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崇義縣思順鄉境內,地處南嶺山系與羅霄山脈交匯區的諸廣山,總面積17105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7.6%,保存有南嶺山地區原生性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的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

歷史沿革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7年江西省崇義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齊雲山縣級自然保護區。

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其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2年1月21日國務院批准將齊雲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水文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溪河縱橫,河流密布,2km以上的河(溪)流有13條,累計長度70.4km。各河流名稱及長度分別為:新地河12.5km,桶江河8.5km,十八壘河7km,冬瓜坪河6km,均源河5.2km,橫河、楊柳洞河、諸廣山河各5km,大水坑河4. 5 km,雪竹窩河4.2km,茶坑河3km,石盤山河2.5km,正井河2km,上述河流均匯入上猶江後入章江、贛江。這些河流的年總徑流量約4.3億m³,平均流速2.11m/秒,平均水面寬8.03m,平均水深1.0m。由於區內人類干擾較少,水質均為Ⅰ類。

地質地貌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海拔最低為300m,最高為2061.3m,即齊雲山頂峰,為贛南最高峰,江西第四高峰,相對高差達1761.3m。區內群山疊起,溪河縱橫,超過海拔1200m的山峰有35座,其中1500m以上有18座。地貌形態類型以山嶽型中山-亞高山地貌為主體,次為中低山地貌;地貌成因類型以花崗岩山嶽地貌為主,主體屬於構造切割侵蝕+流水浸蝕+風化剝蝕地貌,少量堆積地貌。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地處華夏板塊、南嶺緯向構造帶與羅霄經向構造帶的結合地段,區域構造型式呈“⊥”型特點。區內地層出露有新元古代震旦系至早古生代寒武系、奧陶系海相沉積變質岩系(淺變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系,少量第四紀鬆散堆積物沿沖溝水系或底窪(凹)地零星分布。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內岩漿岩以中生代燕山期花崗岩為主,次為早古生代末的加里東期花崗岩。岩石類型多樣,有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鉀長花崗岩等;還有比較發育的脈岩,如偉晶岩、細晶岩、輝綠岩等。廣泛出露、複雜多樣的內部岩漿岩,組成了羅霄山脈中段諸廣山複式岩基的一部分,該岩基分別有加里東期的中酸性岩石,燕山中晚期的酸性、酸鹼性岩漿岩,鹼長花崗岩。區內岩漿活動劃分為加里東和燕山兩個鏇迥。

區內重要古生物化石有寒武紀的海綿骨針、三葉蟲、腕足動物化石,奧陶紀的筆石動物化石,泥盆紀的腕足、時代最老的魚類及植物化石等。崇義地區奧陶紀筆石動物群十分豐富,筆石序列完整,與大洋洲和北美洲同期筆石動物群關係密切,而與歐洲同期筆石動物群迥異,屬於典型的太平洋筆石動物群。

氣象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屬中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遲秋早,春夏冬3季濕潤,秋季乾燥,光照適宜。山地立體氣候明顯,從山麓至山頂相當於橫跨亞熱帶和溫帶兩個氣候帶,加之獨特的地形地貌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使得保護區在溫度、降水和光照等氣象要素隨海拔的升高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規律。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年平均氣溫為9.5~17.8℃,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年中各月平均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海拔500m以上山區,7~8月平均氣溫低於25℃,相當于山麓崇義縣城5月、9月的平均氣溫;以平均氣溫≥22℃為夏季的標準,則自然保護區海拔1000m以上無夏季,海拔800m—1000m地區有夏季但無高溫。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無霜期根據海拔高度的不同變幅比較大,海拔300m以下,平均為268天;海拔2000m以上,平均為183天,山頂和山麓相差近80餘天。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年平均降雨量1568.7mm。全年最大降雨量以海拔415m的關田為最大,海拔610m的雞公壩年降雨量最少。

區域範圍

江西齊雲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西南邊陲崇義縣西北部,地處湘贛兩省界山——羅霄山脈的南端,南嶺山地北坡,屬中亞熱帶東部濕潤型季風氣候區。齊雲山是羅霄山脈南端諸廣山脈主峰,海拔2061.3米,為贛南第一高峰。齊雲山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4′37″—114°07′34″,北緯25°41′47″—25°54′21″,總面積17105公頃。

