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系薔薇科腺肋花楸屬的一個種,落葉灌木。樹高1.5-2.5m,叢狀樹形。樹皮光滑,多年生枝條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圓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圓錐形,為混合芽。根系屬淺根性,水平根發達,主根分布於30-40cm土層中。花為完全花,白色;小花冠徑1.5cm,花萼花瓣各5枚,離生雄蕊15-18枚,花葯為背著藥,粉紅色;雌蕊為合生心皮,5小室,每室1-2個胚珠,子房下位;復傘房花序6-8cm,由10-40朵小花組成。葉片互生,單葉橢圓形,葉緣重鋸齒,葉脈羽狀;深綠而光滑,大小3 × 5 cm;在秋天,葉色變為燦爛的紅紫混合色。漿果,果實甜酸略有微澀味,球形,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紅色,單果重1-2g,果徑1.4cm。種子千粒重4.6g。
物候期
在建平試驗點,4月上旬芽萌動,4月中旬新梢開始生長,4月下旬展葉;5月上旬開花,花期20天,5月下旬座果; 7月末果實變紅;8月上旬新梢高生長停止,8月末果實變黑、新梢粗生長停止;9月上旬果實成熟;10月中旬葉變為紫紅色;11月上旬落葉,彩葉期20天。營養生長集中於5-7月。從芽膨脹至落葉歷時200天左右,從新梢生長至新梢高生長停止需90天左右。從幼果膨大至果實成熟需100天左右。
生長特性
黑果腺肋花楸萌櫱力強,春季芽萌動較早,新梢停止生長與同科樹比較也較早。新梢在5月下旬生長最快,旬平均長生長7.2cm,徑粗生長0.05cm,即生長高峰期。從6月上旬開始,枝條生長逐漸轉慢,至8月上旬大部分新梢長生長停止,年平均生長量29.1cm。新梢徑粗生長從6月上旬轉慢,7月中旬又開始加速生長,至7月下旬又緩慢下滑,8月末生長逐漸停止,年平均徑粗0.5cm。年生長後期以徑的增粗與隱芽逐漸飽滿為主。
開花、結果習性
黑果腺肋花楸的花屬兩性花,花芽為混合芽,頂芽、側芽均可結果。定植2年後有部分植株開始座果,3-4年有部分產量,單株鮮果產量可達1.09kg。定植5年的樹平均單株花序可達127.4個,平均每花序結果數為8.1個,最高達36個;結果1-10個的花序占56.9%,11-20個的花序占39.7%,21個以上的花序占3.4%。定植5年幼樹結果枝率為83.8%,座果率較高,一般可達80%—90%,單位面積產量可達5.36t/ hm2。
果實生長前、中期(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生長量縱徑大於橫徑,後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橫徑大於縱徑。5月下旬果徑增長速度較快。縱徑從6月上旬增長速度開始下降,中下旬又呈緩慢上升趨勢。橫徑增長速度則從5月下旬開始一直呈下降趨勢。從6月下旬至7月中旬,縱、橫徑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呈高峰期。從7月下旬開始增長速度迅速下降,8月下旬停止生長而進入成熟階段。
生長環境
該樹種具較強的耐寒能力,可耐-40℃低溫,達美國3區和加拿大3區。一些品種可耐-46—-50℃的嚴寒。抗旱性較強,在降水量500mm以上地區可自然生長,廣泛分布於美國中西部地區。
土壤要求:適應從一般到潮濕,從微鹼性到酸性的大多數土壤。在土壤pH8.0以上時,出現葉黃化現象。但是有些品種可以在pH8.5的土壤上生長。
光照要求:從全光照到部分遮蔽(50%以上)。但在遮光條件下果實品質下降,在全光下生長旺盛。生長量和產量取決於立地條件。
分布範圍
引種背景
我國無此樹種。遼寧省乾旱地區造林研究所利用所承擔的國家林業局“948項目”,先後從國外引進8個品種。1990年,從朝鮮引進一個品種,朝鮮是從捷克引進的。1998年,從俄羅斯引進1個品種。2001年,從美國引進6個品種。我國已擁有了該樹種的較豐富的種質資源基礎。
國內外發展概況
該樹種原產於美國東北部,歐洲已有100餘年的引種栽培歷史,加拿大、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捷克等國家都有相當規模的栽培和相關的加工產業。全球品種資源達30餘個,分別適用於食用、藥用、園林綠化和適生於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在育種方面,多倍體良種主要是由歐洲培育出來的,二倍體良種主要是在北美地區選育出來的。在歐美和東亞地區,該樹種在園林綠化方面的套用非常廣泛;由果實加工的藥品、保健飲料和食品在市場上非常普及和流行。
