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域名
是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機構ICANN為剛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ngo)國家及地區分配的頂級域(ccTLD),作為其國家及地區網際網路頂級域名。目前國內暫不提供註冊。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概況
【國名】剛果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Congo),簡稱剛果(布)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綠、黃、紅三色構成,左上方為綠色,右下方為紅色,一條黃色寬頻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綠色象徵森林資源及對未來的希望,黃色代表誠實、寬容和自尊,紅色代表熱情。
【國徽】為一年輕黑人女子圖案,銘牌上用法文寫著“團結、勞動、進步”。
【獨立日】8月15日(1960年)
【國慶日】8月13日(1963年)
【國家政要】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 (Denis Sassou-Nguesso) ,1979年、1984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幾次當選總統,2009年7月再次當選總統;國民議會議長朱斯坦·孔巴,2007年9月當選 ,任期五年。
![(圖).cg域名](/img/4/f7d/nBnauM3X0cjN2IjNyMjNxgzN0ITM1kTN5kzMwADMwAzMxAzLzY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自然地理】面積34.2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兩面鄰剛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麥隆,西連加彭,西南臨大西洋。海岸線長150多公里。東北部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剛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間為馬永貝山地。剛果河(薩伊河)及其支流烏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剛果金的界河。境內剛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庫依路河單獨入海。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中部和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氣溫高,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
【人口】420萬(據2007年聯合國人口基金估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有大小民族56個,屬班圖語系。最大的民族是南方的剛果族,約占總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凱族占20%;北方原始森林裡還生活著少數俾格米人。官方語言為法語。民族語言南方為剛果語、莫努庫圖巴語,北方為林加拉語。全國居民中一半以上信奉原始宗教,26%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3%信奉伊斯蘭教。
![(圖)剛果(布)的民間舞蹈](/img/d/36b/nBnauM3X2gDM5MTOyMjNxgzN0ITM1kTN5kzMwADMwAzMxAzLzY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首都】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人口386萬(2009年估計數),年平均氣溫約26℃。
【行政區劃】全國共劃分10個省,6個直轄市,83個縣。
【簡史】13世紀末14世紀初,班圖人在剛果河下游建立了剛果王國。15世紀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繼侵入。1880年10月3日,法國人正式占領這片土地,從此開始了法國的殖民統治。1884年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將剛果河以東地區劃為比屬殖民地,即今薩伊,以西地區劃為法屬殖民地,即現在的剛果。
