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叉胸花蝽

基本信息

生物簡介

黑叉胸花蝽,拉丁學名為Dufouriellaater(Dufour),是異翅目臭蟲總科花蝽科的生物。國內分布於山東等省區。

形態特徵

成蟲:體黑色,後翅無鉤脈。雌蟲體長1.9-2.6mm,腹部末端兩側對稱。雄蟲體長1.8-2.4mm,腹部末端略向一側彎曲。 

 卵:淺紅色,長茹形,長0.6-0.7mm,最寬處約0.2mm,表面具柱狀突起。卵蓋圓形,直徑約0.15mm,周緣白色,表面具蜂窩狀突起。若蟲:老熟若蟲紅色。體長1.8-2.2mm,腹部背面有3個比體色深、縱向排成一列的斑塊。

生活習性

黑叉胸花蝽在文登地區1年發生4代,以第一、二、三代成蟲在松樹樹幹的翹皮下越冬。第四代若蟲雖進入越冬季節,但在後期全部死亡。越冬成蟲於5月中旬開始產卵,第一代若蟲於5月下旬開始孵出,第一代成蟲於6月中旬開始發生;第二代卵於6月下旬開始出現,若蟲於7月上旬開始孵出,成蟲於7月中旬開始發生;第三代卵於7月下旬開始出現,若蟲於8月上旬開始孵出,成蟲子8月下旬開始發生;第四代卵於9月上旬開始出現,若蟲於9月中旬開始孵出,世代重疊現象明顯。 

 成蟲剛羽化時體紅色,逐漸變成黑色。喜歡在翹裂的樹皮下活動,受驚時即迅速爬行,並常放出一種臭氣,但很少起飛。1頭成蟲1天可捕食日本松乾蚧卵72-248粒,平均163.9粒;從17-7時的捕食量占一晝夜內總捕食量的78.9%。成蟲羽化後不久即行交尾,交尾後7-18天開始產卵。未經交尾的雌蟲不能產卵。卵分散產出,多產於翹裂樹皮下或縫隙內。1頭雌蟲1天可產卵1-3粒,一生共產卵2-92粒。越冬前未產過卵的雌蟲,將於次年恢復活動後開始產卵,它們的產卵前期長達209-253天;越冬前已經產過卵的雌蟲,次年還可繼續產卵。在溫度24-28℃、相對濕度60-96%範圍內,用米蛾卵飼養黑叉胸花蝽成蟲,雌蟲產卵率和產卵量因溫度升高和濕度增大而提高。若蟲以大蠟螟卵為食料時,羽化後的成蟲雌雄性比為1︰0.95。第一、二代雌蟲壽命17-358天,平均136.4天;雄蟲壽命9-348天,平均137.8天。

卵初產下時淺黃白色,逐漸變成淺紅色,孵化前,通過卵殼可見若蟲的深紅色眼點和腹部背面的3個斑塊。在溫度19℃、24℃、28℃、32℃,相對濕度43-47%、60-66%、79-83%和91-96%條件下,卵發育歷期分別為9-15天、4-9天、3-7天和2-4天,濕度的影響不明顯;卵的孵化率為91.7%-100%,溫度和濕度的影響都不明顯。當相對濕度為96%時,卵的發育起點溫度為M86±1.34℃,卵期有效積溫為5.6±6.09℃。 

 若蟲脫皮3-4次,共4-5齡。其中5齡蟲占84.6%。若蟲發育歷或除受溫度影響外,還因食料種類不同而有差異。在溫度19℃、相對濕度為79-83%,若蟲不能發育為成蟲。在溫度19℃(相對濕度91-96%)、24℃、28℃和32℃,相對濕度43-47%、60-66%、79-83%和91-96%條件下,若蟲發育歷期分別為50-108天、33-60天、19-37天和13-30天,濕度的影響不明顯。在31℃恆溫條件下,以日本松乾蚧卵為食料時,1齡若蟲歷期3-5天、2齡2-3天、3齡2-4天、4齡3-6天、5齡4-6天,整個若蟲期為15-22天,平均19.7天。在若蟲期15-22天內,1頭若蟲共捕食松乾蚧卵1699-2279粒,平均1877.5粒。其中1齡蟲的捕食量占整個若蟲期總捕食量的16.5%;2齡占12.2%;3齡占16.6%;4齡占26.8%;5齡占27.9%。在溫度28℃,相對濕度96%下,若蟲中83.9%可羽化為成蟲。若蟲以米蛾卵為食料時,其發育起點溫度為16.06±0.76℃;若蟲期有效積溫為282.97±19.9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