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平望鎮龍南村
龍南村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平望鎮。位於318國道北側,東鄰平西村,南靠迪塘河,西依雙浜村,北接顧扇村。在2003年8月行政村區域調整時,由原龍南、龍北、耀字三村合併為現在的龍南村,村域總面積為9.3平方公里,全村有33個村民小組,分布在19個自然村,農戶1083戶,人口3775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788人,務工1139人,經商180人,務農454人,其他從業人員340人。全村擁有集體固定資產750萬元左右,2007年村級民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8億元,利稅1.3億元,村級實現可分配淨收入150萬元。全村現有水稻面積2244畝,水域養殖面積700餘畝,桑樹面積750畝,全年飼養蠶種1200張,果樹50畝,花木146畝(包括銀杏苗木80畝)。林果蔬122畝,養殖829畝。村黨委下設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37名,入黨積極分子6名。有民營企業52家、養殖戶110家,成立了“虎龍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組建“巨龍漁業合作社”,淨加村民淨收入800多萬元。2006年工業上交國地稅2800多萬元,村級可分配淨收入205萬元,全村人均分配水平10500元,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85%以上,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5%以上,全村擁有總資產750萬元左右,今年又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下,村對全村的環境衛生進行了大整治,砌了120隻垃圾箱,沿公路放置30隻垃圾筒,各村民小組設立一名保潔員,對全村23條公路專設一支清理隊伍,2006年投入40萬元把全村自來水納入區域公司管理,使自來水入戶率達100%,戶廁率達到97%。2004年把2250餘萬元征地補償款髮帶村民手中。近年來村投資300多萬元用於村道和橋樑建設,還投資了200多萬元水利建設,投資200萬元建立村級污水治理站,廣播電視線路的整理和自來水一戶一表改裝工程投資了50多萬元,每人每月減免一噸自來水費,每年支出10萬餘元,中秋、重陽節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發節日費,每月為老幹部發70—100元養老金支出5萬餘元,老黨員、老隊長發生活補貼支出2萬餘元。村里經常開展“好媳婦”、“好孝子”、“文明家庭”評比活動,配備一支聯防隊、健全一支調解隊伍,近年來未發生民轉刑和惡性刑事案件。發揮圖書室、籃球場、桌球、桌球、活動室、宣傳櫥窗、老年活動室等場所的作用,還請外地文藝團隊來村演出,發揮本村舞龍隊的優勢,豐富全體村民的文化生活。龍南村黨委、村委會經過努力工作,曾獲得江蘇省“衛生村”、蘇州市“先鋒村”、蘇州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吳江市“村民自治模範村”、吳江市“文明村”、吳江市“星級協會”、吳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創建四有四好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高橋鎮龍南村
龍南村位於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西南。全村轄有三十九個村組,總戶數為808戶,人口3168人;耕地面積3140畝;其中:桑園面積1750畝。是桐鄉市蠶業有限公司原蠶養殖基地,二00七年春秋兩季共飼養原蠶550張,生產“絲源”牌蠶種35萬張。二○○七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7500萬元,飼養原蠶收入347.8萬元,村級經濟收入80萬元。面對新時期的農村工作新特點、新要求,龍南村始終把開拓創新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為適應信息化、網路化的發展需要,建立農村村級網站勢在必行,它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隨著信息化、網路化建設的推進,農村工作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前進動力
3、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丈亭鎮龍南村
村情概況
龍南村位於丈亭鎮西南部,東接匯龍村,南臨姚江,隔江與陸埠鎮相望,西至餘姚城區鳳山街道,北連龍豐、匯頭村。村域面積3.61平方公里,村委駐地湖田灣,距鎮政府約3.5公里。現有人口2210人,809戶,分布在應王、湖田灣、錢家埠等13個自然村中。村建立黨支部,有黨員75名。村貌地形由西向東順姚江延伸,耕地面積1965畝,山林面積1476畝。蕭甬鐵路橫貫全村,在村偏西處設有一小站蜀山站,應王自然村南面姚江口設一渡口蜀山渡,村西北緊靠龍山。龍山南麓建有甘露禪寺,山腳留有永樂寺遺址。主要河流為龍山浦、鐵路河、西上橫河等10多條,沿鐵路兩側臨姚江一帶地勢低洼,建有排澇站、翻水站各2座。2005年底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9億元,第三產業產值41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245元,村集體收入72萬元,村集體資產總額303.73萬元。
