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隸屬於山東省齊魯大學的專事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的研究機構。經費來源於美國哈佛大學和中國燕京大學聯合組成的哈佛燕京學社。1930年在濟南成立﹐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時隨齊魯大學的撤銷而結束。

隸屬於山東省齊魯大學的專事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的研究機構。經費來源於美國哈佛大學和中國燕京大學聯合組成的哈佛燕京學社。1930年在濟南成立﹐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時隨齊魯大學的撤銷而結束。
該研究所是根據當時文學院教授欒調甫的倡議﹐在文學院院長林濟青的支持下創建的。1925年﹐欒調甫應聘到齊魯大學任教﹐他進行國學教學改革﹐又構想國學研究改革與國學教學同時進行﹐這一構想深受學生歡迎。1929年﹐林濟青得知美國美孚公司經理捐款贊助研究漢學﹐但當時齊魯大學苦於師資貧乏﹐經費短絀﹐不能取得教育部立案﹐而美孚專款專用﹐無法挪用於全校﹐欒調甫提出組建國學研究所的倡議﹐以國學研究溝通經費來源﹐延聘師資﹐既利教學﹐又利研究﹐可解決人材和經費困難﹐齊魯大學立案﹐成為正式大學。林濟青支持這一倡議﹐委任欒調甫為該所主任﹐聘請舒舍予﹑郝立權﹑余天庥﹑王敦化﹑范迪瑞等學者執教兼從事研究﹐一時人才濟濟﹐為國學研究所的極盛時期。
1936年﹐欒調甫任教山東大學﹐一些研究員他去﹐張西山主持研究所工作。1937年﹐研究所隨校西遷成都﹐又聘請顧頡剛等學者入所。因環境條件較差﹐研究所逐漸衰落。抗戰勝利後﹐齊大遷回濟南﹐欒調甫潛心文字學研究﹐研究所主任由文學院院長吳禹銘兼任﹐由於經費枯竭﹐勉力維持﹐直到結束。
該所根據建所初期制訂的計畫﹐從古物採集﹑書本採集﹑實地調查﹑工具設備四項著手﹐以達到總體研究的目的。主要研究人員身兼教研二職。建所兩年即出版了《國學彙編》第一冊(1932)﹑第二冊(1934)﹐均為欒調甫主編﹐以優異的成果為哈佛燕京學社所承認。研究所的興辦提高了該校的國學教學水平﹐培養出一批國學研究人才﹐擴大了齊魯大學在國內外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