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微風起,掌節無為道
鼓掌派以鼓掌為宗旨,以發揚鼓掌精神為原則,兼收並蓄,獨立自主。鼓掌派成員應為他人鼓掌,為自己鼓掌,奮進,無為,喝彩。為他人鼓掌是為他人喝彩,鼓舞是重要的,但不是放任,鼓勵是必要的,但不是任你風起雲湧,我自清風朗月。雖說無絕對之錯對,但是原則之上,規則之下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句鼓勵的話語或許會冰釋前嫌,或許會心莞爾一笑會使誤解頃刻間瓦解,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留冰下難,艱難坎坷的道路上總是會有怪物當道,總是會有妖魔阻斷前進的路,一把利器,足以衝破險阻,奪取真經。
熱情地給別人以讚揚,真誠地給別人以掌聲,是撫慰人靈魂的一絲溫情,是融化人際齟齬的一束陽光,是淨化生活環境的一縷清風。任何一個表情都是一句無言的話,任何一個臉色都是一個詮釋心情的玻璃鏡,自己看不到,別人看的到,蔑視、仇恨、中傷、包袱、無視、漠視、厭惡或是支持、鼓勵、友愛、團結、諒解、關心、幫助,多彩的世界,多彩的聲音,多彩的夢想,多彩的現實,一片掌聲,一片掌聲。別人需要幫助時,伸一把手,別人身處困境中時,援助一下。生活中不能沒有掌聲。經驗告訴我們,那些自卑感強、猜疑心重、仇恨感深的人,在孩童時代往往缺少讚揚和掌聲的溫暖,是冰寒的長期侵蝕風化了他們的健康心靈。很難想像,現實生活要是缺少了掌聲,人們將如何面對那一片冷漠的世界。
詳細信息
掌聲是催人奮進的“奏鳴曲”。什麼時候開始掌聲成了一種標誌,鼓掌成了一種範式,沒有誰去考證,似乎也無法考證。然而源頭的鼓掌肯定是發乎內心的一種舉動,掌聲成了讚賞、認同與激勵的標誌,是主客雙方達到共鳴的一種膠著狀態,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狀態,也是“發乎情止乎禮儀”的文明行為,是個人的思想傾向藉助於外在動作而表達的行為。後來,鼓掌被深諳謀略的政客們竊取並改變了它最初的用意,掌聲成了蠱惑人心煽動民意的手段,掌聲被一種外在的誘使成為對某一種政見的認可與擊賞,當鼓掌訓練有素而成為條件反射的時候,我不知道掌聲還有什麼價值,鼓掌還有什麼意義。 鼓掌派是要發揚鼓掌精神,尋找最純真的掌聲,尋找消失了的掌聲,屏棄形式,尋找內心的真摯。主席台上的報告人,每每講到報告的重要段落、興致的精彩之處或報告瀕臨結尾的時候,總要習慣地清一清嗓子,以更響亮的聲音、更高昂的語調,讀出應有的或超出原文十倍的氣勢來,台下的代表們自然意會到這種氣勢是急需要鼓掌的,於是,雷鳴般經久不息的掌聲驚天地泣鬼神。鼓掌的人們那么興高采烈,那么氣壯山河,那么步調一致,這掌聲是真正出於責任發於內心,還是良心的被迫的激發與衝動?我不知道這掌聲里摻了多少水份。
掌聲代表著一個開啟新時代的信心與力量,抑或是一種習以為常的舉動,只有一個勁地鼓掌表示自己的赤膽忠心,這就是鼓掌本身的意義。沒有誰去反思這種鼓掌的潛在背景,是領導的報告需要鼓掌,是別人鼓掌我便鼓掌,哪怕心裡產生了一瞬間違心的火花,那火花還是被會場的莊嚴肅穆與神聖的氛圍頃刻間化解得煙消雲散。
我們處在數位化時代,數位化的結果是物慾化,技術主義的背後工具主義在泛濫,急功近利的風潮使人們不斷地墜入世俗化的深淵。文化界人士面對世俗之洪流,有的在墮落,並美其名曰享受生活,有的在觀望,觀望者搖擺不定,有的在堅守,堅守這種靈魂工作的價值與意義,他們認定痛苦與物慾絕緣,他們自命清高不需要掌聲來摻合。
當所有的人都伸出手來為亂七八糟的東西鼓掌的時候。我們精神層面的純粹與守望、高潔與清雅、沉默與思索,便會大打折扣。高高在上的講話中有一種蠱惑,掌聲里有一種役使,對於這種模式化標準化的習以為常不曾審視的政治生存的伎倆,改變是必要的。
當人們血脈噴張大呼小叫著為歌星而熱烈鼓掌的時候,人類的精神貴族只能將道義與良知深埋在心底,踉踉蹌蹌地走向世俗的邊緣。這年頭,人們變得越來越寬容,人們也越來越不吝惜自己的掌聲與眼淚。大度寬容是對,泛濫是片面了。
掌聲是珍貴的。
念誦鼓浪微風起
掌節無為道
尋求無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