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龍水鎮素有“文化庶地”、“魚米之鄉”之稱的,位於越城嶺下的河谷地帶,湘江源流之一的萬鄉河和全新公路(全州縣至湖南新寧縣)南北縱貫全境,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7公里。全鎮轄19個村委會,135個自然村,250個村民小組,人口4.82萬,總面積2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6.01萬畝(其中水田4.96萬畝),水果面積5.6萬畝,有林面積23萬畝。2003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億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93億元,財政收入4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9元,屬廣西“百強鄉鎮”之一,清乾隆年間修建的虹飲橋,“龍洞清溪”昔日為全州八景之一,清初御師謝濟世的讀書岩內碑刻甚多,水岩洞、舞獅岩等岩洞內景致千姿百態,與大仙水庫的山野風光融為一體。
經濟概況
境內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年產稻穀38000噸,水果9000噸,是廣西商品糧和水果基地鎮之一。盛產黃豆、花生、生薑、紫長茄、紅芽芋、百合、青刀豆、辣椒、南瓜、馬蒂等經濟作物。優質水果有蜜梨、豐水梨、南豐蜜桔、臍橙、柚子、白果、葡萄、果蔗、布朗李、油桃、美國提子等,其中蜜梨連續四年榮獲廣西優質水果評比一等獎,白果被評為桂林市2002年早結豐產示範鎮。兩邊山區盛產三木藥材,有厚朴、黃柏、杜仲藥材場3000餘畝。畜牧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豬、牛、羊、雞、鴨、鵝、兔成倍增長。龍水禾花魚曾是朝廷貢品,經過提純復壯的烏鯉禾花魚更是其中珍品,榮獲廣西名牌農產品稱號,被評為桂林市副食品生產基地,年產量達50萬公斤。
行政區劃
龍水鎮轄龍水、安陂、百福、橋渡、同安、辛田、光田、金田、芳傑、長井、山陂、塘前、亭子江、大聯、大仙、坦口、全佳、朝陽、全福19個村委會。
資源概況
該鎮水力資料豐富,境內建有小型水電站7座,總裝機容量4235千瓦,正在開發興建的小型水電站6座,裝機容量4000千瓦。礦產資源有煤、錫、鎢、錳、花崗岩等,其中正在開採的塘前珍珠白花崗岩屬世界極品。
基礎設施
龍水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交通網路四通八達,通訊網路覆蓋全鎮,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境內有龍水、亭子江兩大農貿市場。
主要產品
龍水烏鯉禾花魚
全州縣烏鯉禾花魚,屬鯉科,是魚中精品,曾列為清朝年間朝廷貢品,素有“吃狗肉到靈川,品禾花魚去龍水”之說。 近年來經過縣水產技術部門提純復壯後,該魚以體肥肉嫩、骨少、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更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該縣龍水鎮是全州烏鯉禾花魚的主要產地,該鎮民眾在稻田中放養烏鯉禾花魚,年放養面積達3萬畝,年產鮮魚450噸,魚在水稻抽穗楊花時吃過禾花後,肉質味道純正,產品現已大批量遠銷廣州、南寧、桂林等地,是民眾增收致富的一條主要渠道,有“到了全州縣,不吃龍水烏鯉禾花魚就等於沒到全州來”之說。
錐栗 錐栗
錐栗 錐栗為深山灌木植物,枝上果品可供食用,是天然的綠色食品,其肉質細膩,粉香可口,回味無窮。近年來,龍水鎮充分發揮山區優勢,發展綠色食品,積極組織當地民眾大建沼氣池和推廣省柴灶等生態新技術,使森林綠化面積大大增加,錐栗樹木的數量也大為提高,現可年產錐栗30噸。每年11月大量供貨,每公斤鮮品單價6—8元。
龍水青豆
龍水青豆屬豆科草本植物,分五月、十月收割,主要集中在龍水同安、金田等村。該鎮民眾充分利用田埂等壟上種植,豆子粒大色青,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既可食用又可製作豆類食品;年可種植兩次,耐寒抗病能力強,產量高,易管理。年產50噸,價格3—4元/公斤。
全州蜜梨
全州蜜梨系全州縣龍水鎮九十年代初選育出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1991年到1994年連續四年獲得自治區梨類品種評比第一名。近年來,在全州縣廣泛推廣種植,面積達2.5萬畝。目前,龍水鎮種植面積達3000畝,產量7200噸。該品種果大質優,單果重200—400克,果園形,果黃褐色,皮薄光滑,肉鮮白脆嫩、多汁無渣、清甜爽口,有蜜香味,削皮後較長時間不變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2.5%—13.5%,含糖13.6%,品味良好,品質上等。該品種8月中下旬成熟上市,耐貯藏,產品遠銷區內外,供不應求。
