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假面[2020年上映電影]

黑色假面[2020年上映電影]
黑色假面[2020年上映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黑色假面》是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工夫影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影片定檔2020年國慶檔 。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愛倫坡的《紅死病的面具》 。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1、故事以黑死病蔓延的中世紀俄羅斯為舞台。故事的前三分之一,講述了拖布洛夫斯基侯爵的親衛隊長諾維科夫的悲劇故事。為了阻止黑死病的蔓延,諾維科夫奉侯爵之命,對轄區內的村莊進行“控制燃燒”,埋葬死者。事後,侯爵卻擔心諾維科夫及其部下感染病毒,決定把他們拋棄。得知侯爵用意的諾維科夫和35名部下返回城中,卻被拒之門外,強行入城的士兵被子彈射死。

諾維科夫一隊人,在被死亡侵襲的、地獄一般的村莊裡徘徊,一個接一個地死於黑死病。最終,獨自一人的諾維科夫回到城門前,大聲請求殺了自己。伴隨著城中射來的子彈,諾維科夫倒下了。

2、舞台轉移到了城中。與城外的地獄光景迥然不同,城中的舞會一片紙醉金迷。但是人們並非發自內心地享受這一切,只是努力忘掉死亡。城中有著各種各樣的上流階級——貴族、商人、地主、工廠主、醫生、詩人、修道院長、法官、銀行家……這其中,侯爵獨掌大權,用恐懼壓制、統率大家。

夜裡10時,槍殺了諾維科夫的親衛隊長馬布里基,因為被人看穿了他對侯爵反感,以說出禁語“黑死病”的罪名被處以絞刑。人們在侯爵的陰影下雖然口中說著不公平,卻沒人想改變現狀。這時,侯爵夫人不巧患病,人們恐懼著:“莫非城中也出現了黑死病?”

夜裡11時,侯爵的弟弟巴貝爾遊說與侯爵對立的大公貴族離開城內,卻反被這些人逮捕。在被送入地牢的途中,巴貝爾謠傳城中食物所剩無幾,侯爵夫人患了黑死病。被恐懼煽動的人群驚慌失措,依照巴貝爾的指示抓捕侯爵。企圖上前阻止的人被立刻殺死。

3、在為迎接新的指揮者舉行宴會時,侯爵和小丑一起被關進地牢。巴貝爾明知侯爵夫人所患病並非黑死病,但因為害怕人們再聽從侯爵,於是隱瞞了真相,殺掉了知道真相的侍女,甚至殺掉了在場的修道士。

夜裡12時,隨著芭蕾舞者的登台,舞會達到了最高潮。依照之前侯爵的意思準備的芭蕾表演,卻有著猶如怪物一般荒誕的舞蹈動作,觀者一時無語。與此同時,士兵放火燒了侯爵夫人的住所,夫人死去。但上校“夫人絕不是黑死病”的話,喚醒了士兵們的正義感,吊死了與巴貝爾情同手足的煽動者。對夫人之死心懷愧疚的親衛隊長放出侯爵後自殺。

另一邊,芭蕾表演越來越激烈、邪惡、狂亂。此時,戴著黑死病面具的人出現了,憤怒的巴貝爾拿著劍追向他。戴面具的人依次穿過黃色、藍色、紅色、綠色、紫色的房間,最後在黑色房間的大時鐘前停下。腳邊蠕動著被巴貝爾殺死的侍女和修道士。人們看到此景認為這是黑死病造成的,恐懼之下爭先恐後逃向城外。人群中踩踏致死、從城牆墜落而亡者時有發生。一片混亂中,巴貝爾死於侯爵手中。城內被大火包圍。最後的時刻,侯爵和戴面具的人耳語——原來那人正是小丑。

越燃越烈的大火中,響起了凌晨1點的鐘聲。隨即戛然而止。

職員表

出品人王中磊
監製陳國富

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德爾蘇·烏扎拉》時期合作黑澤明的前蘇聯副導演瓦西利耶夫,講述了關於《黑死病的假面》計畫的擱淺歷史。他表示,摘得奧斯卡後,黑澤明表達了希望在蘇聯再拍一部電影的意願,提出了《黑死病的假面》,並表示:“劇本也有了,主演繼續用《德爾蘇·烏扎拉》的尤里·索洛明。”瓦西利耶夫自己也有再次召集《德爾蘇·烏扎拉》團隊的想法,並選定了彼時捷克斯洛伐克的古城作為拍攝地;因為片中騎馬的場面頗多,主演尤里·索洛明也開始了騎馬練習。然而黑澤明返回日本後,日方卻再沒動靜,蘇聯一方也無法再往下進行。第二部合拍片就此擱淺。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電影《黑色假面》來自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劇本遺作,改編自美國作家愛倫坡的《紅死病的面具》。發布會現場展示了黑澤明的寶貴手稿影印本,黑澤明的兒子黑澤久雄也發來VCR,對華誼兄弟和工夫影業給予充分信任和期待。監製陳國富表示 ,他希望由年輕導演來拍攝該片,具體是誰還未公布。王中磊則透露,拿到劇本著作權的時間並不長,沒想到訊息很快就在行業內傳開,有很多導演報名自薦,甚至包括日本一些殿堂級的導演“都追過來”,希望能夠有機會執導。“但我跟國富還是有我們自己的一些想法,雖然不很成熟”。

王中磊表示,拿到《黑色假面》是得益於在日本認知度頗高的畫家呂忠平的牽線搭橋,拿到黑澤明大師的遺作並用中國人的力量跟方式拍攝“是非常不安的”,回國第一時間他就跟陳國富通話,“我相信國富當時也沒有想好怎么辦,但特別棒的是他第二天看了手稿後,就跟我打電話,說願意跟我一起來挑戰” 。

影片評價

劇本改編自愛倫·坡小說《紅死病的假面》,既不是以日本為背景,與黑澤明的作品風格也相差甚遠。此前黑澤明作品中的人道主義、對人類的肯定,被這部劇本蒙上了一道陰影。這齣朝向滅亡、愚蠢的人類亂鬥群像,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悲劇。被黑死病侵襲的村莊的慘狀,也讓人想起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虎!虎!虎!》(1970年)的換導演騷動(由黑澤明換成深作欣二)、後來的自殺事件,乃至電視的普及對電影產業的衝擊,都反映出黑澤明的精神狀態。這部劇本跟之後的《影武者》《亂》一同構成了黑澤明“暗黑期”作品群像。 (新京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