1910年,剛果成為法屬赤道非洲四領地之一(另有加彭、查德、中非),稱中央剛果,布拉柴維爾是法屬赤道的首府。1957年取得“半自治共和國”地位。1958年11月成為自治共和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1960年8月15日,剛果獲得完全獨立,定國名為剛果共和國。1961年3月27日,菲勒貝爾·尤盧(Fulbert Youlou)當選為第一共和國總統。1963年爆發“八月革命”,尤盧政權被推翻,阿爾方斯·馬桑巴-代巴(Alphose Massamba-Débat)當選總統。1968年7月31日,馬里安·恩古瓦比(Marien Ngouabi)等聯合發動“七·三一運動”,推翻馬桑巴-代巴。12月恩古瓦比出任總統,次年12月改國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1977年,恩古瓦比遇刺身亡,若阿基姆·雍比-奧龐戈(Joachim Youmby-Opango)出任總統。1979年2月,執政黨剛果勞動黨(簡稱剛勞黨)中央全會罷免雍比,3月,剛果勞動黨第三次特別代表大會選舉德尼·薩蘇-恩格索為黨的主席,同時當選共和國總統。1984年7月剛果勞動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剛果現階段革命是民族、民主、人民革命。”
1990年7月,勞動黨決定放棄馬列主義,但堅持社會主義;主張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放棄勞動黨領導地位。1991年2月25日至6月10日,剛果舉行全國會議,執政的勞動黨和66個反對黨及134個社會團體與會。會議通過了《根本法》,即臨時憲法;決定將國名剛果人民共和國改為剛果共和國,同時恢復使用獨立時的國旗和國歌。1992年舉行首次多黨總統大選,泛非社會民主聯盟主席帕斯卡爾·利蘇巴(Pascal Lissouba)擊敗薩蘇,當選總統。1997年6~10月,剛發生內戰,薩蘇武力擊敗利蘇巴後執政任總統。2002年通過總統選舉,當選剛果(布)總統至今。
政 治
【憲法】 2002年1月20日全民公投通過的新憲法系剛歷史上第八部憲法,規定:國家主權屬於人民;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最高統帥,主持部長會議,任免部長,部長只對總統負責;總統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總統與議員共同擁有立法創議權;為避免出現國家機構危機,總統無權解散議會,國民議會也無權罷免總統和彈劾政府。總統職位空缺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之職。 1993年至1999年,剛果(布)共發生3次內戰,其中2次均與選舉引發的爭執有關。
【議會】實行兩院制,包括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均有立法權。2002年5~7月,剛舉行立法選舉、地方選舉和參議院選舉。8月10日,新一屆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產生。2007年7~9月,剛舉行新一屆立法選舉,國內主要政黨均參選,普爾地區代表首次進入議會。
現國民議會議員137名,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下設經財、教育文化和科技、外交合作、衛生社會和環境、司法行政和防務安全6個委員會。
參議院議員66名,經地區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60名,另留6名給普爾地區待選。任期6年,每3年通過抽籤改選三分之一。下設法律行政人權、經財生產裝備環境、外交地區一體化與合作發展、防務安全、教育文化科技衛生和就業5個委員會。
【司法機構】新憲法規定:司法權獨立於立法權,不得侵犯行政或立法權許可權;司法權由最高法院、審計和預算法院、上述法院和其他各級法院行使;共和國總統主持最高司法會議,通過其確保司法權獨立;最高法院成員和其他各級法院的法官由總統根據最高司法會議的提名任命;設立憲法法院,負責監督各項法律及國際條約和協定符合憲法規定;設立特別法庭,負責審理總統犯有的叛國罪和議員及政府成員履行職權過程中的犯罪事實。
【政黨】獨立後長期由剛果勞動黨一黨執政。1990年實行多黨制,現主要政黨情況如下:
(1)剛果勞動黨(Parti Congolais du Travail, 簡稱剛勞黨,PCT):1969年12月31日成立。創始人為已故總統馬里安·恩古瓦比。原為剛唯一合法政黨。1992年在首屆多黨選舉中失利,成為反對黨。1997年10月內戰結束後,重新成為執政黨。1990年12月召開特別四大修改黨綱黨章,放棄馬列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作為黨的政治指導,改“先鋒隊”為民眾黨。2002年7月放棄原“鐮刀、斧頭和棕櫚葉”的黨徽圖案,改用“大象”標誌。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召開了中央委員會第4、5次特別會議,討論黨修改黨綱、黨章、重組易名事,各派存有較大分歧。
