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羊城新世紀八景之一。“黃花皓月”是指黃花崗公園或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花崗位於廣州先烈中路,是為紀念在1911年4月27日由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
起義當日黃興率領革命黨先鋒隊160多人起義,與清軍激戰一晝夜,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而慘遭失敗,傷亡慘重,後來查清姓名的烈士共86人,事後革命黨人潘達微冒死收殮烈士骸骨72具,合葬於紅花崗,並以《咨議局前新鬼錄,黃花崗上黨人碑》為題,將安葬情況在報紙上報導,紅花崗因而易名黃花崗,起義稱為黃花崗起義,被孫中山先生稱之為“驚天地,泣鬼神”的起義。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卻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鬥志,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此起彼伏,半年之後武昌起義成功,終於推翻了清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1912年廣東軍政府撥款在原地修建烈士陵墓,孫中山親手栽植青松。1918年滇軍師長方聲濤(烈士方聲洞之兄)募款修建而初具規模。後經多次修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現有規模,並闢為黃花崗公園。
建築規模
陵園坐北向南,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占地13萬平方米。正門寬32.5米,為三拱仿凱旋門式建築,門額上刻孫中山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金色大字。進門為長230米的寬闊墓道,其中段有泮池、石拱橋,盡頭為七十二烈士陵墓。陵墓呈正方形,每邊長17 .5米,石砌圍欄四周有鐵欄桿。墓中央建 有一墓亭,亭內立“七十二烈士之墓”墓碑,亭頂如懸鐘,寓爭取自由警鐘之意。墓前右側碑亭內立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碑”,刻有72位烈士姓名,旁側還有後來尋獲而補刻的14名烈士姓名的墓碑。墓後是章炳麟題書的“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坊頂層中間用72塊長方形石頭橫列堆切成崇山形獻石堆,象徵72位烈士,頂端佇立一高舉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此外四周還建有許多紀念性建築物。沿中軸線排列著廣場、牌坊、墓道、月池、祭台、墓冢、紀功坊,連同墓道,構成墓園的整體。園內遍植各種開放黃花的植物,如黃素馨、黃穗冠、黃芍藥、黃梅、桂花以及黃花夾竹桃等,四時黃花常開,象徵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紀念勝地
黃花崗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重要紀念勝地,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以“黃花浩氣”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
當您踏上石階,仰望“浩氣長存”的金色大字,漫步於蒼松、翠柏、黃花簇擁的寬闊墓道,遙望那高聳屹立的七十二烈士墓碑的時候,會倍感這裡是何等的莊嚴肅穆,正氣凜然,一種對先烈無限崇敬和緬懷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