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寺

龍首寺,地處福建省霞浦縣城北,明正德十二年重建,古稱石澗堂,澗西有庵。

龍首寺簡介

龍首寺位於福建省霞浦縣城北龍首主峰山麓的翠微澗之東,古稱「石澗堂」,因澗西有庵,故俗稱其為「東庵」或「龍首庵」。
《石澗堂碑記》載:「明正德十二年十月十二日住持僧乘普率徒宗順、宗文、宗定、宗修、宗興等重建。」據明萬曆二十一年版《福寧州志》載:「石澗龍首庵在龍首山下,即『石澗堂』。正德十六年建有溪山一覽軒、迎熏亭、芙蓉亭,宋縣令楊志有詩句」。宋先賢朱晦翁題芙蓉台曰:「白雲深處」,今字跡猶存,故疑該寺創建於宋前。清郡守李拔與遊客題「海國桃源」四個大字,刻於石壁。樂清趙鶴山補福寧同知,暇日登龍首山,見山麓有巨石,平壙可容二、三十人,披荊視之,刻「芙蓉台」三字;又建亭其上,額曰:「芙蓉別院」。字為隸書,古穆可觀。本寺歷經興廢,至清乾隆年間重修,光緒年間紳董黃樹榮再修,民國時列為本縣十二中寺之一。
一九四九年後,寺院一度被縣鞭炮廠借用。一九七九年落實宗教政策,寺產歸還佛教協會,重新住僧、恢復佛事活動。一九八○年住持青光法師重修大雄寶殿、重塑佛像,西側增建念佛堂。是年始為霞浦縣佛教協會會址,青光法師為縣佛教協會第二至四屆會長。一九八四年增建圓通寶殿,同年列為開放寺院,一九九○年,寺右側又建「六和塔」一座。
全寺坐北朝南,其主體建築布局依山勢中軸線上為六大扇,三進磚木結構之重檐懸山頂式院落,占地面積為一千二百二十六平方米。前進為天王殿,供奉彌勒、韋馱,兩側塑四大天王,東西迴廊樓上架有鐘鼓樓;中進為大雄寶殿,主殿奉釋迦牟尼佛,兩側奉十八羅漢,色相莊嚴,栩栩如生;後進為圓通寶殿,各組殿宇配置齊全,古樸雄偉,嚴謹壯觀,香菸繚繞,法器常鳴,遊人香客絡繹不絕。全寺背枕龍首主峰,三澗寺重疊其上;東鄰鳳凰池之雲山寺、龍鳳寺及建善古剎;西連西庵、蔭峰閣;南與馬冠山龍峰寺遙遙相對,寺前有望海樓,俯瞰山川城廓,無限風光,一覽無遺。
現任住持青光法師,福建省霞浦縣人,八十餘歲,一九三五年出家,廣參博學,擅長書法,曾任法峰寺、秀峰寺住持。歷任福建省霞浦縣佛教協會副會長、會長、秘書長,寧德地區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空海研究會會員。
寺址:福建省霞浦縣城關龍首山

被霞浦縣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首寺等文物點被縣政府列入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龍首寺的保護範圍是:東至己牆外小路,西至芙蓉台小溪為界,南至己牆皮及大門外路,北至己牆皮外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