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屢犯我國浙江沿海邊境。嘉靖三十四年(1555)時任寧紹台參將的戚繼光於浙江慈谿遇到了倭寇軍隊。
龍山之戰的開始
嘉靖三十四年(1555),軍事理論家戚繼光調任浙江。事時,倭寇就來了,這一次倭寇搶掠的目標是浙江慈谿。
接到訊息後,戚繼光十分高興,他決定藉此機會與倭寇大戰一場。根據情報,倭寇只有上千人,為確保全全,他召集了上萬名士兵,準備以多打少,用勝利慶祝開門大吉。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慈谿東南的龍山,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倭寇的主力。著名的龍山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這場戰役之所以著名,並非有著什麼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只是因為它實在過於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開始,又莫名其妙地結束。
遭遇
終於遇到敵人了,戚繼光十分興奮,他立刻觀察地形,布置謀劃,安排攻擊隊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卻驚奇地發現,沒有人執行他的命令——自己的軍隊都跑光了。
威風凜凜的明軍果然“不同凡響”,遇到人數遠少於自己的倭寇,竟然一觸即潰,別說攻擊,連逃命都顧不上。前鋒潰敗,中軍也動搖了,連戚繼光的副將也拉著他的衣袖,讓他趕緊逃跑,再不跑就來不及了。然而驚愕的戚繼光很快恢復了平靜,他掙脫副將的拉扯,取出了他隨身攜帶的弓箭,從容地命令部下:“此處哪裡有高地,帶我去。”站在高地上的戚繼光審視著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數眾多的明軍四散奔逃,幾百個倭寇在後面窮追不捨,肆無忌憚,看來敗局已定了。然而他決定挽救危局——憑藉他一個人的力量。戚繼光拈弓搭箭,拉滿了弓弦,瞄準帶頭衝鋒的倭寇頭領,射出了致命的一箭,十年前的苦練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戚繼光的箭法實在不是吹的,倭寇頭目應聲倒地,但這並不是結束,他把手伸進了箭筒里,抽出了第二支箭。隨著一道凌厲的風聲,第二個頭目倒地而亡,就在倭寇們被這位狙擊手搞得人心惶惶之時,又一道風聲伴隨著慘叫傳到了他們的耳朵里——第三個人被射死了。
這種狙擊戰法徹底打垮了倭寇們的心理防線,他們放棄了追趕,停了下來。要說前面的明軍也確實是耳聰目明,看見人家不追了,頓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在奔跑之中,完成了難度很大的一百八十度大迴轉動作,開始追擊倭寇。戚繼光這才鬆了口氣,他馬上找來部下,命令他們全力追擊。
可是讓他更加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士兵們追出一段之後,卻開始陸續自動返回,戚繼光納悶到了極點,便順手攔住一個士兵,問他為什麼不追了。這位軍爺毫不見外,落落大方地告訴他:這都是老傳統,把他們趕遠一點就行了,反正他們還要來的,犯不著去拚命。戚繼光呆住了,他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半晌回不過神來,原來如此!
結局
龍山之戰就這樣結束了,雖說很不體面,很丟臉,但戚繼光並非毫無收穫,從此戰中,他認識到了重要的一點:單靠手下這幫兵油子。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然而這一次,戚繼光實在開了眼界,他遇見了傳說中的“熊”兵集團,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一個“光榮”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