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簡歷
現是學校生物物理學科, 電磁生物學和生物電子技術省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兼湘潭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和四川大學兼職教授、紐約科學院成員、美國科學促 進聯合會國際成員、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成員和中國科學院國際材料物理中心的客座成員與四川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及國際一級雜誌:“物理評論和物理評論 通訊”(Physical Review and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評審成員等。1994—1995年在德國的慕尼黑大學,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國際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與訪問,1996年在斯洛伐克科學院 和捷克Palacky大學工作與訪問,1998年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和義大利國際物理中心工作與訪問。2002年和2003年2月—4 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工作和訪問。
教師簡介
1987年和郭柏靈在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國內第一本非線科學的專著:《孤立子》。1994年由重慶出版社基金資助出版了123.5萬字的學術專著:《非線性 量子力學理論》。2002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了130萬字的學術專著:《孤子物理學》。2003年將在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出版專著《Quantum Mechanics in Nonlinear systems》。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近230篇論文。96與93和2000年關於“非線性量子力學理論” 和”生命系統中的孤立子運動理論” 與“生物能量傳遞的新理論”獲國家部委和省科技進步一、二, 三等獎,有些多次獲省、市科協及學會與學校的優秀論文和著作獎。曾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各種學術會議,在會上宣讀和報告論文達70篇。多次承擔國家、省和學 校的重點課題。就論文和著作的引用情況而言,被“SCI” 收錄47篇論文, 被引用的論文數有367篇次,其中,1999年度為35篇次,2000年度為53篇次,2001年度為175篇次,2002年度為45篇次。據我國權威引 文統計部門(CSCD)1998年公布的訊息,其發表的論文和著作被人引用數在1997年度為87篇次,在各門學科和眾多學者中在全國排名第七位,但就生 物物理學科而言排名第一位。從CSCD2001年光碟得知其論著被引用數為389次。在中國科學院國際材料物理中心的個人論文按P因子總和排名中, 1999年為第4位,2000年為第1位。
主要研究成果
1.首次在國際上提出和建立較完整的非線性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和理論,將現代科學基礎的量子力學從線性領域推廣到非線性領域,用中文出 版了《非線性量子力學》一書,並將用英文出版《Quantum Mechanics in Nonlinear systems》。2.提出和建立了較完善的生物能量傳遞的新理論,在國內外發表五十多篇論文.在國際上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和重視,許多人來信索取論文 和發表評論, 被一些人稱之為Pang\\\"s理論。評論人員在評論中稱我為:“obviously a distinguish authority on soliton in molecular crystals”。3.提出和建立了開放的、具有自組織結構的非平衡生命系統的能量、物質和信息相互變化的新的熱力學關係及氫鍵高分子和生物分子系統中 質子傳遞的新理論和生物光子發射的理論。4.對紅外和微波的生物效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提出和揭示了紅外和微波的熱和非熱生物效應的機理和特徵以及磁 化水的機理。
當前研究課題
我們一直工作在生命科學信息科學與物理學前沿和交叉領域。當前我們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特性和功能; 電磁場,紅外,雷射和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基因調控,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及生物感測器和紅外染料材料在生物上的套用以及分子生物學中的藥物的分子設計 等問題,承擔過多個國家課題的研究工作,有一個很好的研究群體和很好的實驗設備.當前招收?士生的研究方向有:1、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及結構的分子設 計;2、電磁生物學及生物晶片技術;3、紅外生物成像和生物信息學;4、基因學和基因調控、診斷和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