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斑蛛

形態描述

編號:
12970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Metathelae

中文亞目:

新蛛亞目

中文科名:

球蛛科

拉丁科名:

Theridiidae

中文屬名:

銀斑蛛屬

拉丁屬名:

Argyrodes

拉丁種名:

flavescens

定名人:

Cambridge

年代:

1880

中文名:

黃銀斑蛛

原始文獻:

?

模式產地:

?

生境:

寄居在斑絡新婦 Nephila maculata 的網上

國內分布:

湖南, 福建

國外分布: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緬甸, 斯里蘭卡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球蛛科204-205, 河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4):135

雌蛛

體長4.30~5.60。頭胸部長1.60—1.80;腹部長3.10—4.
50,高3.10—4.60。背甲橘黃色,頸溝及放射溝黃褐色。眼域略隆起,兩眼列均後凹,側眼相接。前中眼>後中眼>後側眼=前側眼。螯肢橘黃色,前齒堤有3齒,後齒堤有1齒。顎葉、下唇及胸板均呈黃褐色,有細毛。步足黃褐色,但各步足的腿節均有一黃色環。腹部後端向後上方突出在紡器的上方,末端呈圓形。背面黃色或橘黃色,駝峰頂部有一圓形黑褐色斑,腹部側面有4個銀白色斑。有的個體後兩個銀白色斑相連。腹部腹面黃色,紡器的前面和後面呈黑褐色。舌狀體大,其上著生長剛毛。外雌器隆起,中部兩側各有一圓形陷窩,陷窩中央各具一眼形插入孔。

雄蛛

體長3.30。頭胸部長1.70;腹部長2.10,高1.80。眼域向前上方突起呈一丘,額部亦向前上方突出,兩突起的末端相接觸,基部分離呈一橫孔。其他特徵同雌蛛。觸肢器的插入器端部分為兩又,引導器膜質,呈三角形(腹面觀),根部頂端亦分為兩叉,均呈圓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