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蓋圓壺

鼎足蓋圓壺

此壺乃福建漳浦出土,壺身紫砂顆粒突出,造型新穎,是時大彬留世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鼎足蓋圓壺鼎足蓋圓壺

高:11cm
口徑:7.5cm
現藏:福建省漳浦縣文化館藏
朝代:明代
材質:紫砂
發現年份:1987年

形態特徵

壺通體呈栗色,略帶黃,布滿梨皮狀小白斑點,器蓋尤為明顯。豐肩,直頸,下腹漸收,平底,假圈足。曲流裝於器腹正中,圓孔。柄體圓,內壁線條足卵形。蓋口嚴密。蓋的弧面上倒立三隻扁鼎足,足外側呈外撇的弧線,內側為兩個連弧。器底有單行豎排“時大彬制”陰刻楷書款識,刀法嫻熟有力,字型方正,起筆處多圓折。

出土

此壺1987年7月11日出於於福建省漳浦縣盤陀鄉廟埔村明萬曆年間戶、工二部侍郎盧維禎(1543—1610年)墓中,同時出土有墓志銘等紀年物。壺在出土時蓋圈已有輕度磨損,當為墓主生前使用過的。

作者介紹

時大彬(1573——1648),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後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較多,北京、上海、南京、台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時大彬是宜興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宋尚書時彥裔孫,時鵬之子,生平活動期在明代萬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間。
大彬壺藝在明代就享有盛譽,多見於文人記述。明許次紓《茶疏》︰「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時大彬繼供春之後,創製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製了許多壺式,並培養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展了紫砂藝術。時大彬的早期作品,堅緻朴雅。好仿供春大壺。自從他游蘇州婁東,交接陳眉公諸輩後,制壺風格為之一變。制壺由大轉小。據稱︰時大彬的創作態度極其嚴肅,每遇不滿意的作品,即行毀棄。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當時茶風盛行,對壺藝要求很高。

時大彬一生約八十餘歲,所製作品當數以千計,流傳其廣。有詩為證︰「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明末四公子之一宜興陳貞慧《秋園雜佩》載︰「時壺名遠甚,即遐陬絕域猶知之。其制始於供春,壺式古樸風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後則如陳壺、徐壺、皆不能彷佛大彬萬一矣」。時大彬作品雖多,但流傳存世者極少。至清乾隆年間,時大彬的作品已視為稀世珍寶了。

時大彬距今約300餘年,據後人簡要統計,其存世作品,包括見於著述的不過數十件而已。可見精貴之至。海內外也有許多私家收藏,因無從查考,莫辨真偽,因此暫不統算在內。時壺大多有「大彬」款識,以此識別。
國內現存於公家的,有以下三件時大彬作品︰
六方壺」,紅泥紫砂,系1965年於揚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關專家大多認為是時壺真品。明墓系萬曆四十四年的。「六方壺」現存揚州博物館。壺形制規整,壺底陰文刻「大彬」兩字。
紫砂扁壺」,刻有「源遠堂藏、大彬制」七字。該壺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天香閣壺」,泥色紫黑。壺蓋里刻「天香閣、大彬」五字。壺外觀有大度之氣,雍渾古樸,或認為是時大彬的早期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僧帽壺」。「僧帽」造型,在唐宋以來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見。時大彬借鑑於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壺」稜角分明,線條流暢,精雅獨到。底款「生蓮居大彬」五字。該壺現存於上海友誼商店。

大彬的作品,除茶具之外,還有文房清玩。其顯著的藝術特點之一是自署款識。時大彬早先往往請人代筆署款。在交接許多文人雅士以後,時大彬便揣摩名家書體,發憤苦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時大彬終於寫得一手好字。他削竹為刃,以竹代筆,在壺藝作品上署名。其書法深得許多名士的讚賞。以至於後來把大彬書法作為辨別作品真偽的標準之一。

時大彬兩位高足,李仲芳與徐友泉,師出名門,但創作風格各異。時大彬對有些作品十分欣賞,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號款識。這是紫砂行業的一項「特權」,這是對自己徒弟的技藝的一種認可,也是最高的獎賞。那就有人講︰「李大瓶、時大名」。即李仲芳做的壺,時大彬署的名。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在時大彬的流傳作品中,也有其徒弟之作。但確切是哪一件,俱不得而知了。即便如此,此壺的藝術價值也與時壺等同了,甚至會高出一籌。
「菱花式」壺,有「大彬」兩字楷書款。
六角壺」,底刻楷書兩行,「萬曆丙申時大彬制」。
「為寶儉主人制」底款壺。清張廷濟有「時少山砂壺為蔡少峰賦」。「寶儉堂」為明華亭馬氏室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