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市-龍泉井
龍泉井,位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山路,建於唐末,歷代都有修葺。水井圓形,外徑0.52米,內徑0.32米,深7~8米。井的背面牆上,嵌有石碑一塊,長1.15米,寬0.45米,刻有“龍泉井”三字,字徑25×23公分。上款為“道光乙酉夏”,下款為:“重修董事立。”字徑為5公分。2、江西省婺源縣-龍泉井
龍泉井,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西南中雲村後門塘,距縣城20公里。唐廣明間,王雲避戰亂由歙縣篁墩徙此,望並氣上騰為雲,凝成彩色,謂然曰:"此祥雲所鍾也"。飲之,泉水味甘,有香意。因卜居此地,以昭卿雲獻瑞之兆。3、江西贛縣-龍泉井
龍泉井 是江西省贛縣田村鎮寶華村寶華寺十寶之一,位於寶華寺大門前的右側,井泉清冽,用此井水沏茶,色清味淳盡發茶香。即使遭遇大早,井泉也是清溢不息,當地人稱它為“龍泉”。四方香客來寺進香,總是攜瓶帶罐取水回家,飲之以求吉祥。4、江西省安福縣-龍泉井
龍泉井 坐落在江西省安福縣山莊鄉高丘村的東面,緊貼著冷冬虎形山腳下的田岸邊,一條泥濘土路蜿蜒而過。龍泉井分上、中、下三井,上井井面方大、清麗,供全村1000多人飲用,中井平易、渠形開朗,則是村民的洗菜場所,中井流入下井之水,則是專門洗涮的地方,水最後從下井坎缺口溢出,順著水渠,灌溉村旁千餘畝稻田。分工如此精巧的水井,在吉安也不多見。 龍泉井的來歷,據說非人工所為。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八仙中的鐵拐李巡視凡間時,化裝成耄耋老者,遇一提籃送飯的農婦,遂乞求道:“可憐可憐我這個老叫花子吧,讓這碗飯給我吃,我已幾天沒有吃飯了!”農婦抬頭望望衣衫襤褸、形容枯槁、跌坐在地的老者,垂首想想炎炎烈日下勞作的丈夫,遲疑片刻,默默地將籃中的半罐稀粥遞給了老者,嘆了一聲:“這年成呀,唉……”鐵拐李感慨此地民風淳樸,民情可嘉,順手將拐杖在地上輕輕一擊,對農婦說:“我將這塊寶地送給你澆灌良田千頃,哺育子孫萬代!”於是一股清泉水噴涌而出,連綿不絕,從古至今。對龍泉井的文字記載,始見清朝初期的茨溪葛洲高丘派劉氏族譜,據載明朝景泰年間刑部員外郎劉萆之父劉照,閒時喜郊遊,尤鍾情離縣城16里的高丘龍泉井勝景,在明朝末期劉萆被奸臣謀害後舉家遷徙,定居於此,繁衍生息,成為高丘劉氏鼻祖。龍泉井又稱獨龍泉、福祿井,其水質清澈透亮,甘甜醇美,冬溫夏涼,長流不斷,沒有雨旱季之分,常年日流量達2200多立方,據省地礦部門檢測,富含人體所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泉水視之似瓊漿,飲之如甘露,為泉中的珍品。龍泉井的周邊景色,則四季變幻不同。陽春三月的清晨,龍泉井邊已是垂柳依依,飛燕聲聲,蝶舞翩翩,早起挑水的村民一個接一個,川流不息卻井然有序。炎炎夏日,孩子們在井邊戲水,村婦們則邊洗衣邊笑談村裡的新聞舊事,一片歡聲笑語。金秋十月的黃昏,秋蟲在歡快呢噥,湛藍的天空中,最後的一抹晚霞還沒消失,一輪圓月帶著數顆繁星,映照得水光瀲灩,一陣涼風掠過,樹梢上飄下幾片枯葉,正是落葉無聲,倒影如畫。寒冬臘月的午夜,龍泉井井面上蒸騰著水汽,如裊裊炊煙,似柔柔薄霧,井旁千年古樟若隱若現,遠遠望去,好一副如詩如畫的龍泉勝景!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古老的龍泉井煥發了青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村里對龍泉井進行了修建,建起了井台,在井邊砌了台階,更加方便了村民們。今年該村被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後,村理事會決定在龍泉井邊建一座自來水機房,將龍泉水引入農民家,為家家戶戶安裝自來水,讓全村的民眾告別吃水、用水靠人挑肩擔的歷史。
5、江蘇省沭陽縣-龍泉井
