州為南劍路,大德六年(1302)南劍路改為延平路,均屬江浙行中書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為福建省)管轄。明代境內並置建寧、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為延建邵道(駐南平),領3府。延平府領南平、順昌、將樂、沙縣、尤溪、永安6縣和上洋廳,建寧府領建安、甌寧、建陽、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縣,邵武府領邵武、光澤、泰寧、建寧4縣。1913年廢府制,為北路道(駐南平,領16縣)。1914年為建安道。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

(圖)朱元璋朱元璋

開國功臣善終難

李善長,字百室,公元1314年生,鳳陽人。李善長出身於衣食無憂的小地主家庭,早年讀過一些書,雖不能說深通文墨,但卻懂得治亂之道。他為人很有心計,也很能幹,在地方上頗有威望。

朱元璋很重視文人的作用,尤其對於同鄉故人,他更為注意。公元1354年,朱元璋率領自己建立起來的部隊進軍滁州,正路過李善長的家鄉,李善長慕名往投,朱元璋很熱情地收留了他。

李善長知道,要想成大事,就必須贏得威信,否則,就只能成為流寇,所以,他十分重視軍隊的紀律,屢次催勸朱元璋整治軍紀。在公元1356年前後,朱元璋的軍隊既攻占了許多地方,又連續苦戰,所以易於搶掠。在進入太平府時,朱元璋下令凡搶掠者斬首,並派出巡查隊進行監督,殺了一些違犯軍紀的將士,但並未能完全禁止搶掠。

泉州史話

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為福建設省的開始。

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立福建行中書省,泉州路隸之。

漳州歷史

晉義熙九年(413)設綏安縣,隸義安郡。南朝梁天監間(502-519)置龍溪、蘭水縣,屬南安郡。隋開皇十二年(592)綏安、蘭水縣併入龍溪縣,隸泉州(州治今福州)。唐垂拱二年(686)析龍溪縣南部置漳州,轄漳浦、懷恩2縣,州治設漳水之濱唐軍中營屯所(今雲霄縣西林),後遷李澳川(今漳浦縣城),屬嶺南道;開元二十九年(741)懷恩併入漳浦縣,劃泉州龍溪縣來屬。天寶元年(742)改名漳浦郡。乾元元年(758)復名漳州。大曆十二年(777)析汀州龍巖縣來屬,漳州轄漳浦、龍溪、龍巖3縣。貞元二年(786)州治遷龍溪(今漳州市區)。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改為南州。宋乾德四年(966)復名漳州,太平興國五年(980)析泉州長泰縣來屬。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漳州路;至治二年(1322)析龍溪、漳浦、龍巖3縣邊境置南勝縣(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改稱南靖),漳州共領5縣。明洪武元年(1368)改為漳州府,成化七年(1471)析龍巖縣地置漳平縣,正德十四年(1519)析南靖縣地置平和縣,嘉靖九年(1530)析漳浦縣地置詔安縣,四十五年十二月析龍溪、漳浦縣地置海澄縣,隆慶元年(1567)析龍巖、大田、永安部分縣地置寧洋縣。清雍正十二年(1734)龍巖縣升為直隸州,漳平、寧洋縣歸之。乾隆八年(1743)升龍溪縣石碼鎮為廳(宣統三年即1911年撤銷)。嘉慶三年(1798)以漳浦縣的雲霄鎮和平和、詔安部分地置雲霄廳,漳州府轄龍溪漳浦長泰南靖平和詔安、海澄7縣2廳。清末屬汀漳龍道。1912年廢府。1913年雲霄廳改為雲霄縣,各縣屬西路道(1914年改稱汀漳道)。1916年析詔安縣地置東山縣。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同年析龍溪縣地置華安縣。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龍汀(龍漳)省”。1934年7月設第六行政督察區(駐漳浦,轄漳浦、詔安、南靖、平和、龍溪、長泰、海澄、東山、雲霄9縣)。1935年10月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區(仍駐津浦,轄9縣及石碼特種區,1938年駐地遷龍溪,1940年駐平和)。1945年12月專署遷龍溪,1946年平和、南靖2縣劃歸第六行政督察區,1947年4月平和、南靖、華安縣來屬,漳州轄10縣。1949年9月至1950年5月各縣相繼解放,為第六行政督察區(1950年3月改為漳州專區,9月改為龍溪區,1951年6月析龍溪縣城區和近郊置漳州市),1955年3月改名龍溪專區。1960年8月龍溪、海澄2縣合併成立龍海縣。1970年9月改為龍溪地區。1985年5月撤銷龍溪地區,成立省轄地級漳州市,原漳州市改為薌城區。1993年龍海撤縣設市。1996年增設龍文區。

歷史紀事

(圖)元順帝元順帝

元相哈麻謀廢順帝,事泄,正月被黜,後被杖死。中原紅巾軍元軍激戰。宋將李武崔德西進,六月,破商州,九月破潼關,東轉取陝州,北渡黃沔,克平陸,攻安邑。元察罕帖木兒率騎兵追擊破之,復奪諸州縣。劉福通與答失八都魯在河南相持。十一月,劉福通克河南府(洛陽)。答失八都魯從陳留進兵,攻取夾河劉福通寨;十二月,陷太康。是年,長江下游朱元璋、張士誠迅速發展,二軍開始衝突。正月,張士誠渡江取常熟;二月,取平江路(今蘇州),改稱隆平府。三月,張士誠在隆平府稱周王。同月,朱元璋克集慶路改稱應天府,部將徐達取鎮江。四月,張士誠取湖州。六月,張雨成破杭州,鏇為元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木兒派苗軍將領楊完者奪去。七月,朱元璋稱吳國公,奉宋龍鳳正朔。張士誠軍攻鎮江。朱元璋命徐達攻常州,破士誠兵。八月,張十誠軍攻元嘉興,被楊完者所敗。楊部紀律極壞,民間謠:“死不怨泰州張,生不謝寶慶楊。”十一月,徐達圍常州。是年,長江中洲徐壽輝部繼續發展。正月,遷都漢陽。三月,倪文俊克常德;五月,克澧州(今澧縣);八月,克衡州;十二月,克岳州。衡州鏇被元軍奪去。元升余闕為江淮行省參政,仍守安慶。徐壽輝將趙普勝(雙刀趙)攻安慶,不克。是年,方國珍又降元。元授方海道漕運萬戶。是年,河決鄭州河陰縣。

文化紀事

高明寫南戲《瑟琶記》

高明,宇則誠,號菜根道人,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至正五年(1345)舉進士,任處州路(今浙江麗水)錄事,改江浙行省掾。曾從政方國珍,後辭歸鄉里。再起為江浙行台掾,至正十六年(1356)調福建行省都事,途經慶元(今浙江寧波),方國珍欲留居幕府,不從,解官寓居鄞縣(今浙江鄞縣)之櫟社,以撰詞作曲自娛。在此期間,他寫出了南戲名著《瑟琶記》。《瑟琶記》是根據南宋民間故事改編而成,主要演義蔡伯喈與趙五娘之間的離合,結構嚴謹,語言精彩,藝術成就很高,但內容充斥程朱理學的說教。十九年(1359),高明去世。有詩文集《柔克齋集》傳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