(2)“新民主力量”(Forces Démocratique Nouvelle - FDN)於2007年立法選舉前成立,由42個政黨組成,在原“聯合民主力量”基礎上重組並擴建,旨在支持薩蘇總統贏取2009的總統選舉。
(3)民主與社會進步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Progrès Social, 簡稱民進盟,RDPS):目前為剛第二大政治力量。1990年10月19日成立,曾有黨員10萬人,勢力範圍主要集中於南方黑角市和奎盧省。創始人主席、蒂斯泰爾·契卡亞(Thystère Tchicaya),總書記為埃爾韋·貢比拉(Hervé Kombila)。自稱左翼政黨。黨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反對獨斷專橫、專制主義和一黨制的社會,反對國家成為少數人致富的機器。內戰結束後,該黨明確支持薩蘇新政權,參與戰後重建。1998年1月契卡亞代表該黨參加“全國和解、團結、民主和重建論壇”。
(4)泛非社會民主聯盟(Union Panafricaine pour la Démocratie Sociale, 簡稱泛非聯盟,UPADS):前政權執政黨。1991年1月成立,6月獲合法地位。曾有50萬名黨員,勢力範圍在南方省。創始人為前總統利蘇巴。1997年10月利蘇巴在內戰失敗後流亡國外。12月召開會議,原執行局成員、前國務部長馬丁·姆貝里當選為代理第一書記,並組成臨時執行局,將利蘇巴開除出黨。1998年1月參加“全國和解、團結、民主和重建論壇”,2000年8月,舉行全國委員會特別會議,選舉姆貝里為總書記和代理主席。2001年12月姆貝里因黨內矛盾辭職另組新黨。2004年9月,利蘇巴指定翁加古·達楚(Ongakou Datchou)任主席,保羅·馬基塔(Paul Makita)為黨的總書記。宣布黨員不得進入國家機構,將進入議會的議員開除出黨。2007年,參加立法選舉,獲得12個席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但已公開表示在黨的領導人仍流亡國外的情況下無意入閣。
(5) 剛果民主與全面發展運動(Mouvement Congolais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Développement Intégral, 簡稱民發運動,MCDDI):1989年8月3日成立,1990年底獲合法地位。曾系前政權參政黨。有黨員7萬,勢力範圍主要在普爾地區和布拉柴維爾市。該黨創始人、主席貝爾納·科萊拉(Bernard Kolélas),曾任布拉柴維爾市長、總理,內戰結束後流亡國外,2005年10月回國。1998年1月21日,原副總書記、新政府工礦部長米歇爾·芒布亞(Michel Mampouya)當選為代理主席,勒當貝·昂比利(Letembet Ambilly)當選為總書記。1998年1月,該黨參加“全國和解、團結、民主和重建論壇”。科萊拉回國後,改組黨的領導機構,宣布退出反對黨聯盟,呼籲放棄暴力,與政府共謀和平與發展。2007年與剛勞黨聯手參加立法選舉,並進入政府。
(6)民主與發展同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Développement,簡稱民發同盟,RDD):1990年11月成立,曾有黨員10萬人,其中不少是剛勞黨黨員,勢力範圍主要在北方盆地省奧旺多。創始人為前總統若阿基 雍比-奧龐戈(Joachim Youmby-Opango)。內戰後一度癱瘓。2004年,雍比應薩蘇邀請回國,與政府實現和解。2007年9月,召開黨內領導人特別會議,重組領導機構,雍比任黨主席,原代理主席薩蒂南·奧卡巴(Saturnin Okabe)為副主席。
(7)民主共和聯盟- 馬燈黨(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a République Mwinda,UDR-Mwinda)。1992年10月成立。是唯一以反對黨名義進入議會的政黨。黨員4000餘人,勢力範圍主要在布拉柴維爾和普爾地區。創始人、主席為前國民議會議長、過渡政府總理安德烈 米隆戈(André Milongo)。2001年7月14日,以該黨為主體成立了反對黨聯盟民主與進步聯盟(ADP)。 (來源:外交部網站)
軍 事
獨立後組建軍隊,稱“剛果武裝部隊”。1966年6月22日,改為“剛果國家人民軍”,6月22日定為建軍節。1992年3月15日通過的憲法恢復“剛果武裝部隊”名稱。1997年10月頒布的《過渡期基本法》規定,共和國總統是軍隊最高統帥,在內閣會議上任命軍事高級職位,根據法律規定軍事職責。2002年底,薩蘇總統對剛軍結構做出重大調整,設立副總參謀長、三軍和國家憲兵總督察,取消陸、海、空軍司令,分設陸、海、空軍參謀長。
