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
成、若蟲刺吸葉、果實和嫩枝的汁液,被害葉出現失綠黃白斑點,隨為害的加重斑點擴展成片,進而全葉蒼白早落;被害果實風味品質降低,幼果受害嚴重時常脫落。排泄蜜露可誘致煤污病發生。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2-1.3mm,橙黃色,有褐色斑紋。復眼紅色,上、下分離為2對;單眼2個,生於複眼上緣;觸角剛毛狀7節,淡黃色。翅白色半透明,布有不規則的褐色斑紋,翅面被有白色蠟粉;前、後翅均各具1條縱脈。第1、2、5、6、7腹節的後緣有褐色橫帶;第9節大,背面有凹入稱皿狀孔,中間安置有第10節的背板稱蓋片及1管狀肛下片稱舌狀突較長,蓋片較大。雄蟲較小,腹末有2片孢握器和向上彎曲的陽莖。雌蟲腹末有3個生殖瓣:1個背生殖突,2個側生殖突。卵 橢圓形,長0.22-0.23mm,基部有1短柄,直立附著葉上,卵殼光滑。初產淡黃綠,孵化前淡綠褐色。
幼蟲 初孵體長0.25mm,橢圓形,淡黃綠色。觸角絲狀4節;足短壯發達能爬行。靜止後固著不動似蚧蟲,體變褐色,觸角和足均退化,體周圍分泌有白色蠟質物,腹部周緣具16對小突起,並生有長、短剛毛。隨齡增長,體周圍的白色蠟質物增多。3齡初體長0.6mm左右,老熟時體長與蛹殼長相似。
蛹 橢圓形,雌長1-1.2mm,雄長0.8-lmm,黑色有光澤,全體無刺毛,體背多皺紋;殼周緣有整齊的白色針芒狀蠟絲圍繞,蠟絲近透明。
發生規律
約年生3代,多以2齡若蟲於茶葉或落葉果樹1-2年生枝上越冬。寄主發芽後繼續為害、化蛹、羽化。各代成蟲盛發期大體為:越冬代5月中旬前後;第1代7月上旬前後;第2代9月中旬前後。以第3代若蟲越冬。成蟲習性同黑刺粉虱,卵多散產於葉背,l葉上可產數十粒卵。初孵若蟲尋找適宜場所靜止固著為害,不再轉移。非越冬若蟲多爬到葉背上,越冬若蟲多爬到當年生枝上;蛻皮殼常留於體背上,日久多脫落,3齡老熟時體壁硬化,不脫掉而成為蛹殼,於內化蛹。天敵有瓢蟲、草蛉、寄生蜂、寄生菌等。防治方法
(1)加強茶園管理:科學肥水管理,千方百計增強樹勢;適時採茶,並注意修剪老枝。蟲枝,保證茶園通風良好,減少發病。
(2)保護與利用天敵。
(3)藥劑防治。
早春發芽前結合防治蚧蟲、蚜蟲、紅蜘蛛等害蟲,噴灑含油量5%的柴油乳劑或粘土柴油乳劑,毒殺越冬若蟲有較好效果。
生育期藥劑防治,l-2齡時施藥效果好,可噴灑50%稻豐散乳油1500-2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或50%磷胺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6000倍液、25%滅蟎猛乳油1000倍液、20%吡蟲啉(康福多)濃可溶劑3000-40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1.8%集琦蟲克乳油或1.8%害極滅乳油或1.8%愛福丁乳油4000-5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10%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3齡及其以後各蟲態的防治,最好用含油量0.4%-0.5%的礦物油乳劑混用上述藥劑,可提高殺蟲效果。單用化學農藥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