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龍門鎮
一、基本情況龍門鎮位於海南省定安縣中南部,距東線高速公路15公里。轄區面積103平方公里(約15.5萬畝)。全鎮12個村委會和一個鎮集體農場,共98個自然村154個經濟社。總人口2.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9萬人。總數有5479戶,其中農村4659戶。全鎮耕地面積33905畝,其中水旱田16815畝,坡地17090畝。林地面積4000畝。
二、經濟發展情況
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39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53萬元,同比增長16%,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80萬元和1563萬元,分別增長12%和10%。全鎮財政總收入469萬元,完成預算105%。其中本級組織收入234萬元,完成預算113%。去年農村人均收入2252元,增加184元。龍門鎮經濟發展主要產業有橡膠、檳榔、荔枝、甘蔗、胡椒、養豬等。全鎮橡膠種植到達面積21346畝,其中已開割9740畝,2004、2005年分別新種3416畝和2000畝;檳榔種植到達面積8250畝,已收穫1621畝,其中2004、2005年分別新種400畝、200畝;荔枝種植面積5145畝,已收穫2795畝;胡椒面積4295畝;甘蔗種植面積5200畝,良種推廣率達100%;全鎮豬存欄量2.5萬頭,年出欄量2.1萬頭。其中母豬飼養量達5000多頭,仔豬年出欄量10萬隻;全鎮三鳥存欄量3萬隻,年出欄量16萬隻。
全鎮共有12家投資商來進行農業開發。其中台商一家(海睿公司),租地開發面積1000畝以上6家,500至1000畝的有3家,500畝以下的有3家。主要開發項目為荔枝等熱帶水果和檳榔等熱帶作物種植。
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全鎮共有小型水庫8宗,已進行除險加固改造5宗。全鎮水利渠道74條144公里,已硬化改造9條35公里。農田綜合治理3個田洋,治理面積3800畝。
2、全鎮建設文明生態村7個,硬化建設村路、村巷28條45公里,建設沼氣950個,戶廁2410間。
3、全鎮建設使用水塔25座,飲用衛生自來水的有42個村莊4278人口。2004、2005年新挖水井15口。
四、組織建設情況
全鎮共有26個黨支部533名黨員,其中女58人,農村12個黨支部黨員323名,其中女35人。村支部成員共42名,村委會幹部47名,“兩委”幹部共53人,交叉任職率達90%。婦女幹部12名(兩委幹部均不含鎮農場)。共有5個村支部進行了辦公樓房化改造。
五、文教、衛生情況
龍門鎮中學一所,中學教師50名,中學生810人;國小共有完小16所,教學點5個,國小教師186名,小學生2541人;幼稚園4個;中心衛生院一個,醫生21人,病床20張;私營門診10間。鄉村衛生站15個。有線電視入戶率18%。
六、社會福利
敬老院一個,現收養12人;醫療保險參保106人;養老保險參保70人。
浙江省龍門鎮
龍門又稱龍門古鎮,位於浙江富陽縣南部,距縣城16.1公里。南系龍門山,屬仙霞嶺余脈,主峰杏梅尖海拔1067.6米,為全縣最高峰。清代為正南區慶善十二莊。現屬龍門鄉。鄉人民政府駐此。由龍一、龍二、龍三、龍五、龍七、龍八、龍聯7個行政村組成。全村有山14715畝,耕地3396畝,其中水田3083畝,旱地303畝。主產水稻、小麥,兼營蠶桑、果木、蘆筍、黃花菜、茶葉、小青豆等經濟作物,境內主要礦藏有石煤、石灰石、青石、磷礦、磁土、紅土等。石煤、石灰石分布廣,儲藏量大,是燒石灰制磚及生產水泥的重要原料。水利資源豐富,全村有小水電站5座,裝機990千瓦,年發電量為113.8萬度。橫樟公路穿村而過,來往車輛川流不息,交通便利。
龍門古鎮保存自明至民國時期不同風格的大小祠堂、廳堂、民居、古塔等,成為一個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落。龍門村歷史上曾建有60餘座廳堂,現尚存有30餘座。古建築群布局嚴密多變,是江南古代宗族聚居形態的典型反映。整個古鎮由眾多以廳堂為中心的居住院落組合而成,簡稱廳屋組合院落。一座廳堂為一房或一小家族的祠堂,以此為主體,環以住宅,築起高牆,成為龍門孫氏總族下一房一支的居住點。
村中有一條反映19世紀農村集市店鋪場風貌的小街,小街橫貫東西,約400米長,街道狹小,路面以鵝卵石鋪砌成,兩側房屋多系清末民初建築。小街布局協調統一,別具風采。
