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簡介
龍門書院是一家由民間近道之人組建的國學研讀和學問生髮的現代國學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主要專長在於對五千年歷史和當下萬象的觀察力和穿透力,進而生髮出來對當下現實問題的觀察解讀和解決能力。
龍門書院,用五千年中國智慧的最高境界—道—通過對萬事萬物生髮運行、執道而行的規律和智慧的觀察和體悟,用道的智慧關注當下,透析萬象,直指本心。一則專注經營指導,解疑答惑,解難救困,化魚為龍,化困為通。二則關注傳承,推動和匡正即將崛起的高端階層、世家望族的親職教育、世家傳承。借鑑和揚棄華夏曆代王侯將相家培育數十百代、家族傳承的教育系統和傳承機制,兼顧今世美國常青藤、英國三一學院、松下政經塾等世界上先進的貴族教育和傳承理念,定向培育,專項教育,實地遊學,實戰操作,培育精英少年,培育未來的豪門世家、家族企業的合格接班人,修正和彌補傳統的粗放的今天家庭和社會教育下層出不盡的某天一、某祖名式的二代們的教育敗筆和毀家敗業的家族悲劇,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歷史宿命。
書院初期,以面向社會高校、高端圈層、高端人群的二代子女的講學教育為主,寒暑假日組織到山東曲阜孔孟故里、老子故里、歐洲的亞里士多德等東西方聖賢故里和著名的皇朝宗廟、歷史人物故居體驗聖賢偉人創業謀事、人生成敗的經歷和得失,感受歷史傳承的價值和內涵;組織到國內外百年傳承的大家族、大企業,如同仁堂、羅斯才爾德、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索尼、豐田等中外著名家族、企業遊學、考察、感悟。隨後,選山擇水,結廬成院,建設一個真正的囊古今聖賢謀略於一域,括中外盛衰成敗教訓於一室,汲取諸子百家智慧精華,總結古今興亡成敗教訓,開創最具實戰實用的中國成敗學、傳承學,使之成為後世各個企業、世家和社會組織學習參觀的成功學傳承學博物館和教育基地。
龍門書院是什麼?
是一家歷史解讀和世象觀察機構;
是一家思想研究和學問生髮機構;
是一家觀人斷事和問題解決機構;
是一家戰略智庫和實務投資機構;
是一個家族傳承和世家教育機構;
是一家成敗學傳承學教育博物館。
龍門書院開創什麼?
龍門書院開創中國成敗學
研究從古到今的富商大賈、豪門望族、王侯將相如從卑微起步、艱苦奮鬥到如何富甲一方、名動天下再到如何式微敗落、垮台身死的過程。
龍門書院開創中國傳承學
借鑑千年流傳的國學傳承和家規家訓,根據不同的人群實際,,話構建系統的傳承教育機制和教育體系。
龍門書院的學問觀、論學問:
龍門書院,力求原創,重在生髮。龍門認為,世界萬事,各門各派,萬千人物,千百書籍,億兆學問,無不只是原材毛料、物質構架,世間萬象,其表紛繁,其質實同。要點不在知曉記憶,背誦耳食,更不在道聽途說、碼字講經,而在於理解運用,而境界更高則在於原創生髮。孔孟老莊之學固然高絕,然其更高者,在於其觀天地而發學問,察萬象而開宗派的能力和學問。
龍門認為,真正的學問,不源自於書本,至少不生髮於書本。而生髮於蒼天大地、青草白雪、松柏掛露、黍麥吐芽;不在於某國某教,某派某人,而在於屋檐滴水、長風飄絮、春華秋實、萬物生長……而真正的大師,子在川上,聃在牛背,詡在谷里,能在掃地,仁在龍場、賢在鄉野、盡在紅塵……
真正的學問,不在於皓首窮經,不在於滔滔不絕,不在於國學名頭,不在衣帽冠帶,而在於關注當下,道解萬象,在於現世現實、當下實務的理解、運用和推動。萬千學問產生出發點、落腳點、價值點,都在於有用,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大而言之,教化渡人;小而言之,解決問題:企業問題、社會問題、教育問題,各種各樣的。所以真正有價值的學問其必然簡潔明了、當下有用,一言開悟、一語濟世、一笑得道、一葦過江、一葉知秋、一目千古……
“深圳龍門書院”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八卦四路東區,由中國書法家協會題字。
上海書院
歷史沿革
龍門書院是上海中學的前身,由道台丁日昌於1865年 (清同治四年)在上海倡辦,最初借用其它學堂進行
教學,1867年 (同治六年)道台應寶時撥銀1萬兩在吾園建設成講堂、樓廊及學舍41間。1876年(光緒二年)道台馮光撥款增建校舍10間。
1905年 (光緒三十一年)清朝廢除科舉制度後,書院改為蘇松太道立龍門師範學校,增建了樓房31幢,並將原二十二鋪國小堂,改為附屬國小堂,供師範生作實習用。1912年 (民國元年)改名為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27年與江蘇省立商業學校合併成為江蘇省立上海中學。1933年 (民國22年)上海中學在吳家巷的新校舍落成,占地約500畝,上海中學即遷往新址。
龍門書院舊址,於1935年建成了民居,名龍門村。該村為近現代優秀建築,予以保護。
應試甄選
書院創辦時由應寶時出題,蘇州、松江、太倉三府舉人、貢生、童生等應答,實得答卷290份,從中選出超等20名、特等22名進行複試,最後錄20名作為書院第一期學生。書院規章較完整,每年錄取住讀生30名,由道台甄別。
教師課程
書院聘名儒執教,學生髮膏火銀4兩。課程以經、史、性、理為主,輔以文辭。擔任主講14年的院長劉熙載生平學行事跡列入清國史館儒林傳。
四川書院
昭化龍門書院唯一四川廣元市昭化鎮昭化古城相府街。龍門書院始建於乾隆三年,嘉慶二十二年擴建,始為糧庫,後改為學堂,初名蔥嶺書院,後稱鳳山書院,再改龍門書院沿用至今,寓“魚躍龍門”之意。書院內現有一中廳,俗稱“名倫堂”,是將當時昭化境內考取功名的人的名字記載於橫樑之上,以表彰其功績,現簡稱為“名堂”,這就是名堂一詞的由來。
貴州書院
“龍門書院”位於貴陽浮玉橋南岸的翠微園內,康熙7年(公元1708年)因貴州巡撫劉蔭樞而更名為“劉公祠”。劉蔭樞先後三次在貴州任職14年,“政績卓著,吏民謳歌”,故設祠祀奉。後祠堂建築修葺,仍用“龍門書院”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