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00年以來,國外一些媒體惡意抹黑華人事件時有發生,處在這些事件的風口浪尖的海外華人毫不畏懼,堅決以各種方式反擊國外某些勢力的抹黑、“辱華”言行。
2007年8月26日,在德國著名雜誌《明鏡》封面上,一個黃色面孔的人從幕後向外窺探,封面故事標題頗為搶眼:“黃色間諜”。報導指責在德國發生的越來越多的工業間諜活動與中國有關。而同一天恰逢德國總理默克爾出訪中國。這種缺乏幽默和友善的“玩笑”,幾乎成為那個時期德國人和中國人談話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而這一切,大多源自《明鏡》周刊的一篇長達14頁名為“黃色間諜”的封面文章。這篇文章裡邊主要的內容就說中國剽竊西方的技術,還有說中國的留學生和中國在外國學習的工程師,都是間諜,等等等等。那么這些指控呢,應該說是空穴來風,引起了很多在德國生活華人的強烈不滿。
爆料
2009年11月29日,據英國《每日鏡報》報導,現年44歲的克萊門特向媒體披露,他前往北京時攜帶了大量資料,目的是尋找倫敦2012年奧運會的投資者。克萊門特在奧運會開幕式的招待會上“意外”遇到一名美艷女子,邀請他喝一杯。兩杯酒下肚後,克萊門特自稱失去自控能力,將這名女子帶回房間。
克萊門特說,他只想找個機會“放鬆一下”,卻釀成大禍。對於當晚的事情,他說已經記不起來什麼,只是相信當時喝的酒中被下了藥。當他醒來後發現,美女已經不見了,他的錢包被翻過。由於錢包里東西一樣沒少,讓他開始擔心這不是一般的竊賊。克萊門特披露,他回到倫敦後沒有上報此事因為他認為那名“間諜”拿走的是經濟資料,不足以威脅國家安全。
早有案底在身的克萊門特因揮霍和虛報公款於2009年6月下台,並有5項欺詐罪名被確定。儘管他在擔任副市長期間年薪超過15萬英鎊,但現在卻被發配社區服務——去粉刷公共廁所。
維權行動
在德國居住20多年之久的周堅表示,在德國的華人維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德國的一份黃色小報《圖片報》污衊中餐館,稱其在食物中使用老鼠肉,對中餐行業帶來巨大重創。於是一些中餐館的老闆,其中包括來自大陸、台灣和香港的中國人就上街遊行示威。最後,這份《圖片報》只在不起眼的一個位置發表了一個更正聲明,此事便不了了之。 “這樣的維權效果為零。”
2007年11月1日,多個華人社團在法蘭克福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在漢堡舉行抗議活動。11月10日,《明鏡》漢堡總部大樓前聚滿了從德國各地趕來的華人,150多名華商和學者、學生代表,嚴詞抗議《明鏡》的辱華報導。抗議者聯名向《明鏡》遞交了一封題為《我們不是“黃色間諜”,要求“《明鏡》及其所有需對此負責的編輯和作者,必須立即收回所有針對在這裡生活的中國留學生、科學家、員工和企業家的不實言論和猜測臆想”。
解析
西方過去熱衷炒作中國政治間諜,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他們近年開始熱衷炒作中國商業間諜。西方一些人一向擅長炒作和渲染間諜話題,比如對蘇聯時期的克格勃炒得神乎其神,日本經濟上升期時,又炒作日本經濟間諜,甚至有“某日本商業間諜把領帶浸入酒杯中,然後回國經過技術處理就能看到商業機密”等這些看起來很離譜的間諜故事。
媒體的炒作無外乎吸引眼球,而某些西方人士炒作中國間諜,一方面可以對失誤推脫責任,也能為對華施加強硬政策提供藉口。這些人的言外之意往往是:因為他們竊取了中國的情報,所以他們發展很快。西方對中國間諜的渲染和恐懼,恰恰是他們自己熱衷對別國搞情報工作的心裡折射。