實行義務兵役制,18~35歲的公民必須義務服兵役兩年。
近年來,隨著政局逐步穩定,政府實行裁軍,包括前政府軍人復員和反政府軍解除武裝,共縮減兵力25000人。2006年總兵力12000人,其中陸軍8000人,海軍800人,空軍1200人,憲兵2000人。另有警察等準軍事人員5000人。
外 交
![(圖)剛果(布)掠影](/img/e/0b5/nBnauM3XxATOwUTOzMjNxgzN0ITM1kTN5kzMwADMwAzMxAzLzY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同一切奉行和平、自由、公正、團結的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立足非洲,重點發展與周邊國家關係,奉行睦鄰友好政策,積極推動中部非洲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
近年來,在優先發展同法國關係的同時,積極發展同美國、歐盟以及亞洲國家的關係,力求實現外交與合作多元化。2005年10月,剛在第60屆聯大會議上當選為2006-2007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2007年11月,剛當選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理事國,任期3年。
【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與剛果(布)1964年2月22日建立外交關係,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與中國建交較早的國家之一。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剛歷任總統馬桑巴-代巴、恩古瓦比、雍比、薩蘇、利蘇巴均曾訪華。中方訪剛的主要有:耿飈副總理、趙紫陽總理、李鐵映國務委員、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布赫副委員長、曾培炎副總理和溫家寶總理等。剛在第62屆聯大全會上發言支持中國統一大業,反對將“台加入聯合國”提案例入大會議程。
2005年9月,剛果(布)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6月,溫家寶總理對剛果(布)進行正式訪問,中剛兩國發表聯合公報。 中剛交流合作空前活躍
兩國在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關係也發展順利。近年來,中剛兩國貿易大幅增長。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2005年中剛雙邊貿易額達24.2億美元,同比增長45.8%。2007年兩國貿易額為32.5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4.2億美元,進口28.3億美元。中方主要出口機電、醫藥、鞋、紡織品等,進口原油和木材等。
2007年12月,文化部副部長常克仁訪剛果,與剛方簽署文化合作協定2008-2010年執行計畫。
【同法國的關係】法是剛前宗主國,兩國關係密切,對法關係在剛外交中占有優先地位。多年來法一直是剛第一大援助國、投資國和重要貿易夥伴。1997-1999年法國向剛提供雙邊援助2.65億美元。2004年,法剛貿易總額達5.43億美元,其中從剛進口1.87億美元,向剛出口3.56億美元。法在剛技術人員和僑民有7250人。2006年2月,薩蘇總統出席在巴黎召開的發展融資新機制大會,支持法國發起的徵收機票稅作為發展援助基金的倡議。同年3月,法國發展署與剛政府確定了對剛援助5年計畫,將在交通運輸、首都衛生環境治理和青年技術培訓三方面向剛提供援助。2007年3月剛同法國簽署了為期5年的戰略協作框架協定,法向剛援助760億非郎,主要用於保護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教育培訓、衛生等方面。10月,剛法簽署移民管理協定,以共同打擊非法移民。
【同美國的關係】 1977年剛美復交以來,兩國關係逐步發展,經濟、貿易往來不斷增加。剛實行多黨制後,美國支持利蘇巴。薩蘇上台後,美一度持消極和觀望態度。1999年以來,兩國關係逐漸改善,美支持薩政權與反對派對話。2000年,剛被美列為“對非貿易法案”惠及國。2002年9月,布希總統集體會見包括薩蘇總統在內的中部非洲9國元首,討論地區和平、能源合作和環境保護等問題。至2001年美成為繼法國之後對剛第二大援助國。美在剛重點投資石油開發,成為剛石油主要進口國。美雪夫龍公司收購了剛果石油公司25%的股份,還獲得了安剛邊境海上油田的開採權。
