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粉蟲

黑粉蟲

黑粉蟲屬於鞘翅目擬步行科昆蟲,全身顏色呈黑褐色,是一種危害倉貯糧食的害蟲。但黑粉蟲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較為全面,特別是胱氨酸的含量是黃粉蟲的15.6倍,而胱氨酸是節肢動物蛻皮時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是蠍子、蜈蚣、蛤蚧、林蛙、蟾蜍、穿山甲等食蟲特種動物的首選天然營養飼料。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黑粉蟲屬於雜食性昆蟲,成蟲體色為暗黑色,鞘翅上無金屬光澤,觸角末節長度小於寬度,第三節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一二兩節之和,幼蟲呈長圓筒狀。收集黑粉蟲的時間可在每年的5~8月份。

飼養方法

黑粉蟲是一種危害倉貯糧食的害蟲。黑粉蟲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較為全面,是蠍子、蜈蚣、蛤蚧、林蛙、蟾蜍、穿山甲等食蟲特種動物的首選天然營養飼料,我們通過對野生黑粉蟲的收集飼養,總結並掌握了一套切實可行的飼養黑粉蟲的技術。

採集

野生黑粉蟲可在每年的5-8月份。野生黑粉蟲的幼蟲和成蟲白天大多潛伏隱藏在室內外的垃圾或糞堆里,只有夜間才爬到垃圾、糞便表面覓食。黑粉蟲的成蟲體色為暗黑色,鞘翅上無金屬光澤,觸角未節長度小於寬度,幼蟲呈長圓筒狀,成年幼蟲體長約為2.5-3.5厘米。黑粉蟲的發育繁殖周期為200天以上,黑粉蟲的幼蟲約需90多天14次蛻皮才能化蛹,蛹經15天左右羽化成成蟲,成蟲期為90天左右,成蟲約經15天左右開始繁殖,交配產卵,每隻雌蟲產卵約400粒左右,卵再經過15天孵化成幼蟲。幼蟲期較長,約需180天左右。黑粉蟲為恆溫動物,蟲體溫度比外界高10度,飼養溫度應控制在25——30℃之間。

濕度

掌握的好壞最為關鍵,黑粉蟲不耐乾燥對濕度的要求比較嚴格,喜歡生活在空氣相對濕度為60%——75%之間。黑粉蟲幼蟲的增長率主要取決於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為了提高黑粉蟲增長率,發育健壯,成活率高且成本低廉,以混合飼料最為理想。另外黑粉蟲要求飼料的含水量在14%——16%,還應在其棲息場所投餵10-20厘米厚含水分的樹葉或菜葉,如桑葉、槐葉、梧桐葉等。

幼蟲飼養箱

黑粉蟲的幼蟲飼養箱為木箱,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13厘米,放入三至五倍蟲重的混合伺料,將幼蟲放入再蓋以各種菜、樹葉,待飼料吃光後將蟲糞篩出,再放入新的飼料。蛹用幼蟲飼養箱撤以麥麩,蓋上適量菜葉,將蛹放入待羽化。成蟲產卵箱的規格與幼蟲箱相同,只是箱底鑲以鐵絲網,網的空洞以成蟲不能鑽入為度,箱的內側四邊鑲以白鐵皮或玻璃,以防成蟲逃跑,在鐵絲網下墊一張報紙或一塊木板,再撒1厘米厚的混合飼料,蓋一層菜葉保濕,最後將孵化的成蟲放入,待產卵,每隔7天將產卵箱底下的板或紙連同麥麩一起抽出,放入幼蟲箱內待孵化。

⑴幼蟲飼養箱用木箱,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13厘米,放入與蟲重3~5倍的混合飼料,加上各種菜葉、樹葉,待飼料吃光後將蟲糞篩出,再放入新的飼料。

⑵幼蟲飼養箱撒以麥麩,蓋上適量菜葉,將蛹放入待羽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