龍門,山清水秀,勝跡眾多,是歷代文人墨客觀光之處。相傳東漢高士嚴子陵曾到此感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龍門由此得名。
離村西1.5公里石塔山上,矗立著一座白色樓閣式磚塔--同興塔。由龍門人孫昌募捐建於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塔高12米,六面七層,這是富陽縣境內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塔之一。
龍門山北麓一脈,幾十個小山包連成一線,曲折起伏,最北一個山包,隆起巨石,形若龍頭,山脈恰似一條巨龍,龍騰飛舞,護著孫權的“龍子龍孫”,於是得名洋龍山,稱之龍脈。龍門山中原有兩個寺院,都住過高僧,山上的寂光普照寺,建於唐代。山下的龍門寺建於晉代,是富陽最早的佛寺之一,和尚最多時達千人。寺中以顯著地位,供奉一尊白髮白須老者神像,人們稱之為“廣濟龍王”。
隨著國家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龍門古鎮日益引人注目,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多次派考古學者,文物普查隊,有關教授來龍門實地考察,讚譽龍門古鎮是“江南融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瑰寶”、“富春江畔的一顆明珠”。
龍門古鎮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線上國家一級景點,位於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到古鎮旅遊可讓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風情,領略孫權及其後裔所形成的濃厚的孫氏文化,飽覽景致秀美的龍門山自然風光,重溫嚴子陵遊覽時的詩情畫意。
江西省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吉安市永新縣西北部,以源自禾山的龍門溪而得名,東與象形鄉、高市鄉毗鄰,南和里田鎮相連,西同台嶺鄉、龍田鄉接壤,北與蓮花縣的良坊鎮、路口鎮交界。全鎮總面積為87平方公里,域鎮為0.88平方公里。全鎮轄特坪、鐵鏡、六團、黃岡、吟秋、樟村、五星、樟陂、龍湖、沙堤、龍星、團結、沙田和灌田等14村。耕地面積11000畝,森林覆蓋率75%,全鎮總人口18622餘人,其中城鎮居住人口15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0,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率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加107.5萬元、56.47萬元、40.7萬元。主要農產品:糧食,總計7924噸;工業總產值數822.78萬元,主要工業產品有:皮鞋、皮箱、皮具、密碼箱、皮革等。財政收入200萬元,增長率14%,農民人均收入1338元,增長率10%。本鄉居民存款達1495餘萬元,增長率達9.3%。龍門鎮總的地貌特徵可概括為“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境內最高峰為秋山頂峰,海拔1391米,為永新最高峰。本境東西最寬為8.7公里,南北最長為15公里。轄區內主要山脈、平原、丘陵、盆地:主要有禾山和秋山等山脈。轄區內主要河流、水流、水利工程:主要河流有龍溪河及禾山水。境內有中型水庫禾山水庫,水利工程主要有禾山水庫的北乾渠道和中乾渠道以及龍溪河從上至下的灌陂、白衣庵陂、豺狗陂、新陂、牛下洲陂、庫前陂、年陂、上源陂、桃花陂和西陂等10陂。龍門鎮屬中亞熱帶山區丘陵季風氣候,具有冬春陰冷,夏熱秋燥,初夏多雨、伏秋乾旱,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已知各種植物4000餘種,森林覆蓋率近75%,珍稀植物有水杉、禿頭杉、銀杏、羅漢松等近百種;已知的野生動物有近千種。主要農作物: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棉花、大豆、蠶桑和蔬菜。主要礦產:主要礦產有金、鐵、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和瓷土。
建國初期,龍門鎮由里田區管轄,並分為龍門、沙田、吟秋和黃岡四鄉。1956年撤區並鄉,四鄉合併為龍門鄉。1958年改為龍門人民公社。1959年至1961年和1968年至1973年曾兩次與台嶺公社合併為龍門公社,1984年6月撤社改鄉,1997年10月撤鄉建鎮。