【同俄羅斯的關係】 剛果與前蘇聯於1964年建交,關係密切。雙方簽有文化、科學合作、貿易、航空、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和友好合作條約。剛總統馬桑巴-代巴、恩古瓦比、薩蘇均曾訪蘇。蘇在剛曾有相當大的影響。蘇聯解體後,原蘇聯駐剛使館改為俄羅斯使館,同時關閉了在黑角的總領館。兩國間無重要往來和新的合作項目。薩蘇總統重新執政後,俄同意減免剛部分債務。2001年9月,剛俄雙方簽署兩國外交部磋商機制議定書。俄表示希望將兩國關係恢復到蘇聯解體前水平,並宣布將履行前蘇聯對剛的承諾。俄羅斯現在每年向剛提供35個獎學金名額。
經 濟
石油和木材為經濟兩大支柱。80年代初因大規模開採石油,經濟迅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度達1,200美元,曾進入非洲中等收入國家行列。1985年後,歷經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下跌、多黨民主化浪潮和非郎貶值等因素的衝擊,經濟連年滑坡,陷入嚴重困境。1997年人均外債2400美元,被世界銀行列為低收入嚴重負債國。
1997年內戰使剛經濟幾陷癱瘓。1999年下半年起,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升,剛石油收入增加,經濟形勢逐步好轉。政府重點恢復和發展能源、水利、交通、通訊和教育等領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改善投資環境,著力整頓經濟秩序,懲治腐敗,增加石油產銷透明度,剛財政收入明顯改善,經濟持續保持恢復性增長。2004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了剛遞交的為期三年的“減貧促增長計畫”。2005年,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持續上揚,剛財政狀況進一步好展,經濟成長率高達8%。2006年3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剛加入“重債窮國計畫”決策點。
● 貨幣名稱: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簡稱非洲法郎)。 匯率(2007年平均匯率):1美元≈442非洲法郎
【資源】剛果(布)自然資源豐富,有石油、森林和多種礦藏。其中石油業和林業為該國經濟兩大支柱產業。截至2006年底,全國石油可采儲量約19億噸,主要在海上進行大規模開採,內陸油田尚處於勘探階段。天然氣儲量約1000億立方米。鉀鹽礦儲量約數十億噸,磷酸鹽礦600萬噸,鐵礦約10億噸。此外還有鋁、鋅、銅等金屬礦。森林面積2200萬公頃,約占全國面積的60%,其中可采面積1400多萬公頃。
【工礦業】七十年代初開始開採石油。產值占剛國內生產總值的65%,90%的原油供出口,占出口總收入的88%。2007年石油產量1300萬桶,為黑非洲第四大石油生產國。
獨立後,曾建立200多家工業企業,工業產值一度占國內生產總值30%。因企業經營不善和戰爭破壞,原有生產型項目已基本不存在。現生產型企業基本是外國獨資或控股。加工業基礎薄弱,有食品、紡織、皮革、化工等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2005年全國發電量為4.34億千瓦,其中火力發電0.79億千瓦,水力發電3.55億千瓦。電力供應只能滿足國內一半需求,另一半需從剛果民主共和國進口。
【農林漁業】農業落後,糧食不能自給。可耕地面積820萬公頃,已耕地面積約22萬公頃,主要集中在南方省。農村人口約100萬人。農業生產以個體生產為主,個體農民耕種的土地占已耕面積的68%,國營和外資合營農場占28%,私營農場占2.45%。主要糧食作物有木薯、玉米、稻穀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可可、咖啡、馬鈴薯、花生、香蕉、油棕、菸草等。糧食、肉類、蔬菜等均不能自給。
木材是剛果第二大自然資源,木材品種多達300余種,可供出口的有鐵木、刺果美等40余種。木材產量居非洲第10位。木材出口收入僅次於石油。
漁業發展落後,包括海上、淡水捕魚和養殖業。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1%。法國、西班牙等歐盟國家從剛進口水產品。
【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重要地位。商業大部分控制在以法資為主的剛果-奎盧·尼阿里貿易公司、剛-法西非貿易公司和桑加·烏班吉貿易公司的手中。零售業主要由馬里和黎巴嫩人經營。
【交通運輸】鐵路:大洋鐵路是非洲最早的鐵路之一,1934年建成,總長795公里。主幹線長510公里,橫穿剛南部,系剛交通命脈。由於戰亂,該鐵路於1997年中斷。1999年下半年開始修復。2000年8月全線恢復通車。
公路:總長2萬公里。主要有兩條幹線:1號公路從布拉柴維爾向西至黑角,與大洋鐵路平行,長570公里;2號公路從布拉柴維爾向北經奧旺多至韋索,長856公里。
