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鼻息肉病發生於36%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患者,7%支氣管 哮喘 患者,0.1%兒童及大約20%囊性纖維病(cystic fibrosis)患者,此外多種病理狀態,如變應性或非變應性鼻 鼻竇炎 、Churg-Strauss綜合徵(變應性血管炎)、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慢性纖毛運動障礙綜合徵、Kartagener綜合徵(右位心、 支氣管擴張 、鼻竇炎三聯征)、Young綜合徵(垂體性 糖尿病 )、免疫缺陷症、鼻孢子菌病、Wegener肉芽腫等均與鼻息肉病的發病有關[1,2]。經統計學分析,非變應性哮喘比變應性哮喘患者更易發生鼻息肉病(分別為13%、5%,P<0.01)。手術治療術後復發率約為40%。Settipane還提出了有利於標準化診斷、治療及增加科研可比性的鼻息肉病的臨床分類系統,首先將鼻息肉患者分為單側或雙側鼻息肉,再根據鼻腔刮片分為嗜酸粒細胞浸潤為主或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兩亞類,還可按照是否合併有阿司匹林耐受不良、變應性 鼻炎 、變應性鼻竇炎等進一步分類。此外,復發性鼻息肉、鼻息肉起源的解剖部位、是否合併有骨質破壞及免疫學檢查異常均可在此分類系統中表示出來。在50例鼻息肉病患者中7例(14%)的家族成員中有鼻息肉病病史(1~3例),28名對照組中卻未發現1例,表明遺傳因素在鼻息肉病的發病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3]。Larsen套用鼻竇內窺鏡在31例住院連續死亡的屍體中檢查發現:13例屍體中有27個鼻息肉,其中8例為單發,5例為雙側多發。27個鼻息肉中,19個(70%)發生於竇口、隱窩和裂隙;6個發生於前篩房裂(anteriorethmoidalcleft);4個發生於後篩房裂(posterior ethmoidal cleft);4個發生於額隱窩;4個發生於上頜竇;1個發生於蝶竇口[4]。除黑猩猩外,鼻息肉病只見於人類,所有種族均有發病,常見於男性。鼻息肉病極少見於2歲以下幼兒,兒童鼻息肉病多與囊性纖維病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