陝西省龍門鎮
陝西韓城市龍門鎮——華北入陝第一鎮龍門鎮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北23公里,東臨黃河,西依梁山,自古是大西北通往華北的要衝,素有“華北入陝第一鎮”之稱,是“大禹鑿山導河,鯉魚竟躍龍門”的美麗傳說之地。是韓城市的工業重鎮,礦產資源豐富,鎮內的龍門冶金工業園被確定為陝西省“循環經濟示範點”和我國西部首家生態工業園,也是我國西部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和西北三大鋼鐵基地之一。
四川省龍門鎮
四川南充市龍門鎮——川東北第一鎮龍門鎮位於南充市北郊15公里的龍門山與龍門壩之間的接合部。據北宋《元豐九域志》載:“果州之北30里有龍門”,可知宋之前已有龍門地形和地名。建國初期,中共南充縣委、縣政府設在此地長達7年之久。龍門鎮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歷來是交通要道、“充國雄關”。船隻溯嘉陵江而上經廣元可至陝西略陽,溯白水可至甘肅碧口,溯東河可至旺蒼,南下可至合川、重慶,且飛舟如箭,暢通無阻。這裡曾經商賈雲集,市場繁榮,令歷代文人墨客魂牽夢繞,並留下近百首吟頌龍門的千古佳句。
龍門宋代建鎮,宋元豐年間(1078年到1088年)為南充縣18鎮之一。千餘年來,其稱謂及轄區範圍屢變。1950年3月,南充縣人民政府遷往龍門鎮,龍門成為嘉陵江畔繼閬中之後的縣治古鎮。1955年,龍門城關區更名為新民區。1956年撤縣,改為龍門鎮。1966年改名為紅衛鎮,1971年恢復原名。因其城鎮規模相當於一座小縣城,場鎮常住人口近10萬人,被稱為“南充第一鎮”。
輕紡工業的發達和場鎮建築古色古香的風貌,使昔日有龍門與閬中保寧鎮、雙流黃龍溪鎮等,並稱為“四川五大民俗”古鎮。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旅遊熱興起,川內各大古鎮全力挖掘文化底蘊。在保存完好的23座古鎮中,閬中古城、大邑安仁劉氏莊園、理縣桃坪羌寨、丹巴嘉絨藏寨、雙流黃龍溪古鎮、樂山羅城古鎮、雅安上里古鎮、宜賓李莊古鎮、廣元昭化古鎮、合江佛寶古鎮等最具特色,聲名遠播,並稱為“四川十大古鎮”。
洛陽市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洛陽市區南2公里,全鎮人口5.1萬,轄14個行政村、5個社區,面積41.3平方公里,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位居龍門鎮南端,這裡蒼松翠柏,四季常青,潺潺伊水穿流而過,兩山對應而出。精湛的藝術、古老的文化、秀麗的山色、優美的環境,憑藉洛陽市第八次黨代會確立的“以洛河為軸線,南北對應發展,建設洛南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和“通過五年或更長時間努力,把洛南建設成為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城區”的城市發展戰略,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加速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南有山清水秀的伊闕風光、洛欒公路:北鄰洛陽新區、全國十大商貿城——關林商貿城、鄭西客運專線;東臨太澳高速公路、焦枝鐵路;西依西南環城高速公路、龍門西山萬畝森林公園。伊河東岸的3000畝糧食自給工程已成規模,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的省級花園工業區居於鎮心臟地帶,“五通一平”設施齊全,龍門大道和王城大道南北穿行而過,龍門橋、龍門北橋、東西飛跨伊河,龍門東山有四星級園林山水式涉外酒店和洛陽市會議中心。全鎮水源充沛、地理位置優越,有千米深的地熱溫泉,土地資源充裕,流轉機制靈活,可為各類產業項目的入駐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理想的經濟發展地理,完善的基礎設施,寬鬆的環境,優惠的政策,熱情的服務,吸引著眾多中外客商到龍門觀光旅遊、投資發展。
重慶市龍門鎮
