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黃長春,男,1934年生,四川省岳池縣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1952年經全國統考進入南京大學天文系學習,1956年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先從事小行星軌道計算研究,1958年參加組建紫金山天文台天體演化研究組(後改名為恆星研究室),並轉為從事變星照相測光。1964年黃長春被選送到上海外國語學院留學生預備部進修法語,準備派往法國留學,後因“文化大革命”未能成行。
技術成就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全國恢復科學研究工作,黃開始從事年輕恆星的觀測研究,利用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的兩架40cm雙筒望遠鏡及北京天文台的60~90cm施密特望遠鏡進行了大量耀星和金牛座T型星的照相測光觀測,與其研究小組發現了大量變星和可疑變星。黃一人便發現了超短周期變星一顆和耀星及再發耀星五顆,該超短周期變星的亮度約為16等,周期僅為93min,後來,黃長春於1979~1982年在法國上普羅旺天文台留學期間,利用該台1.93m望遠鏡對它進行了光譜和測光觀測,文章發表後,該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變星委員會命名為金牛座第831號變星。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向國外大量派出留學生,1979年黃長春被派往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上普羅旺斯天文台留學,最初,在該台台長、國際著名天文學家菲倫巴赫教授指導下進行恆星視向速度測定和恆星光譜分類觀測研究。後來,黃長春利用該台1.93m和1.2m 望遠鏡開展了大量特殊恆星光譜的觀測研究,特別是共生星的研究。共生星是一種既有晚型冷星的吸收光譜又有高溫星雲發射光譜並常出現劇烈爆發活動的特殊恆星,其物理性質十分複雜,一般認為它們是由K.M型冷紅巨星和高溫發射星雲組成的天體。黃長春對Z And,CI Cyg和AGDva等多顆典型的共生星進行了系統的觀測研究,特別是對共生星天龍座AG星的研究發現這顆星的冷星吸收光譜具有明顯的超巨星光譜的特徵,並把它分類為KO型超巨星,這一發現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重視並引起了關於共生星冷星光度級分類的熱烈討論。考慮到共生星的冷星吸收光譜在近紅外光譜區較容易看清,黃又到美國麥克唐納天文台等天文台進行共生星近紅外光譜觀測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結果。他對共生星研究的有關論文在國際學術界被廣泛引用,計達五六十次之多,研究成果獲得了中國科學院1990度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黃長春從法國回國後在進行共生星研究的同時還利用國內外設備開展了B型發射星、新星和超新星等特殊天體的光譜觀測研究,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黃在中國《天文學報》和《歐洲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等國內外重要天文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在共生星等特殊天體研究領域在國際學術界具有一定地位(紫金山天文台恆星室由龔樹模、熊大閏、蘇洪鈞和木村博組成的評審小組對黃工作鑑定中所做的評語)。由於他為發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黃長春享受了政府津貼並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證書。黃長春曾擔任紫金山天文台恆星研究室室主任多年,是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並曾擔任中國天文學會總幹事和中國天文學會恆星、行星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黃還被聘為日本京都科技、文化獎提名人,1994 年12月退休。
簡歷
1934年 出生於四川省岳池縣。
1952~1956年 在南京大學天文系學習。
1956~1994年 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歷任紫金山天文台恆星研究室主任、中國天文學會總幹事、中國天文學會恆星、行星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1994年12月 在紫金山天文台退休。
1995年初 移居紐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