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哈爾濱三中

黑龍江哈爾濱三中

黑龍江哈爾濱三中,是一所久負盛名的省級重點中學,是全國百所名校之一。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圖片

學校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型教師。其中,特級教師8名,高級教師110名,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5名,省級骨幹教師14名,市級骨幹教師66名。

學校目前擁有 92個教學班,約有3500多名學生。學校以分層次教育為突破口,面向全體學生施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展。

近年來,學校的高考成績一直名列全省榜首,重點大學錄取率在 95%左右,每年約有10%畢業生升入清華、北大。今天的三中已成為黑龍江省基礎教育的排頭兵,龍頭學校。未來的三中將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現代化中學。

辦學特色

校 訓 : 敦品勵學 嚴謹求是

校 風: 文明有志 勤奮求實

教 風: 嚴肅認真 一絲不苟

學 風: 刻苦鑽研 勇於探索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追求卓越

育人原則: 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質量、主動活潑、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指導思想: 以德育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教育教學改革為動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

教育原則: 堅持“全面發展、因材施教、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質量”和“主動活潑、發展個性,培養創造能力”。

辦學模式: 即以“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為主體,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特長和教育科研為兩翼”即“一體兩翼”的辦學模式。

培養目標: 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合理、特長明顯、身心健康、服務社會。

辦學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即“四全三特”)。

辦學思路: 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 實現由教育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轉變;達到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的現代化示範性高級中學的目標(即“實現兩個轉變”、“達到一個目標”)

校史長廊

學校圖片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成立於一九二三年十月,初名為中東鐵路普育學校,由督辦王景春創建,校址在南崗原莫斯科商場第二號房(現省博物館內)。

一九二六年八月被東省特別區教育局接管,一九二七年改稱“東省特別區第三中學”,一九二八年遷到現址。“九·一八”事變後,校址被日偽第四軍管區霸占,第三中學併到道外區景陽街的“第二中學”,先後改名為“東省特別區區立師範”、“第二中學”、“第三中學”、“濱江省立哈爾濱市第三國民高等學校”。一九四六年“四·二八”哈爾濱解放後,改名為“松江省立第二中學”。一九五四年三月,遷回現址,校名改為“哈爾濱市第二中學”。一九六四年校名恢復為“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五十年代中期,三中被定為市重點中學。“文革”期間,三中遭到嚴重破壞,“文革”後得到迅速恢復。一九七八年被重新確定為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以後,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管理三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一體兩翼”的辦學模式,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被評為黑龍江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哈爾濱市第 19 — 24 屆勞模單位、國家級文明單位,黨總支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在新世紀初哈三中遷入新校區,國內一流的教學設施,使具有 80 年歷史的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舊貌換新顏。未來的三中,將是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現代化中學。

歷任校長

王景春

張佩瑤

孫紹榮

顏廷超

李松濤

劉崇業

郭憲章

李澤民

滕健

沈果

武敏

陳光敏

趙玉泉

孔玉范

趙文祥

校區情況

老校區 老校區坐落在哈爾濱市中心,位於南崗區果戈里大415號,占地面積17650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2千6百平方米,有古香古色的教學樓,裝備精良的電教實驗樓,功能齊全的藝體樓,典雅嶄新的綜合樓,造型別致的後勤樓,還有圖書館、籃排球館、體操館、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多功能廳等。

新校區新校區位於哈雙公路北段 1.5公里處、占地24萬餘平方米、投資2億5千萬人民幣、建築面積9萬6

學校圖片

千8佰平方米,新校區擁有29082平方米的教學實驗樓、250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6050平方米學術交流中心、8750平方米食堂、9733平方米圖書館、4400平方米的游泳館、11153平方米的藝體中心、2095平方米的鍋爐房、522平方米的變電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