龍門鎮源於清朝時期,因場鎮上有六個山包(即上山包,下山包),連線像一條龍,故名為“龍門”。該鎮地處梁平縣西北部,位於明月江上游,面積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942.1畝,轄龍門、拱橋兩個場鎮,11個行政村共85個村民小組,2.7萬人。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475億元,財政收入356.9萬元。龍門鎮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盛產水稻、黃豆、玉米等農副產品,梁山柚、筍竹兩用竹、生豬、水禽等已具規模;龍門鎮山清水秀,資源豐富,境內有3個年產萬噸煤礦,有天然氣井7口有脫水站、微波站各1個,轄區有小一型水庫3個,小二型水庫1個,水利發電站和變電站各1個;鎮域內有豐富的竹木資源,森林面積25000畝,傳統的黃裱紙、手工竹編席,已成為兩大骨幹產業,遠銷廣東、福建等地。
鎮內有衛生院1所,中心國小1所,完小1所,鎮初級中學1所,幼稚園2所,文化、衛生設備齊全,有敬老院1所。
龍門鎮交通便利,距縣城32公里,省道渝巫路南北橫貫6.7公里,距達萬鐵路9公里,距渝萬高速公路30公里;全鎮形成了縱橫交錯的鄉村道路網路。
龍門鎮信息靈通,實現了村村組組通電話,開通了加密電視,移動通訊覆蓋全鎮。
廣西區龍門鎮
位於浦北縣南部,東與樟家鄉交界,南同張黃鎮相鄰,西跟北通接壤,北和江城鎮相連,鎮政府所在地距離浦北縣城15公里。全鎮現有2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44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23.4公里。龍門鎮資源豐富,主要有香蕉、扁柑、荔枝、龍眼、黃欖、木材等。其中柑橙種植歷史悠久,現在柑橙面積10000畝,年產量達3500萬公斤,素稱"扁柑"之鄉,香蕉也是該鎮重要的經濟來源,十萬畝連片紅椎林,為全國之最,其間生長的野生蘑茹--紅椎菌,其經濟價值很高。龍門鎮旅遊景點有石柱嶺、人頭石等,其中"椎林疊翠"為欽州市八景之一。
地理環境優越,位於欽浦二級公路和浦北至合浦公路的交匯處,交通十分便利,又有龍門、馬蘭兩個圩場在公路線上,商賈雲集。近年來,龍門鎮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發展較快,龍門鎮編織業發展尤為迅速,正朝著全區最大的編織城方向邁進。隨著工業化建設不斷深入,城鎮化建設也不斷發展,目前,該鎮城鎮面積擴大到6平方公里。
福建省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東經116°48′02″,北緯25°25′53″,地處新羅區西部近郊,距市中心7公里,總面積93.5平方公里。它西鄰新羅區小池鎮,北連江山鄉,南鄰紅坊鎮,東南接西陂鎮,西南與永定縣交界。龍門鎮歷來是閩西南和贛南、粵東交通要衝,是中國閩西交易城所在地,龍漳高速公路的出口,"319"國道和即將動工的贛龍鐵路貫穿全境。
龍門地處低緯度亞熱帶地區,四周皆山,中為湖邦盆地,平均海拔300米,屬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溫度在20℃左右,很少嚴寒酷暑,可以說是四季如春。
這裡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600-1800毫米,全年下雨天數在60-100天左右,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連綿起伏的高山,林木蔥鬱,生產木材、毛竹、土紙、香菇、筍乾、茶葉等土特產品;地下有煤、鐵等礦藏。龍津河由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提供了灌溉之利。全鎮耕地面積14555畝,生產稻穀、甘薯、花生、蓮藕、豆類、蔬菜等農作物。
2001年,全鎮有6778戶,總人口24282人,勞動力9508人,轄16個行政村,181個村民小組。2001年,計畫生育率為100%,人口出生率8.3‰,人口自然增長率2.72‰。全鎮實現村村通公路、通程控電話、通電視、通自來水、通郵。
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促進了全鎮社會和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2001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9.7億元,其中企業總產值9.04億元,農業總產值6599萬元。全年財政收入901.35萬元,其中地方稅完成703.5萬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775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9904.43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8112.94萬元,企業存款1791.49萬元。