村史沿革
2001年4月行政村撤併,龍南村由丈亭鎮原應王、湖田灣、錢家埠3個行政村合併而成。因村位於龍山南面而命名。原應王村,村民以應、王兩姓氏為主,村以此得名。原湖田灣村,相傳此地龍山腳下有一湖,叫龍湖,湖中有一塊小田,村因此得名,村民以張、陳兩姓為主。原錢家埠村村民以錢、葉兩姓氏為主。民國至解放,三村均隸屬慈谿蜀山鄉。1954年10月,隨丈亭區劃歸餘姚,屬龍山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龍山管理區龍南核算單位。1962年,核算單位撤消,成立大隊,原三村分別為應王大隊、湖田灣大隊和錢家埠大隊。1978年10月龍山公社改名匯頭公社,三大隊隸屬匯頭公社。1983年8月建立匯頭鄉政府,大隊撤消改為村,建立應王村、湖田灣村和錢家埠村。1989年匯頭鄉與梅溪鄉合併,更名梅溪鄉,三村隸屬梅溪鄉。1992年撤區並鄉,三村併入丈亭鎮。2001年並村,為龍南村,至今。
產業經濟
解放前,村民以農耕生產為主業,糧食栽培因自然災害侵襲和生產條件低下,產量不高,沿姚江一帶作物時常遭洪澇浸淹,龍山腳下土壤貧脊,村民收入微薄,生活艱辛。解放後,政府號召民眾組織起來,興修水利平整土地,推廣科技,糧食產量年年提高,這一帶曾經成為丈亭區糧食生產的主要區域之一。改革開放以後,鄉鎮政府和村組織鼓勵村民調整產業結構,原來單一的種植結構起了根本性的轉變,花卉苗木和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全村產業結構調整面積達到畝,其中村民王禮逵興辦的“甬舜蘭莊”,成為丈亭鎮的重點農業特色基地,其“甬舜”牌蘭花系列遠銷滬杭甬等地。除此之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村辦企業興起,並帶動了全村民營企業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奮鬥,村內已有各類企業128家,行業和產品格局為五金軸承、塑膠構件和油泵配件,基本形成較有特色的村級塊狀經濟。至今,一部分企業已經成為規模企業,進入餘姚和丈亭鎮的工業園區。其中,餘姚康天軸承有限公司是丈亭鎮最早利用網際網路銷售的企業,產品遠銷歐美地區,目前年產值達到6200多萬元,年出口總值達到3000多萬元。還有寧波中聯電器有限公司也是從一家民營小企業發展成為規模企業的,年產值1000多萬元,出口600多萬元,產品以電器塑膠構件為主。2005年底,全村實現工業總產值1.39億元。
社會事業
解放前,村民習慣流向餘姚城區,主要通過姚江水路和石板小道行走,交通條件極差。解放後,蕭甬鐵路通車,村民大多在蜀山火車站乘車出行。改革開放以後,道路交通建設不斷加強,上世紀九十年代,61省道建成通車,村內道路有了明顯改善,去年開始又啟動建設了沈家——蜀山的“村村通”公路。目前,連線省道,通往鎮區和村內各自然村之間的道路都貫通,並逐步進行硬化、綠化、亮化。解放前,在蜀山廟建有一所私立學堂。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立龍山國小,後擴建成龍山中心國小。2002年龍山國小和匯龍國小合併,在村中心建起新校舍,起名龍南國小,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村學齡兒童都在此入學。村在湖田灣、應王各建衛生室1所,有鄉村醫生2名。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村民可享受大病住院醫療保險。全村開通有線電視、程控電話,村民用上自來水。村內還建有農貿市場1個,方便民眾生活。全面開展環境整治活動,消滅露天糞缸,建造公廁座。實行河道保潔和垃圾清運、環衛長效管理制度,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建立和實施社會保障制度,全村200多名被征地農民享受養老保險。
風景名勝
甘露禪寺。位於湖田灣村西側、龍山南麓山腰上,初建於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初以山命名為“上福龍山寺”。至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賜“甘露院”。曾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兩次重新修建。1956年因建餘姚人民大會堂撤毀。1994年,民間籌資重建,1996年經餘姚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甘露寺藏於青松修竹綠蔭叢中,寺門朝南面對姚江,遙往南山屏障群峰,如龍搶珠,往北仰視,龍山石崖絕壁千尺,綠嶂百重,美不勝收。該寺歷來為鄞西著名禪寺,故有“鄞西小靈峰”之稱,與鄞東大靈峰寺東西呼應。元代文豪柳貫曾作《上福龍山古蹟記》論述龍山風光及禪寺修建史實。出寺沿山道往西300米處,現存永樂寺遺址,初建於南宋淳裕年間(1241年),曾與甘露寺一樣齊名,清初餘姚先賢黃宗羲曾為其撰寫《永樂寺碑記》,流傳至今,今寺已毀。
4、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橫河鎮龍南村
龍南村地處橫河鎮南部,三面環山,環境優美,是遠近聞名的楊梅之鄉、花卉之村。近年來全村以提高村民素質,塑造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環境整潔、文化繁榮、安定有序的村莊形象為目標,獲得了寧波市文明村、慈谿市綠色村莊等多項榮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