龍水優質米
龍水鎮地處萬鄉河畔,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水量充沛,素有“萬鄉出白米”之美譽,優質谷生產具有悠遠的歷史,產出的優質米顆粒細長而不失飽滿,純白如玉,光澤鮮艷,澱粉含量高,營養豐富,食之清香可口。目前全鎮優質谷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總產量達8000噸,產品遠銷海南、廣州、南寧、北海等地。
南豐蜜桔
南豐蜜桔系龍水鎮80年代初選育出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目前,全鎮種植面積1500畝,年產量2500噸,主要集中在長井果場。該品種果小質優,面呈桔黃色,光滑、皮薄、味甜可口、清香味濃,是蜜桔類的精品。在價格上比同早、中、遲熟蜜桔高3到4倍。該品種10月底11月初上市,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供不應求。
紫長茄
龍水鎮紫長茄自1998年始以來,開始由政府幹部、職工示範創辦帶領民眾種植,因經濟效益較好,逐年種植面積擴大,現種植面積達1000餘畝。紫長茄易管理,採摘期長(6月—12月),產量高,每年畝達6000餘公斤以上,產品運銷廣東、海南等各大城市。
白果
白果又名銀杏,其果實因營養豐富又具有降血壓、降血糖等功效,而在市場上備受青睞。龍水鎮種植白果歷史久遠,品質較好,面積較大,現已達4000多畝,特別是近年來該鎮積極加大科技培訓力度,使廣大民眾充分掌握了白果管理技術,達到了速生早結豐產,2002年該鎮被評為桂林市銀杏早結豐產示範鎮。
當地名人
謝賜履(1661—1726年)龍水鎮橋渡村人。20歲與父同時中舉,任感恩縣令(今海南省東方縣)。清康熙五十四年“715年),謝賜履升任水平知府,所轄灤縣、昌黎,遷安、樂亭四縣暴雨成災,莊稼全毀,百姓嗷嗷待哺。謝賜履急令四縣造冊開倉賑濟,縣令怕丟烏紗帽,建議等待上級批覆後再發賑濟糧。謝賜履說:“未經上級批准的責任由我負責,但延誤救災餓死人的罪責你們能擔得起嗎,”便親赴災區視察。動員富戶借糧賑災,幾天內得糧萬餘擔,並派公正人員分發。謝賜履勤政愛民,歷任政績卓著,不斷升級,最後升至山東巡撫、右僉都御史。
謝濟世(1689—1756年)龍水鎮橋渡村人。幼年聰穎勤學。12歲代父作《觀風制藝》一文,學官驚嘆為神童,19歲中解元,23歲中進士後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 謝濟世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雍正四年0726年)任浙江道監察御史,上任不到10天,就上疏彈劾雍正皇帝的寵臣河南巡撫田文鏡貪贓枉法十大罪狀而觸怒雍正皇帝被下獄,被充軍到西北的阿爾泰(今新疆)。又因編著《古本大學注》一書,被誣告是誹謗程(頤)朱(熹)儒學,諷譏朝廷,險些被誅,是‘文字獄’少有的倖存者。 乾隆元年,謝濟世遇赦復官,改任湖南糧儲道。他勤政愛民,微服私訪,查獲衡陽。善化知縣搜刮民脂民膏,便仗義執言,再次被捕下獄。幾經周旋,終於將貪官污吏繩之以法;在著作上,謝濟世注釋了《大學》、《孟子》、《春秋》、《禮記》共154本,抒發己見,對不信程朱理學的思想起了啟聾發聵的作用。著有《西北域記》、《梅莊文集》等書。
蔣啟歇(1795—1856年)今龍水鎮龍水村人。21歲中舉,27歲中進士及第。歷任江西省德興、會昌知縣、永豐知州、南昌同知、江西鹽法道,後擢升河南彰德、衛輝、懷慶兵備道,其轄區正臨黃河北岸。蔣啟歇十分注重治理黃河事宜,遍查歷代治河記載和各州縣誌書,並實地勘察轄區河流情況。鹹豐四年秋汛期間,他率領河道官兵及各村民夫,日夜巡視河堤。一日一處埽垛湮沒,河堤崩塌大半,人們驚恐逃跑,唯蔣啟歇帶一個老兵徹夜堅守。天明,附近百姓及河兵聞知深受感動,竟相奔來搶修,終於保住了河堤。鹹豐五年,河道總督突然病死工地,朝廷便令蔣啟歇代理河道總督職務。在接任的第十天,銅瓦廂發生險情,儘管蔣啟歇帶所有救險人員全力堵塞,也無濟於事。第二天銅瓦廂大決堤,幾十州縣變成汪洋大海,他雖然任總督只有10天,也受到革職留任的處分。蔣啟歇仍忠於職守,治河不懈。新任總督李均深受感動,及時向朝廷奏明情況,恢復了原職。但他終因治河積勞成疾,不久便病逝於治黃工地陳橋驛,終年62歲。
蔣琦齡(1816-1875)字申甫,號石月,今全州縣龍水鎮龍水村人,1840年禮闈二甲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九江、漢中、西安知府,四川鹽茶道,翰林,順天府尹等職。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天下震動。蔣琦齡應詔進《中興十二策》,議論朝政得失,抨擊種種時弊,名震朝野。時人認為蔣琦齡"有匡時濟變之略,綜核名實之才。"《空青水碧齋文集》、《空青水碧齋詩集》"為其行世之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