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以"穩糧增收"為主線,以"高優"農業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採取"反租倒包"模式,建立了朝前200畝西紅柿高產栽培基地和120畝蘿蔔基地、湖二50畝鋼架大棚蔬菜基地等農業基地。並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富民強鎮的啟動點,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00餘萬元,建成600多家店面,初步形成了農資、家電、配電、飲料等批發集散街,成為發展龍門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基礎設施的完善,優質的投資環境,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2001年,新上項目14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1個,500萬元以上10個。目前,全鎮共有豪迪化工有限公司、卓越化工有限公司、雄潤食品廠、聯合鑄造有限公司等916家企業,其中個體企業880家,個私經濟占全鎮經濟總量的75%。目前,御佳園住宅小區、集鎮A、B、C、D四塊地(共15.15畝,集鎮D幢商住樓已實施建成)開發、石埠食品冷凍廠、謝洋165畝科技園區等項目正在實施建設中,以及風景優美的紫金山正在申報龍巖國家森林公園,爭取成為森林生態旅遊景點。
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從1996年7月份開始,開展了旨在當公僕辦實事,轉變機關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具有龍門特色的"百名公僕下農戶"活動,形成了良好扭轉氛圍,促進了兩個文明建設,1999年9月龍門鎮政府被省人事廳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廣東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雷州市中南部,總面積368平方公里,耕地13.9萬畝,是全縣版圖最大的鄉鎮。下轄21個管理區,138個自然村。人口57276人。鎮政府所在地——龍門圩,距雷城32公里,全鎮人口1.6萬人,農業以甘蔗、西瓜、水稻、鳳梨為主。西瓜聞名全國,種植面積3萬多畝,是雷州最大的西瓜生產基地,年產量4.5萬噸。每年夏秋兩季,全國購買西瓜的客商雲集龍門。大牛嶺鳳梨以清甜香脆著稱,全鎮種植鳳梨1.5萬多畝,年產2000多噸。近幾年龍門鄉鎮企業發展較快,產值近4000多萬元。主要有麻製品廠、造紙廠、漂白粉廠、家具雕刻廠、木地板廠、木製品廠、輪窯廠、石灰廠、八寶粥廠和糧食加工廠。九斗水果場遠近聞名,面積1000多畝,年產紅橙柑桔240多萬斤,產值300多萬元。本鎮境內的幸福、火炬、金星3個國營農場,圩區有粵西農墾第二機械廠、第二醫院、龍門糖廠、龍門林場和11萬伏變電站。207國道和龍烏公路經過本鎮,是湛江至海口、烏石的交通樞紐。平江縣龍門鎮
位於平江縣城東部,羅水上游,距縣城76千米,東鄰江西修水縣余塅鄉和大橋鎮,東南靠南橋鄉,南鄰長壽鎮,西接木金鄉,北連大坪鄉。清鹹豐時設有龍門關。鎮域民國時為2區龍門鄉。建國後置龍門鄉。1995年,龍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併為龍門鎮。面積205平方千米,總人口9575戶、37203人。轄3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3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口塅。相關條目
參考連結
1.http://lp.cq.gov.cn/info/show.asp?id=20&;class=0001000100012.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07-04/25/content_9882313.htm
3.http://www.mxnw.com.cn/xyjj/xl/lmz.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