我國自引種以來,相繼完成了繁殖、栽培、區試等方面的研究,繁殖苗木20餘萬株,營造栽培試驗示範園200餘畝,布置區域試驗點10餘個。該樹種適應性強、結果早、見效快、經濟價值高,無論作為特種經濟林栽培,還是用於園林綠化,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該樹種已進入推廣開發階段。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琿春市、和龍市、安圖縣等縣市相繼推廣黑果種植基地,該地區已完成與農戶簽約,將種植面積擴大至800垧地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黑果腺肋花楸種植栽培基地,預計至2018年底可產果千萬斤以上;該公司產品將主要銷往內地南方及各地級以上城市,另大量出口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等地區。
繁殖方式
易生根,各種繁殖方式均可行。
栽培技術
立地條件:黑果腺肋花楸喜濕潤的酸性或微鹼性土壤和生長季節降水充沛的氣候條件。在我國三北地區,符合下列生物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的地區都可以栽培:年降水量>500mm,極限低溫>-40℃,土壤pH5.0-8.0,土層厚度>40cm。
整地:方形栽植穴,40cm×40cm×40cm。
行株距:在降水量<600mm地區,2m×1.5m;在降水量>600mm地區,3m×2m。
施肥:肥料品種為磷酸二銨,春季施肥。3-4齡幼樹50g/株;5齡以上的樹100g/株。
果園管理:6、7、8月各割草一次,用生草覆蓋樹盤。在降水量<600mm地區使用秸稈覆蓋方法提高果園土壤蓄水量。
修剪:很少需要修剪。但為了控制生長和促進發枝,也可進行夏季修剪。基部萌條可以剪除或留下以形成理想的定製群體。
果實採收:黑果腺肋花楸果實的採收期對果實的有益成分含量影響較大,採收季節應在夏末秋初。人工採收和機械採收均可。成熟充分的果實顏色更深、更濃,有益營養成分如花青素,多酚,類黃酮等的濃度更大。
病蟲防治
蟲害輕微,沒有病害,在其栽培管理過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學農藥、殺菌劑等。有時有蚜蟲危害,可用相關藥劑防治。
主要價值
食用和藥用價值
該樹種是集食用、藥用、園林和生態等價值於一身的珍貴樹種。黑果腺肋花楸果實具有非凡的保健作用。果實及其提取物對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的療效,在歐美地區廣泛套用於醫藥和功能食品工業。果實中花青素、黃酮(鮮果含量高達0.25%-0.35%)、多酚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果實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質元素等物質。多酚是改善毛細血管和血管的結構與機能的非常重要的物質,還有助於刺激和改善循環系統。花青素和黃酮能夠維持人的心臟和機體的健康。據《新英格蘭醫藥雜誌》(339卷,15期)報導,花青素和黃酮(及其糖苷)有助於保持尿道健康。黑果腺肋花楸果實富含Vc和抗氧化劑(Beta Carotene(胡蘿蔔素)),抗氧化劑具有抗衰老功能。果實提取物對治療輻射病和重金屬中毒症有很好的療效。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功能食品項目的研究人員得出了黑果腺肋花楸果實含有治療癌症和心臟病的特定化合物的結論。果實可用於加工果汁、果酒、果醬、罐頭、果脯等食品和飲料。
中國有30%的人口患有高血壓,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該樹種的果實及其加工製品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園林觀賞價值
從觀賞角度看,黑果腺肋花楸樹形小而美觀,具有四季皆宜的觀賞效果,是集觀賞花、葉、果等價值於一身的珍貴花灌木,在歐美地區廣泛套用於園林綠化,是三北地區苗木公司和廣大農戶引種的理想選擇。該樹種花束密集,艷麗芳香,花期較長;秋葉的強烈色彩使其有“秋天魔術”之稱;冬季果實宿存於枝頭至翌年2月,這在一般花灌木中是不多見的。作為一個新的珍貴的花灌木品種,在家庭花園作為觀賞灌木或沿高速公路密集栽植,用於公園和城市美化都是非常好的。加之該樹種較強的抗寒性和對土壤條件的廣泛適應性使其在一個廣泛的地理區域市場上具有非常可觀的銷售潛力。
生態價值
該樹種可廣泛用於綠化荒山、保持水土,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在生態的恢復和重建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自然條件下生長,黑果腺肋花楸會形成灌木群落,可以為野生動物和鳥類提供掩蔽和食物。也可以與其它的喬灌木組成喬灌混交林,增加林分的樹種多樣性和生態穩定性,提高生態林的防護功能。對於治理和綠化只生長苔蘚和蚊子的惡劣的地勢較低的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