龍泉井 位於江蘇省沭陽縣萬匹鄉蔡莊村清涼寺內,寺院北首有一古井,名曰“龍泉井”,此井又名“飲馬井”。該泉清澈甘美,建於明朝末年,遠近聞名。該井井口直徑約2尺,呈現梯形,逾往下逾寬,井壁為古磚壘疊而成,底部直徑約5米,為四眼泉井。井眼為兩塊長條形花崗石拼合而成。 該泉清澈甘美,遠近聞名。相傳龍泉井極為神奇,長期飲用能治百病,並有保健益智、延年益籌神奇功效。傳說時任皇帝乾隆聽說後,每次南下江南,都要來蔡莊龍泉井駐足一日,讓自己的白龍馬在此暢飲一番,故此井也稱“飲馬井”。以往井台上刻有“阿彌陀佛”四個大字,井邊有一八角亭,乾隆手書楹聯一幅:“一井有泉通東海,四時無雨露天漿”。據村民記憶,該井水質甘醇,入口清爽,村人極喜飲之,數百年間,每年都有外鄉人以車來此取水,作釀酒之用。此井文革被填。文革過後,村民重修龍泉井時,民工在井底發現兩條蟒蛇,兩蛇盤曲時,直徑兩米有餘,頭伸井口,村人大駭,不敢施工,四鄉聞之,紛紛觀奇。次日,方丈於井前立一香案,大作法事,傾刻間,蟒蛇遁去,自此不見蹤影,由此龍泉井聲名大震。 另人稱奇的是,該泉井口至今仍有一條兩米多長的蛇一直盤曲於井口下邊,終日不肯離去,為該寺添增無限靈氣。 龍泉井為百年古井,具有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是難得的人文景觀之一,是清涼寺歷史文化的見證。6、四川瀘州-龍泉井
龍泉井 位於四川省瀘州市中營溝末尾段二中北山坡龍泉寺旁,它是一口優質水井,很早就有,至今猶存。營溝里所有糟房烤酒都用過龍泉井水,附近居民生活飲用也在此挑水。關於龍泉井陳鑫明講述過一則動人故事,刻在國窖廣場的龍泉井旁,配以精美圖解,登載於《瀘州老窖》一書的歷史篇中。很久以前,瀘州城南鳳凰山下,住著一戶以砍柴賣維生的舒姓父女。有一年夏天,父親舒老大從山中挑柴路過山谷時,發現有一眼清泉湧出,泉水清澈見底,舒老大見此便放下擔子,用手捧幾口水一喝,頓覺如甘露使人精神大振,不渴也不餓,接著舒老大面堂發熱便有了幾分醉意。這時,他突見泉中露出一條紅色大道來,他就踉踉蹌蹌一直順路走去,不知所歸。天色已晚,女兒不見父歸,心中十分著急,於是舉著松明子火把,沿盤山小道尋父,後來,她終於在一個山坡上找著了似醉非醉的父親,一手還按在一個酒罈上。
原來前幾天父親砍柴時,見一大鳥去吞噬一條小青蛇,父親用斧頭砍死了大鳥,救了小青蛇性命。那小青蛇恰好是龍王的兒子,龍王得知後重謝舒老大一壇仙酒,並說:“恩人請帶上這酒,你們父女一輩子也不愁吃穿了。”父親被女兒喊醒後,那知一不小心仙酒打倒在龍泉井裡。舒老大舀出泉水一喝如仙酒一般,父女倆就把這口井稱為龍泉井。父女倆挑此泉水釀成的酒醇香濃郁,清冽甘爽,飲後留香,回味悠長。父女倆釀出好酒的訊息一下子轟動了全瀘州,人們排長隊爭相購買,從此龍泉井釀出的酒就名揚九州。
重修龍泉井記:
井以龍名,州屬之勝境也,稽其建井之由,去之遠也,而不可考也,飲者俱言其美,斯不愧為龍井, 第井損?如過天?,不甚,余等目擊,相商,隨其力量,各捐分金,請匠勒石,重修龍泉井,亦不負前人創修之功,但此即世道人頹,擔水者甚多,聞得?,而王,擔來井邊打輪,強者得水,弱者得水,弱者空桶,回家以致吵鬧,峻,勒石豎碑以定規例,一人只許一擔,輪流挑運,倘有仍?從前先,切勿後悔,依次為例,庶不至於生非也,是序。
凡遇各衙署來此打官水,俱要讓輪均無異說。
舒聚源捐、悅來店一千文、戴四宜八百文。
張清、康泰
大清嘉慶十二年仲夏仲浣 吉旦
註: 此碑位於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州大麯老窖池”左近,於1991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碑文反映出:一、此碑為瀘州老窖之重要傳承者“舒聚源”作坊為首所立之碑,表明在清嘉慶時期,舒聚源在瀘州城區已是較為著名之酒業作坊;二、瀘州老窖釀酒之水正是採用此井之水;三、此井之水,水質優良,時人多用之,特別是官府也於此采水,尤能說明其水質鮮美;四、碑文中尚有為擔水而吵鬧之事,也從另一側面說明龍泉井之水由於酒業作坊及其他飲者甚多,已是供不應求。
7、浙江象山-龍泉井
龍泉井 位於浙江省海濱城市象山縣城,系西門路邊的一口小井。因原丹城汽車站建於西門外,這裡一度人流不息,路邊的龍泉井也因此為不少人所熟知。隨著車站搬遷,此路現已冷寂,少人問津。由於近年徐福熱在中日韓多處升溫,龍泉井一帶系秦徐福在象的登入地之說得到重視,龍泉井畔的古地名也被多次提及。有攏船境、攏船徑、龍船徑、龍船津、壟船徑等多種說法。相傳古時丹城尚為一片汪洋,彭姆村前有里港外港直通東海。是古代泊船之處無可置疑,而象山話就叫“攏船的地方”。原有水潭只供洗濯不能飲用,邑民飲水靠丹山井和“方井”(今外國語學校前)。因潭底有泉眼湧水,古時也極可能是水井,只是未識其名,今深掘井置石欄,諧“攏船”為“龍泉”,是相襲添趣。願井泉如龍泉,實屬祈永不乾枯之意。挖井置欄時,請馮永壽先生當場題名,字跡端莊大方,眾人拍手叫好。署“重建”者,以明此處原有水井,非原有“龍泉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