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茶

經培育,產量比安徽1號高68%。 制紅、綠茶品質均超過安徽1號。 2、特性:芽葉密度大,生長整齊。

概況

1、名稱:黃荊茶 C.sinensis cv.Huangjingcha
2、類別:茶樹無性系新品種。灌木型,大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3、來源分布: 安徽(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於1980~1990年從安徽歙縣巨川黃荊大葉種中採用單株育種法育成)。主要分布在安徽東至、潛山、歙縣、祁門等地。
4、培育歷史: 安徽歙縣巨川鄉黃荊村是灌木型茶樹黃荊大葉種的產地,當地山高閉鎖,劣質種質基因難以傳入,因而形成的有性自然種群性狀表現優良。當地農民汪幫才,根據茶類品質特點與單株性狀相結合,初選三百餘株。1981年安徽省農科院祁門茶葉研究所因立題"茶樹早中晚芽新品種選育"項目,即派員從該初選單株中擇優入選了四個,其中8004號株系,經品比試驗和區域試驗,1987年以其產地命名為"黃荊茶",上報安徽省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良種。經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批准,參加全國茶樹良種區域試驗。經培育,產量比安徽1號高68%。制紅、綠茶品質均超過安徽1號。

特性及培育

1、特徵:植株適中,樹姿開張,分枝部位低,分枝密度較稀,葉片上斜狀著生。葉橢圓形,葉色綠,有光澤,葉面微隆,葉身稍內折似匙形,葉緣平,葉尖鈍尖,葉質較軟。芽葉綠色,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60.0g。花冠直徑4.2~4.5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2、特性:芽葉密度大,生長整齊。一芽一葉和一芽三葉盛期均比安徽1號早5~8天。產量中等。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含胺基酸3.9%、茶多酚30.4%、咖啡鹼3.8%。適制紅茶、綠茶,品質優良。抗寒性中等,抗病性弱。
3、栽培要點:行距宜採用1.60m,每叢2~3株,第一次定型修剪可以略低。春季追肥比一般中生種早7天,純氮用量增加10%~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