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

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主要保護我國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馬雞及其棲息地。地處巍巍呂梁山脈的中段,是莽莽黃土高原上保存完整的一個綠色寶庫。系山西的主要河流文峪河的發源地。位於交城縣西北部,距太原150公里。

基本信息

概述

山西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地處呂梁山脈中段、位於山西省交城縣西北部和方山縣東北部交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7°47′45″~37°55′50″,東經111°22′33″~111°32′22″之間,屬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主要保護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馬雞及其棲息地。保護區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4.5公里,總面積10443.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1980年12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氣候

該保護區是莽莽黃土高原保存完整的一個綠色寶庫,區內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三到四度,相對濕度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800毫米左右。

地理位置

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
位於中國山西省交城縣文水縣方山縣交界處。北緯37°45′~37°55′,東經111°22′~111°33′。

風景介紹

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
呂梁山主峰關帝山南坡。1980年建立自然保護區。面積1.04萬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褐馬雞等動物及暖溫帶山地針葉林。關帝山四周天然植被茂盛,頂部為亞高山草甸,上部為寒溫性的雲杉林和華北落葉松,中山帶下部是針闊葉混交林,以油松、山楊、遼東櫟等為主。林間棲息獸類10餘種,鳥類40餘種。建立保護區後,科技人員已開展對褐馬雞的飼養、馴化工作。

資源概述

該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世界珍禽褐馬雞及華北落葉松、雲杉天然次生林植被。據相關資料顯示,該保護區有高等植物88科828種,其中,蕨類植物7科128種,裸子植物2科7種,被子植物78科809種,還有地衣、苔蘚等部分低等植物。區內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很豐富,有鳥類38科189種,獸類15科32種。兩棲爬行類8科17種,昆蟲1000多種。保護區內有褐馬雞、金雕、黑鶴、金錢豹、原麝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它們都在保護區內居留繁殖,是非常有保護價值的區域。還有鴛鴦,鳶、紅角鴞等23種猛禽及青鼬2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以及蒼鷺、金眶鴴、小杜鵑、普通夜鷹等14種山西省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褐馬雞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中國的特產鳥類,被列為國際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中瀕危物種,在歷史上廣泛分布於中國華北地區。褐馬雞種群數量曾在該保護區建區初期的1982年調查為558隻,到2009年監測的數量為2000隻左右。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珍禽褐馬雞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該保護區是華北落葉松的原生地,也是以華北落葉松、油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帶。除落葉外,還有白榆、白樺、白楊等樹種,林木整齊,單位蓄積量高,是山西境內經濟價值最大的林區。野生植物資源也很豐富,其中有大量的黨參、黃芪、甘草、菖蒲、連翹、桔梗、柴胡等藥用植山西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林

景點特色

該保護區主要景觀有:“雲頂日出”、“龍泉飛瀑”、“筆架生輝”、“文源晚翠”、“古樹寶塔”、“天門瑞氣”、“雄獅夕照”、“鳳凰觀塔”、“石豬受難”、“風動石”、“仙人洞”等自然景觀。其中“天門瑞氣”是指夏季雨後,雲團飄浮在林海上與夕陽共同組成一種獨特景觀;在交城與方山的分水嶺上屹立著一黃琉璃瓦六角攢尖亭,莊重典雅,檐下即懸有“文源晚翠”橫匾。位於海拔2670米的雲頂山山腳下不遠處有三株高大的松樹一字排開,形似寶塔,樹梢的松球隨風搖動時恰似塔上懸掛的風鈴,俗稱“古樹寶塔”,與“龍泉飛瀑”相映成趣。

另在該保護區的北沿有一座山峰名曰“孝文山”,由於山面南向陽,所以也叫“南陽山”,此山是關帝山的最高峰,海拔2831米,是關帝山主峰,也是保護區內最高山峰,以華北落葉松著稱。據1661年-1722年間(康熙年間)的《永寧州志》記載:“孝文帝(元宏)丁母憂,避於此山……因此名山。”在山中有北魏孝文帝留此的古碑,古碑保存完好,清晰可辨,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此碑構成了龐泉溝景區獨有的一景“孝文古碑。

保護價值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珍禽褐馬雞的主要產區。褐馬雞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中國的特產鳥類,被列為國際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中瀕危物種,在歷史上廣泛分布於中國華北地區。褐馬雞種群數量在建區初期的1982年調查為558隻,目前監測的數量為2000隻左右。主要進行科學實驗、考察、教學實習和培育珍稀動物等工作,並劃出一定範圍開展森林旅遊。龐泉溝保護區在保護珍禽褐馬雞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龐泉溝國家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