保護目標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現已記錄高等植物270科1031屬2843種,占全省高等植物總數的55.9%;脊椎動物34目101科394種,占全省脊椎動物總數的46.6%,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0種。保護區還保存有長苞鐵杉、大果馬蹄荷、五列目、天目紫莖、伯樂樹等眾多特色植物群落,其中長苞鐵杉總面積608.5公頃、總數量超過27萬株,極為罕見。此外,保護區還是中國候鳥中部遷徙的重要驛站之一,每年數十萬候鳥南遷北返途經此地。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高等植物2843種,隸屬於270科1031屬,其中種子植物178科847屬2422種(裸子植物9科17屬20種,被子植物169科830屬2402種);蕨類植物40科85屬229種;苔蘚植物52科99屬192種。在種子植物中,人工栽培52科97屬139種,天然分布168科784屬2256種(裸子植物7科7屬10種,被子植物161科777屬2246種)。鑑定出大型真菌40科87屬182種。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天然分布的植物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Ⅰ批,1999年)有17種,其中一級3種,二級14種。這些種類隸屬於17科17屬,其中蕨類植物2科2屬2種,裸子植物3科3屬3種,被子植物12科12屬12種;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批)的種類有20種,其中瀕危1種,漸危9種,稀有10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2007)的有3科72種,其中蘭科最多,計74種;列入《IUCN物種紅色名錄(2007)》的有20種,其中瀕危5種,易危8種,低危7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7)的有88種,其中瀕危13種,易危37種,近危38種。江西省級重點保護植物(2005年)有140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53種,隸屬於紫金牛科、蘭科、芸香科3科,以蘭科植物最多,達51種;二級保護23種,隸屬於松科、冬青科等15科,以杜英科(6種)、松科(2種)、千屈菜科(2種)、木蘭科(2種)四科較多,其餘科均只含1種;三級保護65種,隸屬於觀音坐蓮科、三尖杉科、杜鵑花科、殼斗科、百合科等34科,以樟科(8種)、木蘭科(8種)、殼斗科(5種)、山茶科(4種)、蝶形花科(4種)、金縷梅科(3種)等6科,這些科所含種類超過所有三級保護種類的一半。

按中國植被分類系統及分類原則(中國植被編輯委員會,1980),齊雲山自然保護區的植被類型歸納為4個植被型組(vegetation type group),11個植被型(vegetation type),70個群系(formation)。按中國植被區劃(江西森林編委會,1986),齊雲山自然保護區所處的位置是:Ⅳ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ⅣA東部(濕潤)常綠闊葉林亞區域→ⅣAii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 ⅣAiib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部亞地帶→I-ⅣAiib-2南嶺山地丘陵栲、楠、阿丁楓(蕈樹)林、松杉林區 →ⅣAiia-2(14)桃江中游、貢水上游丘陵栲、楠、松杉林亞區(桃江、貢水丘陵森林亞區)。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植被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各有特徵。①在水平分布上,地帶性植被中亞熱帶東部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分布最廣、面積最大,主要分布於保護區楊柳洞、桶江、橫河、冬瓜坪和上、下十八壘,針葉林則主要分布在陡峭的山脊、梁頂,林下灌木和草本層植物的分布也表現出水平方向上的差異。②垂直分布規律不甚明顯,但仍可劃成幾個垂直帶,依次是毛竹林(400-1100m)——常綠闊葉林(400-1200m)——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1000-1500m)——針闊混交林(1300-1600m)——山頂矮林(1600-1800m)——山地草甸(1800m以上)。齊雲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97.6%,其中核心區97.8%,緩衝區98.1%,實驗區96.7%。

動物資源

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動物資源豐富,有脊椎動物34目101科394種,其中哺乳類8目20科45種,鳥類17目54科257種,爬行類3目11科48種,兩棲類2目7科24種,魚類4目9科20種。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46種,珍稀瀕危動物57種。已記錄陸生貝類37種,隸屬於10科18屬;蜘蛛28科73屬171種;昆蟲18目162科824屬1168種。

管理措施

針對森林這一生態環境的主題進行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生態建設與生態保護並重,遵循自然規律;同時,加大林相改造科研投入,有計畫有步驟地改造人工純林,增加闊葉林和混交林的比重,改造林相,恢復和提高林分質量。

開展野生生物資源的本底調查並制定保護規劃,切實保護其物種的多樣性、遺傳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多樣性。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離體保存相結合的方式保護珍稀、瀕危物種,防止物種滅絕。儘可能地降低旅遊開發經營給野生生物造成的生存威脅。

生態價值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齊雲山保護區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區域,區內既有大量保護較為完好的南亞熱帶植被類型,又是中國中亞熱帶東部森林植被類型保存比較完整的地域,常綠闊葉林生長尤為繁茂,是野生動植物理想的棲息繁衍場所和中國中部夏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更是瀕危動植物和許多孑遺植物的避難所。保護區內生態系統組成成份複雜,類型豐富,物種相對豐度較高,珍稀和地域性植物群落多,保存有重要的長苞鐵杉、福建柏、五列木、天目紫莖、舟柄茶、伯樂樹、蘭科植物等原生群落,以及分布廣、面積大的大果馬蹄荷、南嶺紫荊、秀柱花等南嶺山地特有植物群落。

因此,齊雲山保護區既保留有南亞熱帶部分森林生態系統的特徵,同時又具有十分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是兩個區域生態系統的交匯和過渡帶。同時,保護區還是中國中部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齊雲山保護區對研究物種起源和進化、遺傳規律、動植物分類、生物地理學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也是開展科普宣傳和教學實習的良好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