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蒲牢獸名,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相關傳說
蒲牢,又傳說龍生九子老四是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文
選》漢班孟堅(固)《東都賦》:“於是發鯨魚,鏗華鍾”。《注》:“(三國)薛淙《西京賦·注》曰: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鍾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為鯨魚。”後因以蒲牢為鐘的別名。《全唐詩》六一六皮日休《寺鐘暝》:“重擊蒲牢唅山日,冥冥煙樹睹棲禽。”古時鐘上多作獸頭。龍:龍生九子
一說:囚牛| 睚眥| 嘲風| 蒲牢| 狻猊| 贔屓| 狴犴| 負屓| 螭吻ㄅ
另說:贔屓 | 螭吻 | 蒲牢 | 狴犴 | 饕餮| 蚣蝮|睚眥 | 狻猊| 椒圖其他:螭| 麒麟| 犼| 貔貅
“龍生九子”傳說之一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而演化為龍。然而並非所有的怪異獸像都百川歸海,納入了龍像之中,在與龍形象形成、發展的同時,一些怪異獸象也在發展,並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龍的某一種形象特徵。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聯繫起來。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
囚牛
蒲牢
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然而這一公案卻由於“真龍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結果。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1、蚣蝮(bā xià):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 2、嘲風:喜好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 3、睚眥(yá 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像; 4、贔屓(bì xì):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 5、椒圖:形狀似螺蚌,性好閉,鋪首銜環是其形象; 6、螭吻(chī wěn):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 7、蒲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作大鐘的鐘紐; 8、狻猊(suān ní):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 9、囚牛:性喜音樂,其形為胡琴琴桿上端的刻像; 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