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昆明]

黑龍潭[昆明]

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後改稱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位於城北象山腳下,從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昆明黑龍潭昆明黑龍潭
昆明黑龍潭 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四絕”聞名遐邇。所謂“四絕”,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
黑龍潭位於昆明市北郊龍泉山五老峰腳下,雲南農業大學旁。《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清代雲貴總督阮元考證云:“滇池縣有黑水祠,蓋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間為故址,龍神廟乃下遷者”。也就是說漢代的黑水祠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它是雲南第一處名勝古蹟。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裡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後稱“黑龍潭”。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此後,明清兩代,雲南督撫多次對龍泉觀進行修葺,規制不斷完善。民國年間,這裡稱龍泉公園。清代滿族詩人碩慶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短短的十四個字就準確地概括了黑龍潭的主要景觀及自然景色。

景區看點

黑龍潭公園黑龍潭公園
如今的黑龍潭建築分為上下兩個道觀。下觀“黑龍宮”,相傳建於1454年,是一進兩院式建築。外院置有一香爐,其正反兩面都刻有八卦圖,兩個側面是北斗七星圖,這些都是道教用來驅魔避邪的。在里院天井的水池中有一條形態逼真的戲水黑龍雕塑。傳說它就是雲南掌管著興雲播雨的都龍王。龍神廟中還可以看到盤繞在中柱上的黑、黃二龍,以及正壇上供奉的龍王和雷神母電、雨師風伯等一些掌管雨水的神靈。2003年底,黑龍潭公園恢復刊刻了當年林則徐的一副對聯掛於黑龍宮楹柱上,聯語與龍神廟的供奉和氛圍頗為貼切,為黑龍潭公園增添了文史內涵:龍友為靈,流播德澤;泉神化氣,雨潤春山。黑龍宮前面,就是“兩樹梅花一潭水”中的那一潭水。前後兩池池水相通,中間以石橋為界。左邊是渾水潭,它的面積有2600平方米,水深50厘米。右邊是清水潭,有600平方米,平均水深7米,最深處11米,蓄水量4400立方米。它就是黑龍潭。兩池水相連,而水色迥異,涇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陰陽各半的“太極圖”。這主要是因為清水潭的水深,泉水由潭底湧出,所以水色清澈;而渾水潭水淺,加之雨後有泥水順山坡流入池內,故池水渾濁。站在橋上,可以發現一個奇景:“兩池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但現在,渾水潭已經變清,並且大量魚猝死,一清一混,涇渭分明的景觀已不再存在,而具體原因還有待專家考證。

離橋不遠,是四絕之一的“明墓”。它是南明忠義之士薛爾望及全家的合葬墓。薛爾望是明末清初時的昆明一書生。據《明史》記載,順治辛丑(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吳三桂率領清兵追擊南明永曆帝,永曆帝從昆明敗走緬甸。薛爾望看到南明大勢已去“吾不惜以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就攜妻兒媳孫侍女投潭殉節,後人稱之為忠義之士,為其立墓紀念。墓旁原有一紀念亭,名“起雲閣”。閣中曾掛清康熙年間雲南按察使許宏勛撰寫的一副楹聯:“寒潭千載潔,玉骨一堆香。”清末,雲南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也曾撰聯一副,讚揚其品質:“扶一代綱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現在,袁聯懸於黑龍宮中,已是後人所書。薛爾望家原住昆明小東門外薛家巷(現桃園國小所在地)。這裡曾有袁嘉穀題的“明忠義薛爾望故里”碑,此碑現存於黑龍潭碑館之中。

渾水潭北邊山腳下有一石牌坊。坊額正面刻著“龍吟虎嘯”四字,背面刻有“水天一色”四字。坊前有兩個石獅,坊後有兩個石象。佛教里有“青獅獻瑞,白象呈祥”的說法。所以說,僅從這一石坊和“明墓”,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許多寺廟建築都具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點。

石坊後面是上觀“龍泉觀”。山門為“紫極玄都”牌坊。按道教的說法,“紫極玄都”的意思也就是紫微北極大帝和眾神仙居住的地方。走進山門,便見“漢黑水祠”四個大字,據說是清朝雲貴總督阮元書寫的。往後是祖師殿,院中的八卦銅鼎鑄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有篆書28宿名,鼎高1.58米,重2.5噸。說雲南是有色金屬王國,於此可見一斑。
雲南昆明黑龍潭<一>(20張)祖師殿前的石階中央,鑲嵌著一巨大石板,上面雕刻著兩條戲耍夜明珠的黑色雲龍。據說龍所戲耍的夜明珠是由中國古代的軒轅鏡演變而來的,是中華的象徵。“龍戲珠”就表示神龍在保衛華夏大地。殿門前兩邊的牆壁上有兩幅畫。東邊的是青龍吐水,西邊的是白虎望月。青龍、白虎是道教四方之神“四象”中的兩象(另外兩象為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在一些道觀的山門內,常把他們塑為兩尊威武的神將,他們的職責是守衛道觀的山門,就好比佛寺山門前的哼哈二將一樣。

旅遊指南

昆明黑龍潭風景區門票昆明黑龍潭風景區門票
景區分類:人文景觀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門票價格:10元,梅展期間價格略微上浮。

最佳時間:昆明黑龍潭最佳旅遊時間:冬季,黑龍潭內有罕見的大型梅園,稱為龍泉探梅。園內的唐梅相傳由南詔移植過來,同安寧漕溪寺的元梅被認為是雲南最珍貴的古梅。在黑龍潭內,潭以中間的石橋為界一分為二,一清一濁,清濁之水互不相融,據說連魚兒都互不過界,頗為神奇。

