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13所新教大學和天主教會的輔仁大學,討論的內容限定於教會大學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教學和研究,也就是20世紀以後人們習稱的國學。本書將按歷史順序展開論述:第一,將考察早期傳教士、教會學校到教會大學究竟是如何對待中國文化的;第二,分析它們的教學和研究政策前後所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第三,將具體地探討各個教會大學在國學研究方面所開展的活動,它們的成績和它們的局限,以及一些著作學者的活動;第四,將討論以國學教研為重點的,教會大學適應中國社會的努力及外在政治因素對學術發展的影響;最後將回顧對教會大學學術遺產的評價。在研究資料方面,本書儘可能利用這些大學的原始材料,其中包括了檔案、檔案資料選輯、各校出版物、曾在教會大學工作過的學者的論著以及當時報刊關於教會大學的報導。
目錄
總序一
總序二
導言
第一章 源頭:早期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研究
一 近代以前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研究
二 晚清傳教士對中國的考察
三 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看法
四 傳教士研究與在華教會教育的關係
第二章 晚清教會大學的教育方針:西學為體?
一 教會中國小的中國經書教育
二 傳教士對經書教育的討論
三 西學衝擊中學:教會大學中的中國文史教育
四 晚清的教育改革及其對教會學校的影響
第三章 衝擊與反應:民初教會大學國學教育的改革
一 民國中國學術近代化的新趨勢
二 在學術變革的潮流邊徘徊
三 非基督教運動對教會學校的批評和教會學校回應
四 立案前後的變化
第四章 燕京大學國學教育與研究的崛起
一 燕京的領導人物
二 哈佛燕京學社與燕京的關係
三 二三十年代燕京的國學教師
四 國學教育與學生的畢業論文
五 燕京的幾種國學研究出版物
六 兩個重點:洪業和顧頡剛的研究事業
七 中外學術交流
第五章 輔仁大學:以國學為重點
一 中國人參與創辦的教會大學
二 國學系所在輔仁大學結構中的地位
三 輔仁的師資
四 三十年代輔仁的國學教育
五 戰關輔仁國學研究的幾個重點
六 面向中外的學術出版事業
第六章 三十年代教會大學的國學熱
一 潮流和壓力
二 國學成為研究重點:與哈燕社有聯繫的其他六所大學
金陵大學的中國文化研究所
齊魯大學的國學研究所
華西協會大學的國學研究
嶺南大學的中國文化研究
福建協和大學的中國文化研究
華中大學的中國文化研究
三 平衡國學教育:長江下游的幾所大學
……
第七章 抗戰時期教會大學教育與研究
第八章 大變動時代的學人與學術
第九章 新政治與舊學術
第十章 結論
附錄 教會大學的部分國學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