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關

龍海關

龍海關遺址位於重慶市黔江金洞鄉京洞村卡子門,屬古代防禦工事,為晚清時期防禦太平天國石達開部進犯酉陽州城所建。龍海關遺址是黔江境內第二處與太平天國有關的歷史遺蹟,對於研究太平天國在武陵地區的活動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地理

龍海關遺址位於重慶市黔江區金洞鄉京洞村卡子門,距金洞鄉政府西南約3公里。該山埡口位於馬喇至酉陽的古驛道上,居高臨下、地勢險要,處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略位置。龍海關遺址是黔江境內第二處與太平天國有關的歷史遺蹟,它的性質與黔江另一處遺址固北關類似,對於研究太平天國在武陵地區的活動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歷史

龍海關遺址是黔江境內第二處與太平天國有關的歷史遺蹟。黔江的資料上並沒有關於龍海關的記載,但這段牆傳說是當年為抵禦“長毛賊”修建的,“長毛賊”就是指太平軍

根據其所在位置及建築形制,結合阿蓬江鎮固北關的性質,應是清鹹豐十一年(1861)為防禦太平天國石達開部從黔江進犯酉陽州所建關隘。

1857年初,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總理軍政,軍事上守江西,反攻鄂皖,局面漸漸好轉。但為洪秀全所猜忌,先封安福二王,後連封洪姓王侯16人挾制翼王,乃至有加害之意。當年5月底,石達開率所部隨從千人離京至安慶,後轉戰南方各省,曾先後兩次進入黔江,時刻威脅著酉陽州城。

從史料來看,這兩處防禦工事並沒有阻擋石達開部進入酉陽。1861年底,石達開率主力游擊進入酉陽,在酉陽境內活動達兩年之久。

建築特點

龍海關遺址龍海關遺址

龍海關遺址是用石砌牆體構成的古代防禦性工事,牆體厚約1~1.5米,從山埡口向東西兩側山上延展。

山埡口最低處設有一門,牆體高4.12米,門洞高2.46米,寬1.53米,門額陰刻“龍海關”三個字。

西段牆體原長約70米,後被毀壞,現僅殘存少量石塊。右邊牆體保存較完整,長132米,牆體高1.85~4.12米,厚約1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