交通指南:在昆明市內,可乘9路公車直達公園。在火車北站也有開往公園的中巴。

景區詞賦

昆明黑龍潭公園昆明黑龍潭公園
著名的黑龍潭“三異木”就在祖師殿前。枝幹橫曲的唐梅,相傳為唐南詔時道安和尚手植,為一臥一立兩株。所以碩慶才寫下了“兩樹梅花一潭水”。可惜它們都已相繼枯死了,現在的這株是原唐梅一株的四分之一的枝幹。這株梅樹屬於紅梅,別看它已老態龍鍾,每逢春節前夕數它開花最早,粉紅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襲人。阮元曾寫過兩首贊唐梅的詩: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香吹蒙鳳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玉斧曾遭圖外劃,驪珠常向水中探。只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鐵石心腸宋開府,玉冰魂魄古梅花。邊功自壞鮮于手,仙樹遂歸南詔家。今日太平多雨露,當年萬里隔煙霞。老龍如見三滄海,試與香林較歲華。這兩首詩鐫刻在本觀碑館之中的石碑上。作者以唐梅歷經的歲月滄桑,回顧雲南歷史,充滿了對祖國邊疆神奇土地的熱愛之情。現在,黑龍潭公園在後山上廣植梅樹,有紅、白、綠梅等近90個品種6000餘株,構成一道新的風景,命名為“龍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龍潭梅園占地427畝,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之一。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直插雲表,枝葉茂密,古根盤結,是觀中現存最雄偉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袁嘉穀曾賦《宋柏行》詩云:“風霜飽閱八百載,柏身老矣色不改。問柏何緣老不改,中堅持有性根在。”此詩既讚美宋柏飽經風霜仍生機盎然,又表達了作者高遠的志向,抒情哲理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涵意。明代種植的茶花樹亦在院內。冬末初春,其它茶花尚含苞待放,它已花紅似火,艷如桃花。品種名為早桃紅。“雲南山茶甲天下”。確實,滇中花木,山茶首屈一指,位列雲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明代詩人擔當曾寫這樣一首讚美山茶的詩:“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美麗的山茶冒霜雪而吐艷,寄濃情於清冷,燦如朝霞富有生氣,是其他樹木不能與之媲美的。
唐梅、宋柏、明茶並稱為“黑水祠中三異木”。1961年郭沫若游黑龍潭時曾題詩詠贊:“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驚醒唐梅睜眼倦,襯陪宋柏倍姿雄。崔嵬筆立天為紙,婉轉橫陳地吐紅。黑水祠中三異木,千年萬代頌東風。”此詩現鐫刻碑上立於觀中“明茶”花壇前。真人殿中陳列著明代以來關於黑龍潭的碑刻二十來方,所以此殿又稱“碑亭”或“碑館”。其中一碑鐫刻李君像。唐梅、宋柏的碑刻上,可以欣賞到當年唐梅的鐵骨龍姿和宋柏鐵乾凌霄之態。詠梅詩碑其內容正是前面介紹過的阮元的兩首詠梅的七律詩。此外,還有歷代興修黑龍潭的碑記等大量珍貴的碑碣。詩詞、書法、繪畫、刻工薈萃一亭,不僅是寶貴的文物,也是藝術珍品。最引人注目的碑是道符碑,又稱凸字碑。其實這是一塊凹刻碑。碑文為“萬物茲生”四個大字。其意思概括了道教關於萬物之生於道的創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塊碑的刻工精細,受光後,明暗變幻,使人常發生視感的錯覺,把實際的陰刻凹字型錯認為是陽刻凸出來的。因此人們一般稱它為凸字碑。這塊碑是根據明朝著名道士劉淵然寫下的符籙刻成的。劉淵然(1351年~1432年),明代道士,江西贛縣人,是道教長春派的祖師。他原是全真龍門派的傳人,熟悉符籙和煉丹術。曾得朱元璋和朱棣的寵識封賜,統領天下道教。後忤權貴,被謫來滇。到昆明後,居黑龍潭傳道,創建長春派。由於道教符籙各派統稱正一道,所以說劉淵然是全真教和正一教的雙修道士。他在昆明期間,對發展昆明道教影響極大。龍泉觀北面山巔有一座塔,令人矚目。名“定風塔”,高13米七層八角密檐實心,為塊石壘砌,始建年代無考,清鹹豐二年(1852年)重修過。塔身鐫刻對聯數副,其一云:太極南旋雙鏡月,定風北峙一壺天。龍泉山又名太極山。上聯寫太極山南面清、渾兩潭水宛若兩面映月之鏡;下聯則說此塔似將北來的寒風定住的一把盛天風之壺。黑龍潭公園除了梅園之外,還有桂花園、杜鵑谷、紅楓林,以及竹園、松園、秋園和苗圃等園地。坐落於黑龍潭東面的半山坡蒼松翠柏之中的是烈士陵園,安葬著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烈士,以及王復生、張舫和劉平楷等烈士。墓園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內地及沿海不少單位遷到昆明。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並選定黑龍潭龍泉公園全部宮觀房舍和園地作為所址,昆明市還委聘研究所研究員蔡希陶為龍泉公園的經理。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即新中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不久,國立北平研究院的物理及化學研究所也遷到龍泉公園,這個物理所即後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所長為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今天,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陳列室中,還懸掛著一幅抗戰時期龍泉公園黑龍宮的老照片。照片上黑龍宮門柱上掛著“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的條型牌子。當時西南聯大青年教師吳征鎰經常帶聯大生物系學生來此參觀實習。吳征鎰1958年從北京回到昆明擔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成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