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窯廠

黑窯廠

黑窯廠:是北京宣武區陶然亭公園北大門面對的一條街的名字,因為此地有清朝的一個官窯的緣故而得名。雖說是街,其實是胡同的待遇,不通公共汽車。

簡介

(圖)三聖庵三聖庵

黑窯廠在西城區黑窯廠街,陶然亭公園的北部,窯台的地方,原是一座土山。因所成製品色皆灰黑,有別於其它彩釉、琉璃,故叫黑窯。明永樂帝在北京建造宮殿,修築城牆時,工部衙門設立了5個製造磚瓦的窯廠,黑窯廠就是其中之一。黑窯廠現在大多已是新式的住宅樓,只有胡同北部路東仍保存著一小片古老的建築,那裡便是建於清代的尼姑庵——三聖庵

磚門燒制平常灰瓦、大小開條磚、斧刃磚。康熙三十三年(1674年)因只留和平門外琉璃廠,其餘4廠均撤銷。黑窯廠附

(圖)黑窯廠地圖黑窯廠地圖

近,原有不少名園和大小土山,峰巒起伏。後因磚瓦廠取土,從明永十八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的281年間,黑窯廠北部的土山,幾乎全被挖平,呈現一片廣闊的平川,遂形成現在的黑窯廠街,黑窯廠上建有真武殿三楹,旁有小屋,道人居之,又有靈官閣。坡徑迂迴,盤折而上,名窯台,文人墨客稱其為瑤台。間搭涼棚,設茶館。重陽後葦花搖白,一望瀰漫,宛如秋雪。有春日登瑤台看雪詩。

歷史沿革

(圖)黑窯廠胡同黑窯廠胡同

黑窯廠本來無街,更無街名,到了乾隆年間才定為黑窯廠胡同,解放後改為黑窯廠街。明代建國大興土木之需,在城外建立了五大窯廠,專為朝廷燒制磚瓦,黑窯廠是其中之一;延至清康熙年後改燒民間磚瓦,但已逐漸式微。解放初期,該處僅有八十八座窩棚小屋,當時又有“八十八間房”的俗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