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口名稱來歷:黃顙口原居民歷來很多以江上運輸和捕魚為生,黃姓是三國時代黃顙口的大姓,黃顙口指的是姓的兩個渡口。
黃顙口的源居民:黃顙口真正的原居民無從考證,戰爭使人們紛紛逃離家園。現有的原居民大部分都是歷史上由長江上下游遷移而來,黃顙口鄰近江西的瑞昌,大部分原居民由江西瑞昌沿江遷移而來。柯姓是黃顙口的一個重要大姓,根據下柯灣族譜記載,最早的的落業祖(第一代移民過來的人)是在300年前,也就是清朝光緒年間。
黃顙口的方言,黃顙口的方言外人是很難聽懂的,接近大冶市的方言,同時與瑞昌市的口音也有點類似。而與江對面的名鎮蘄春,下游的富池徊然不同。音調偏低而平緩,聲音更多的是從喉嚨中發出,同時有一個很特別的省字現象。比如說“堂屋”(大堂的意思)念 tao wu,大部時候只念一個tao,再比如說“沒得”(沒有的意思)念 me de,很多時候只念 me。還有省音現象,比如說“是啊”念 shi a,但是很多時候卻念sha。
諧語:諧語也是黃雙口的一大特色,在國語普及之前,諧語的使用很普遍。諧語:是要表達一個種意思前,不直接說,而是說一些不相關的東西,然後用諧音把最後要表達的語句帶出來,使之看起來似乎順理論成章。比如說一群淘氣的小孩子取笑叫花子,孩子們一起蹦蹦跳跳的跟在叫花子後面和唱“討米,討米,討個掉嘴!掉嘴開花,結個並瓜!並瓜結子!討米要死!”(註:討米就是要飯的意思;掉嘴是南瓜子的意思;並瓜是南瓜的意思。) 諧語看似罵人,其實是有另一層深意的。勸戒那些好吃懶做的叫花子,一方面做叫花子不是什麼光彩事情,同時自力更生也不是什麼難事,正如南瓜可以結子,南瓜子又可以種南瓜,只要你肯付出,叫花子這個稱呼讓他見鬼去吧!
黃顙口位於黃石市西黃(西塞山至黃顙口)工業園區東南部,距黃石市中心25km,北臨長江,與藥聖李時珍故里蘄州隔江相望,面積96km2,轄1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8萬人。該鎮水陸交通便利,黃(石)富(池)公路、黃(顙口)太(子)公路、陽(新)黃(顙口)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在22.5km的江岸邊,有多處深水碼頭,可停泊各種船舶,使該鎮的經濟發展有著較好的交通優勢。近年來,有年產500萬噸的華新六號窯、武鋼球團廠落戶西黃工業園,國家扶貧項目、投資36億元的煤電鋁項目協定落戶黃顙口鎮,已通過專家,不久整體工程將正式動工,這些大型項目的相繼竣工投產,必將為黃顙口鎮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輻射效應和推動作用。
該鎮依山傍水,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優質的石灰石、黃砂和豐富的煤炭資源,現已探明煤炭儲量近400萬噸,石灰石資源總量在100億噸以上,其中優質溶劑石灰石的總量也在億噸以上,發展水泥、建材等企業潛力巨大;林果業是該鎮的傳統產業,年產雅山常桔400萬斤,鳳凰紅棗220萬斤,海口枇杷依託大專院校和農科研究所進行取種嫁接,先後開發了海口枇杷0#—7#系列,已經形成琵琶4萬株種植規模;水產養殖也是該鎮的優勢產業,境內海口湖、菖湖兩大湖系是水產天然養殖場,以金星月湖為中心的萬畝水產基地,由傳統水產品養殖向立體水產品養殖轉變,魚鴨、魚蟹混養、魚蓮種養,總面積突破5000畝,金星月牌大閘蟹個大肉嫩味美,屬黃石市名牌螃蟹之一。
經過九八年以來的移民建鎮和江堤建設,黃顙口鎮初步形成了以鎮區為中心的萬人集鎮。新老城區路面全部實現硬化,多功能、複合型集貿市場方便商貿貨物流通,緊鄰鎮區的海口電站可全天候日夜供電。日臻完善的集鎮功能,較為齊全的基礎設施,使黃顙口鎮成為長江之濱迅速崛起的一座新興集鎮.
今天的黃顙口鎮,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水陸便利的交通優勢、物華天寶的資源優勢、沿江工業帶的政策優勢、底蘊深厚的人文優勢等五大優勢。展望未來,全方位開放的黃顙口,勤政務實的黃顙口政府,熱情樸實的黃顙口人民,歡迎五湖四海的商家朋友前來投資興業,在這片激情蓬勃、生機昂然的土地上共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