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解剖
鼻眶篩區又稱為鼻眶篩複合體,位於面中部的中央偏上,其骨性結構由鼻骨、淚骨、篩骨、上頜骨、額骨構成,各骨相互交錯構成一個火柴盒樣的結構,相對脆弱。當外力作用於鼻眶篩前部的支架時,支架塌陷向後向外移位,出現內眥距增寬、鞍鼻畸形,還可能並發額竇骨折、前顱凹骨折、眼球損傷等。
篩竇小房之間由極薄的骨片隔成蜂窩樣結構,脆而易碎。篩竇的血供由篩前動脈和篩後動脈供應,外傷可導致血管撕裂,發生眶內出血。額竇位於眉弓後方的額骨內外兩層骨板之間及篩竇的前上方,借鼻額管開口於中鼻道,鼻眶篩區骨折可累及鼻額管導致額竇引流不暢而患炎症。
內眥韌帶牽拉上下眼瞼,利於淚液的收集與排泄,並對眼輪匝肌的附著穩定性及開閉眼運動起到支持作用。內眥韌帶損傷鬆脫,可造成遠內眥畸形、內眥圓鈍、溢淚等。淚道是鼻眶篩區另一個重要的軟組織結構,鼻眶篩區骨折可壓迫或離斷淚道,傷後出現溢淚、淚囊感染等。
疾病分類
Markowitz(1991)將鼻眶篩骨折分為三型:
I型:中央骨段整塊骨折,無移位或輕度移位,內眥韌帶未剝離。治療以復位骨折為主。
II型:中央骨段部分粉碎、移位,但內眥韌帶未從骨片上剝離,骨折經復位後可以用接骨板固定。
III型:中央骨段粉碎性骨折,內眥韌帶剝離。中央骨段需要植骨重建,內眥韌帶需要重新附著。
疾病原因
大部分鼻眶篩骨折是由機動車交通事故造成。
疾病診斷
除了局部損傷之外,還應關注全身其他部位損傷的情況,重點是顱腦、眼球受傷的情況,如果可疑顱腦和眼部損傷,及時請神經外科和眼科醫生會診。
1.病史
向病人或家屬了解具體受傷情況,是否存在傷後昏迷史等。
2.臨床表現
骨折急性期表現有鼻出血、鼻背和眶周瘀斑,眶周和結膜下出血。腫脹消退後,可出現眥距增寬、內眥角圓鈍、鼻樑塌陷、鼻尖上翹等畸形。當伴發顱底骨折時,可發生顱腔積氣、腦脊液漏。部分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嗅覺喪失、眼球內陷、眼運動障礙及復視。
內眥韌帶是否鬆脫可以通過“眼瞼牽拉試驗”檢查,如果內眥韌帶失去弓弦樣繃緊的感覺,說明內眥韌帶鬆脫。
3.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明確骨折診斷,並作為法醫學的證據,還可指導制定手術方案。
(1)平片 X線平片象華氏位、柯氏位、鼻骨正側位等用於觀察鼻眶篩區骨折,雖能提供一些信息,但不夠細微和全面。
(2)CT 軸位、冠狀位等二維CT圖像結合三維重建圖像可以明確鼻眶篩骨折診斷,並觀察眼眶、篩竇、額竇等部位骨折細節。
疾病治療
當顱腦傷情得到控制後,應儘早手術。早期手術的重點內容包括:復位和固定中央骨塊及內眥韌帶;重建眶壁,恢複眼眶容積;植骨重建外鼻支架,恢復鼻外形。
(1)中央骨段的復位與固定 通過復位骨折片、修補骨缺損和堅固內固定完成中央骨段的重建。
(2)內眥韌帶懸吊 將內眥韌帶懸吊固定在淚後嵴的後上方。如果雙側韌帶均需懸吊,則可對穿結紮固定。
(3)外鼻骨性支架重建 大部分鼻眶篩骨折需要植骨重建鼻骨性支架。I期植骨重建可以有效地減少軟組織瘢痕化所繼發的畸形。
(4)額竇骨折的處理 尤其注意鼻額管的損傷,根據額竇骨折的具體情況選擇單純骨折復位固定、額竇填塞、額竇顱腔化等手術。
術後注意事項
術後根據損傷和手術的情況套用抗生素3天左右。抗生素可選擇青黴素類、頭孢類抗生素或克林黴素等。術後觀察視力情況以及眼球內陷、復視改善的情況。術後CT檢查明確骨折復位的情況。術後患者遵醫囑進行複查建議,並進行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