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種子

黑洞種子

黑洞種子是由於“超大質量恆星”上的氫不斷燃燒,使其不得不通過自轉、磁場以及湍流獲得能量,以保持自身穩定,這加速了其核心中黑洞的增長由於“超大質量恆星”積聚了大量的物質,隨後開始在核心形成的“種子黑洞”,這些“種子黑洞”比普通的黑洞大的多,“種子黑洞”隨後不斷快速增長。

基本信息

天文發現

黑洞種子黑洞種子
2016年5月宇宙的“黑洞種子”首次被發現,天文學家已經找到迄今最佳的早期宇宙中黑洞種子的證據,其質量為太陽10萬倍,有望協助揭開超級黑洞的成因之謎。

義大利國家天文台和比薩高等師範學校的研究者使用哈勃、錢德拉及斯皮策3種望遠鏡獲取的數據,才辨別出。研究者發現大黑洞可直接因為氣體雲的碰撞而形成。之後這種黑洞像種子一樣,逐漸長大成為超級巨大的黑洞

科學研究

2009年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稱,宇宙中首個超大黑洞很可能是誕生於許許多多的巨大的蠶繭狀超大質量恆星,並在其中像種子一樣不斷“萌發”增長。這些超大質量恆星可以吸收X射線,並吸引周圍的氣體,使之不能逃逸。

伯格爾曼估算了“超大質量恆星”的形成過程以及其“核心”質量。通過計算,他估算出“超大質量恆星”形成後的大小和演化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成為“種子黑洞”的過程。

種子黑洞形成後,進入了超大黑洞形成的第二階段。伯格爾曼稱之為“類恆星”(quasistar)階段。伯格爾曼說,在第二階段中,黑洞快速增長,不斷吸收周圍的氣體,最終增長到如太陽系大小的天體,並開始冷卻。這些“類恆星”冷卻到一定程度後,它們以極快的速度向外輻射能量,這個過程導致其內的氣體逃逸,留下了一些黑洞,這些黑洞的體積是太陽的1萬倍。這些黑洞開始不斷吞沒周圍星系的氣體或者通過劇烈碰撞和其它黑洞合併,最終增長為超大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

社會意義

領導研究的比薩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帕斯庫奇說:“我們找到了證據表明,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能夠直接由巨型氣體雲坍縮而成,不需要任何中間步驟。這項發現若得到證實,就能解釋這些怪獸級黑洞的誕生過程。”

有關研究將發表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但科學家表示,現階段的研究僅為初步探討,尚未得到明確結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