水運:內河航線總長約5000公里。黑角港是非洲西海岸3大海港之一,最深水位達13.2米,可停泊230米長34英尺深巨輪。
空運:剛全國有23個機場,其中布拉柴維爾和黑角有國際航空站。剛果航空公司擁有4架小型飛機,1架租用的波音737客機和2架中國生產的新舟60客機,主要經營國內航運。
【財政金融】1997年內戰前,剛主要銀行有:中部非洲國家銀行剛果分行、中部非洲國家發展銀行(BDEAC)、剛果國家發展銀行(BNDC)、剛果銀行聯盟(UCB)、剛果國際銀行(BIDC)、剛果農工商信貸銀行( CAIC )等。
剛銀行均與外資、尤其是法資合營,國家控股50% 。2000年2月,剛對銀行業實施私有化。2001年,剛果銀行聯盟被總部設在象牙海岸的歐非投資金融機構(COFIPA)收購。2002年法國里昂信貸集團收購了剛果國際銀行,改名剛果銀行。2005年中部非洲國家銀行將剛4家銀行整體信譽等級定為資金狀況中等脆弱,其中2家良好,1家中等脆弱,1家極差。
【對外貿易】主要出口產品為石油、木材、糖、可可和咖啡等。石油收入占出口總收入的95%以上,木材約占4%。進口成品油、運輸設備、機電、儀器、金屬製品、建材、紡織原料和食品。2007年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是美國、中國、韓國、巴西、法國、義大利。主要進口國是法國、中國、義大利等、印度。
【外國資本】外資在剛主要經濟部門中占重要地位,約占石油開採業的80%,建築業的90%,商業的80%。資金主要來自法國、義大利、美國和中國。對石油領域的投資占主導地位,主要來自法國、義大利、美國。1997年內戰結束後,外國投資逐步恢復。
【人民生活】 1999年,人口預期壽命為51.1歲,嬰兒死亡率為8.1%。1997年戰後,物價不斷上漲,7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2000年以來隨著剛經濟狀況的好轉,通貨膨脹控制在2%左右。失業嚴重,失業率高達50%。2004年32%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1997年戰前有綜合醫院4所,婦幼保健醫院2所,區縣醫院43所,醫療中心146個,診療所464個,各種防治所215個,共有病床11000張,各類醫務人員7500人,其中醫生567人(包括外國醫生91人),內戰中各地基礎醫療設施受到嚴重破壞。常見病有瘧疾、愛滋病、傷寒、結核、絲蟲病、腦膜炎、麻風病、血吸蟲病、錐蟲病和鐮狀細胞貧血等。網路信息業不發達,系非洲國家中最晚連線網際網路的國家之一。
教 育
![(圖)女孩子們在布拉柴維爾兒童活動中心學習縫紉技術。剛果(布)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img/6/33b/nBnauM3X0YjM4QTN0MjNxgzN0ITM1kTN5kzMwADMwAzMxAzLzY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女孩子們在布拉柴維爾兒童活動中心學習縫紉技術。
剛果(布)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
剛果(布)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1995年 9月1日頒布的新教育法規定,國小、國中實行義務教育制,到16周歲為止。
1997年內戰前教育經費占當年國家預算的1/5左右,2004年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1%,占公共支出的14.7%。全國教育工作者2.8萬人。在校學生總數在70萬到80萬之間。
剛果(布)1999年學校入學率為63%,兒童入學率為73%。2000年成人掃盲率達80.7%,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成人文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曾數次在國際上獲掃盲獎。
中等教育分普通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兩類。馬里安·恩古瓦比大學是剛果唯一高等學府,下轄12所院校,共設47個系,14個研究(實驗)室,1997年內戰前在校學生1萬人。
新聞出版
主要報刊有《新共和國報》,1999年創刊的官方周報;《布拉柴維爾快訊》,1998年創刊,由中部非洲新聞署創辦;《非洲周刊》,教會刊物,1942年創刊,現不定期出版。近年來還創辦了20余種定期和不定期黨報和私人報刊。
剛果新聞社:官方通訊社。1960年創建,戰後經營困難,每日新聞改為每周三期。
剛果電台:官方電台,用法語和剛果語、林加拉語等民族語言廣播。創建於四十年代,獨立後改名為剛果革命之聲,1991年全國會議後改現名。
剛果電視台:官方電視台,1973年建立。用法語、莫努庫圖巴語和林加拉語等播出,覆蓋範圍為首都布拉柴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